欢迎使用PaddleX!¶
本文档仅适用于PaddleX 1.3版本,使用本文档请确保安装的paddlex<2.0(例如通过’pip install paddlex==1.3.11’安装1.3.11版本的PaddleX),PaddleX 1.3.11的代码位于: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tree/release/1.3。如果需要使用PaddleX 2.0,请参考PaddleX 2.0安装文档: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tree/release/1.3/docs/install.md,关于2.0的其他使用介绍请查阅PaddleX 2.0文档: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paddlex-%E4%BD%BF%E7%94%A8%E6%96%87%E6%A1%A3。
PaddleX是基于飞桨核心框架、开发套件和工具组件的深度学习全流程开发工具。具备 全流程打通 、融合产业实践 、易用易集成 三大特点。
- 项目官网: http://www.paddlepaddle.org.cn/paddle/paddlex
- 项目GitHub: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 官方QQ用户群: 1045148026
- GitHub Issue反馈: http://www.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issues
- 注:本使用手册在打印为pdf后,可能会存在部分格式的兼容问题;
- 注:本文档持续在http://paddlex.readthedocs.io/进行更新。
10分钟快速上手使用¶
本文档在一个小数据集上展示了如何通过PaddleX进行训练。本示例同步在AIStudio上,可直接在线体验模型训练。
本示例代码源于Github tutorials/train/classification/mobilenetv3_small_ssld.py,用户可自行下载至本地运行。
PaddleX中的所有模型训练跟随以下3个步骤,即可快速完成训练代码开发!
步骤 | 说明 | |
---|---|---|
第1步 | 定义transforms | 用于定义模型训练、验证、预测过程中, 输入图像的预处理和数据增强操作 |
第2步 | 定义datasets | 用于定义模型要加载的训练、验证数据集 |
第3步 | 定义模型开始训练 | 选择需要的模型,进行训练 |
注意:不同模型的transforms、datasets和训练参数都有较大差异,更多模型训练,可直接根据文档教程获取更多模型的训练代码。模型训练教程
PaddleX的其它用法
安装相关过程和问题可以参考PaddleX的安装文档。
pip install paddlex -i https://mirror.baidu.com/pypi/simple
wget https://bj.bcebos.com/paddlex/datasets/vegetables_cls.tar.gz
tar xzvf vegetables_cls.tar.gz
因为训练时加入了数据增强操作,因此在训练和验证过程中,模型的数据处理流程需要分别进行定义。如下所示,代码在train_transforms
中加入了RandomCrop和RandomHorizontalFlip两种数据增强方式, 更多方法可以参考数据增强文档。
from paddlex.cls import transforms
train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andomCrop(crop_size=224),
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
transforms.Normalize()
])
eval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256),
transforms.CenterCrop(crop_size=224),
transforms.Normalize()
])
定义数据集,pdx.datasets.ImageNet
表示读取ImageNet格式的分类数据集
train_dataset = pdx.datasets.ImageNet(
data_dir='vegetables_cls',
file_list='vegetables_cls/train_list.txt',
label_list='vegetables_cls/labels.txt',
transforms=train_transforms,
shuffle=True)
eval_dataset = pdx.datasets.ImageNet(
data_dir='vegetables_cls',
file_list='vegetables_cls/val_list.txt',
label_list='vegetables_cls/labels.txt',
transforms=eval_transforms)
5. 使用MobileNetV3_small_ssld模型开始训练
本文档中使用百度基于蒸馏方法得到的MobileNetV3预训练模型,模型结构与MobileNetV3一致,但精度更高。PaddleX内置了20多种分类模型,查阅PaddleX模型库了解更多分类模型。
num_classes = len(train_dataset.labels)
model = pdx.cls.MobileNetV3_small_ssld(num_classes=num_classes)
model.train(num_epochs=20,
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32,
eval_dataset=eval_dataset,
lr_decay_epochs=[4, 6, 8],
save_dir='output/mobilenetv3_small_ssld',
use_vdl=True)
训练过程中,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指标均会以标准输出流形式输出到命令终端。当用户设定use_vdl=True
时,也会使用VisualDL格式将指标打点到save_dir
目录下的vdl_log
文件夹,在终端运行如下命令启动visualdl并查看可视化的指标变化情况。
visualdl --logdir output/mobilenetv3_small_ssld --port 8001
服务启动后,通过浏览器打开https://0.0.0.0:8001或https://localhost:8001即可。
如果您使用的是AIStudio平台进行训练,不能通过此方式启动visualdl,请参考AIStudio VisualDL启动教程使用
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会每间隔一定轮数保存一次模型,在验证集上评估效果最好的一轮会保存在save_dir
目录下的best_model
文件夹。通过如下方式可加载模型,进行预测。
import paddlex as pdx
model = pdx.load_model('output/mobilenetv3_small_ssld/best_model')
result = model.predict('vegetables_cls/bocai/100.jpg')
print("Predict Result: ", result)
预测结果输出如下,
Predict Result: Predict Result: [{'score': 0.9999393, 'category': 'bocai', 'category_id': 0}]
快速安装¶
以下安装过程默认用户已安装好paddlepaddle-gpu或paddlepaddle(版本大于或等于1.8.1),paddlepaddle安装方式参照飞桨官网
pip安装¶
注意其中pycocotools在Windows安装较为特殊,可参考下面的Windows安装命令
pip install paddlex -i https://mirror.baidu.com/pypi/simple
Anaconda安装¶
Anaconda是一个开源的Python发行版本,其包含了conda、Python等180多个科学包及其依赖项。使用Anaconda可以通过创建多个独立的Python环境,避免用户的Python环境安装太多不同版本依赖导致冲突。
代码安装¶
github代码会跟随开发进度不断更新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python setup.py install
pycocotools安装问题¶
PaddleX依赖pycocotools包,如安装pycocotools失败,可参照如下方式安装pycocotools
Windows系统¶
- Windows安装时可能会提示
Microsoft Visual C++ 14.0 is required
,从而导致安装出错,点击下载VC build tools安装再执行如下pip命令
注意:安装完后,需要重新打开新的终端命令窗口
pip install cython
pip install git+https://gitee.com/jiangjiajun/philferriere-cocoapi.git#subdirectory=PythonAPI
数据标注、转换、划分¶
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标注是一项最基础,最简单的标注任务,用户只需将属于同一类的图片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即可,例如下所示目录结构,
MyDataset/ # 图像分类数据集根目录
|--dog/ # 当前文件夹所有图片属于dog类别
| |--d1.jpg
| |--d2.jpg
| |--...
| |--...
|
|--...
|
|--snake/ # 当前文件夹所有图片属于snake类别
| |--s1.jpg
| |--s2.jpg
| |--...
| |--...
数据划分¶
在模型进行训练时,我们需要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因此需要对如上数据进行划分,直接使用paddlex命令即可将数据集随机划分成70%训练集,20%验证集和10%测试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ImageNet --dataset_dir 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划分好的数据集会额外生成labels.txt
, train_list.txt
, val_list.txt
, test_list.txt
四个文件,之后可直接进行训练。
注:如您使用PaddleX可视化客户端进行模型训练,数据集划分功能集成在客户端内,无需自行使用命令划分
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数据的标注推荐使用LabelMe标注工具,如您先前并无安装,那么LabelMe的安装可参考LabelMe安装和启动
注意:LabelMe对于中文支持不够友好,因此请不要在如下的路径以及文件名中出现中文字符!
准备工作¶
- 将收集的图像存放于
JPEGImages
文件夹下,例如存储在D:\MyDataset\JPEGImages
- 创建与图像文件夹相对应的文件夹
Annotations
,用于存储标注的json文件,如D:MyDataset\Annotations
- 打开LabelMe,点击”Open Dir“按钮,选择需要标注的图像所在的文件夹打开,则”File List“对话框中会显示所有图像所对应的绝对路径,接着便可以开始遍历每张图像,进行标注工作
目标框标注¶
- 打开矩形框标注工具(右键菜单->Create Rectangle),具体如下图所示
- 使用拖拉的方式对目标物体进行标识,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写明对应label(当label已存在时点击即可, 此处请注意label勿使用中文),具体如下图所示,当框标注错误时,可点击左侧的“Edit Polygons”再点击标注框,通过拖拉进行修改,也可再点击“Delete Polygon”进行删除。
- 点击右侧”Save“,将标注结果保存到中创建的文件夹Annotations目录中
格式转换¶
LabelMe标注后的数据还需要进行转换为PascalVOC或MSCOCO格式,才可以用于目标检测任务的训练,创建D:\dataset_voc
目录,在python环境中安装paddlex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
paddlex --data_conversion --source labelme --to PascalVOC \
--pics D:\MyDataset\JPEGImages \
--annotations D:\MyDataset\Annotations \
--save_dir D:\dataset_voc
注:此文档中以LabelMe为示例,展示了格式转换,如您使用的是数据标注精灵工具,则可在标注完后,选择直接保存为PascalVOC格式
数据集划分¶
转换完数据后,为了进行训练,还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同样在安装paddlex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将数据划分为70%训练集,20%验证集和10%的测试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VOC --dataset_dir D:\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执行上面命令行,会在D:\MyDataset
下生成labels.txt
, train_list.txt
, val_list.txt
和test_list.txt
,分别存储类别信息,训练样本列表,验证样本列表,测试样本列表
注:如您使用PaddleX可视化客户端进行模型训练,数据集划分功能集成在客户端内,无需自行使用命令划分
实例分割¶
实例分割数据的标注推荐使用LabelMe标注工具,如您先前并无安装,那么LabelMe的安装可参考LabelMe安装和启动
注意:LabelMe对于中文支持不够友好,因此请不要在如下的路径以及文件名中出现中文字符!
准备工作¶
- 将收集的图像存放于
JPEGImages
文件夹下,例如存储在D:\MyDataset\JPEGImages
- 创建与图像文件夹相对应的文件夹
Annotations
,用于存储标注的json文件,如D:MyDataset\Annotations
- 打开LabelMe,点击”Open Dir“按钮,选择需要标注的图像所在的文件夹打开,则”File List“对话框中会显示所有图像所对应的绝对路径,接着便可以开始遍历每张图像,进行标注工作
目标边缘标注¶
- 打开多边形标注工具(右键菜单->Create Polygon)以打点的方式圈出目标的轮廓,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写明对应label(当label已存在时点击即可,此处请注意label勿使用中文),具体如下提所示,当框标注错误时,可点击左侧的“Edit Polygons”再点击标注框,通过拖拉进行修改,也可再点击“Delete Polygon”进行删除。
- 点击右侧”Save“,将标注结果保存到中创建的文件夹Annotations目录中
格式转换¶
LabelMe标注后的数据还需要进行转换为MSCOCO格式,才可以用于实例分割任务的训练,创建保存目录D:\dataset_seg
,在python环境中安装paddlex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
paddlex --data_conversion --source labelme --to MSCOCO \
--pics D:\MyDataset\JPEGImages \
--annotations D:\MyDataset\Annotations \
--save_dir D:\dataset_coco
数据集划分¶
转换完数据后,为了进行训练,还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同样在安装paddlex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将数据划分为70%训练集,20%验证集和10%的测试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COCO --dataset_dir D:\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执行上面命令行,会在D:\MyDataset
下生成train.json
, val.json
, test.json
,分别存储训练样本信息,验证样本信息,测试样本信息
注:如您使用PaddleX可视化客户端进行模型训练,数据集划分功能集成在客户端内,无需自行使用命令划分
语义分割¶
语义数据的标注推荐使用LabelMe标注工具,如您先前并无安装,那么LabelMe的安装可参考LabelMe安装和启动,语义分割的标注与实例分割类似,流程如下
注意:LabelMe对于中文支持不够友好,因此请不要在如下的路径以及文件名中出现中文字符!
准备工作¶
- 将收集的图像存放于
JPEGImages
文件夹下,例如存储在D:\MyDataset\JPEGImages
- 创建与图像文件夹相对应的文件夹
Annotations
,用于存储标注的json文件,如D:MyDataset\Annotations
- 打开LabelMe,点击”Open Dir“按钮,选择需要标注的图像所在的文件夹打开,则”File List“对话框中会显示所有图像所对应的绝对路径,接着便可以开始遍历每张图像,进行标注工作
目标边缘标注¶
- 打开多边形标注工具(右键菜单->Create Polygon)以打点的方式圈出目标的轮廓,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写明对应label(当label已存在时点击即可,此处请注意label勿使用中文),具体如下提所示,当框标注错误时,可点击左侧的“Edit Polygons”再点击标注框,通过拖拉进行修改,也可再点击“Delete Polygon”进行删除。
- 点击右侧”Save“,将标注结果保存到中创建的文件夹Annotations目录中
格式转换¶
LabelMe标注后的数据还需要进行转换为SEG格式,才可以用于语义分割任务的训练,创建保存目录D:\dataset_seg
,在python环境中安装paddlex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
paddlex --data_conversion --source labelme --to SEG \
--pics D:\MyDataset\JPEGImages \
--annotations D:\MyDataset\Annotations \
--save_dir D:\dataset_seg
数据集划分¶
转换完数据后,为了进行训练,还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同样在安装paddlex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将数据划分为70%训练集,20%验证集和10%的测试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SEG --dataset_dir D:\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执行上面命令行,会在D:\MyDataset
下生成train_list.txt
, val_list.txt
, test_list.txt
,分别存储训练样本信息,验证样本信息,测试样本信息
注:如您使用PaddleX可视化客户端进行模型训练,数据集划分功能集成在客户端内,无需自行使用命令划分
数据格式说明¶
图像分类ImageNet¶
数据文件夹结构¶
在PaddleX中,图像分类支持ImageNet数据集格式。数据集目录data_dir
下包含多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中的图像均属于同一个类别,文件夹的命名即为类别名(注意路径中不要包括中文,空格)。
如下为示例结构
MyDataset/ # 图像分类数据集根目录
|--dog/ # 当前文件夹所有图片属于dog类别
| |--d1.jpg
| |--d2.jpg
| |--...
| |--...
|
|--...
|
|--snake/ # 当前文件夹所有图片属于snake类别
| |--s1.jpg
| |--s2.jpg
| |--...
| |--...
划分训练集验证集¶
为了用于训练,我们需要在MyDataset
目录下准备train_list.txt
, val_list.txt
和labels.txt
三个文件,分别用于表示训练集列表,验证集列表和类别标签列表。点击下载图像分类示例数据集
注:也可使用PaddleX自带工具,对数据集进行随机划分,在数据集按照上面格式组织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快速完成数据集随机划分,其中val_value表示验证集的比例,test_value表示测试集的比例(可以为0),剩余的比例用于训练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ImageNet --dataset_dir 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labels.txt
labels.txt用于列出所有类别,类别对应行号表示模型训练过程中类别的id(行号从0开始计数),例如labels.txt为以下内容
dog
cat
snake
即表示该分类数据集中共有3个类别,分别为dog
,cat
和snake
,在模型训练中dog
对应的类别id为0, cat
对应1,以此类推
train_list.txt
train_list.txt列出用于训练时的图片集合,与其对应的类别id,示例如下
dog/d1.jpg 0
dog/d2.jpg 0
cat/c1.jpg 1
... ...
snake/s1.jpg 2
其中第一列为相对对MyDataset
的相对路径,第二列为图片对应类别的类别id
val_list.txt
val_list列出用于验证时的图片集成,与其对应的类别id,格式与train_list.txt一致
PaddleX数据集加载¶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paddlex as pdx
from paddlex.cls import transforms
train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andomCrop(crop_size=224), 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
transforms.Normalize()
])
eval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256),
transforms.CenterCrop(crop_size=224), transforms.Normalize()
])
train_dataset = pdx.datasets.ImageNet(
data_dir='./MyDataset',
file_list='./MyDataset/train_list.txt',
label_list='./MyDataset/labels.txt',
transforms=train_transforms)
eval_dataset = pdx.datasets.ImageNet(
data_dir='./MyDataset',
file_list='./MyDataset/eval_list.txt',
label_list='./MyDataset/labels.txt',
transforms=eval_transforms)
目标检测PascalVOC¶
数据集文件夹结构¶
在PaddleX中,目标检测支持PascalVOC数据集格式。建议用户将数据集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组织,原图均放在同一目录,如JPEGImages
,标注的同名xml文件均放在同一目录,如Annotations
,示例如下
MyDataset/ # 目标检测数据集根目录
|--JPEGImages/ # 原图文件所在目录
| |--1.jpg
| |--2.jpg
| |--...
| |--...
|
|--Annotations/ # 标注文件所在目录
| |--1.xml
| |--2.xml
| |--...
| |--...
划分训练集验证集¶
为了用于训练,我们需要在MyDataset
目录下准备train_list.txt
, val_list.txt
和labels.txt
三个文件,分别用于表示训练集列表,验证集列表和类别标签列表。点击下载目标检测示例数据集
注:也可使用PaddleX自带工具,对数据集进行随机划分,在数据集按照上面格式组织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快速完成数据集随机划分,其中val_value表示验证集的比例,test_value表示测试集的比例(可以为0),剩余的比例用于训练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VOC --dataset_dir 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labels.txt
labels.txt用于列出所有类别,类别对应行号表示模型训练过程中类别的id(行号从0开始计数),例如labels.txt为以下内容
dog
cat
snake
表示该检测数据集中共有3个目标类别,分别为dog
,cat
和snake
,在模型训练中dog
对应的类别id为0, cat
对应1,以此类推
train_list.txt
train_list.txt列出用于训练时的图片集合,与其对应的标注文件,示例如下
JPEGImages/1.jpg Annotations/1.xml
JPEGImages/2.jpg Annotations/2.xml
... ...
其中第一列为原图相对MyDataset
的相对路径,第二列为标注文件相对MyDataset
的相对路径
val_list.txt
val_list列出用于验证时的图片集成,与其对应的标注文件,格式与val_list.txt一致
PaddleX数据集加载¶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paddlex as pdx
from paddlex.det import transforms
train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
transforms.Normalize(),
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800, max_size=1333),
transforms.Padding(coarsest_stride=32)
])
eval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Normalize(),
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800, max_size=1333),
transforms.Padding(coarsest_stride=32),
])
train_dataset = pdx.datasets.VOCDetection(
data_dir='./MyDataset',
file_list='./MyDataset/train_list.txt',
label_list='./MyDataset/labels.txt',
transforms=train_transforms)
eval_dataset = pdx.datasets.VOCDetection(
data_dir='./MyDataset',
file_list='./MyDataset/val_list.txt',
label_list='MyDataset/labels.txt',
transforms=eval_transforms)
实例分割MSCOCO¶
数据集文件夹结构¶
在PaddleX中,实例分割支持MSCOCO数据集格式(MSCOCO格式同样也可以用于目标检测)。建议用户将数据集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组织,原图均放在同一目录,如JPEGImages,标注文件(如annotations.json)放在与JPEGImages所在目录同级目录下,示例结构如下
MyDataset/ # 实例分割数据集根目录
|--JPEGImages/ # 原图文件所在目录
| |--1.jpg
| |--2.jpg
| |--...
| |--...
|
|--annotations.json # 标注文件所在目录
划分训练集验证集¶
在PaddleX中,为了区分训练集和验证集,在MyDataset
同级目录,使用不同的json表示数据的划分,例如train.json
和val.json
。点击下载实例分割示例数据集。
注:也可使用PaddleX自带工具,对数据集进行随机划分,在数据集按照上面格式组织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快速完成数据集随机划分,其中val_value表示验证集的比例,test_value表示测试集的比例(可以为0),剩余的比例用于训练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COCO --dataset_dir 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MSCOCO数据的标注文件采用json格式,用户可使用Labelme, 精灵标注助手或EasyData等标注工具进行标注,参见数据标注工具
PaddleX加载数据集¶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paddlex as pdx
from paddlex.det import transforms
train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
transforms.Normalize(),
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800, max_size=1333),
transforms.Padding(coarsest_stride=32)
])
eval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Normalize(),
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800, max_size=1333),
transforms.Padding(coarsest_stride=32),
])
train_dataset = pdx.dataset.CocoDetection(
data_dir='./MyDataset/JPEGImages',
ann_file='./MyDataset/train.json',
transforms=train_transforms)
eval_dataset = pdx.dataset.CocoDetection(
data_dir='./MyDataset/JPEGImages',
ann_file='./MyDataset/val.json',
transforms=eval_transforms)
语义分割Seg¶
数据集文件夹结构¶
在PaddleX中,标注文件为png文件。建议用户将数据集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组织,原图均放在同一目录,如JPEGImages
,标注的同名png文件均放在同一目录,如Annotations
,示例如下
MyDataset/ # 语义分割数据集根目录
|--JPEGImages/ # 原图文件所在目录
| |--1.jpg
| |--2.jpg
| |--...
| |--...
|
|--Annotations/ # 标注文件所在目录
| |--1.png
| |--2.png
| |--...
| |--...
语义分割的标注图像,如1.png,为单通道图像,像素标注类别需要从0开始递增(一般0表示background背景), 例如0, 1, 2, 3表示4种类别,标注类别最多255个类别(其中像素值255不参与训练和评估)。
划分训练集验证集¶
为了用于训练,我们需要在MyDataset
目录下准备train_list.txt
, val_list.txt
和labels.txt
三个文件,分别用于表示训练集列表,验证集列表和类别标签列表。点击下载语义分割示例数据集
注:也可使用PaddleX自带工具,对数据集进行随机划分,在数据集按照上面格式组织后,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快速完成数据集随机划分,其中val_value表示验证集的比例,test_value表示测试集的比例(可以为0),剩余的比例用于训练集。
paddlex --split_dataset --format Seg --dataset_dir MyDataset --val_value 0.2 --test_value 0.1
labels.txt
labels.txt用于列出所有类别,类别对应行号表示模型训练过程中类别的id(行号从0开始计数),例如labels.txt为以下内容
background
human
car
表示该检测数据集中共有3个分割类别,分别为background
,human
和car
,在模型训练中background
对应的类别id为0, human
对应1,以此类推,如不知具体类别标签,可直接在labels.txt逐行写0,1,2…序列即可。
train_list.txt
train_list.txt列出用于训练时的图片集合,与其对应的标注文件,示例如下
JPEGImages/1.jpg Annotations/1.png
JPEGImages/2.jpg Annotations/2.png
... ...
其中第一列为原图相对MyDataset
的相对路径,第二列为标注文件相对MyDataset
的相对路径
val_list.txt
val_list列出用于验证时的图片集成,与其对应的标注文件,格式与val_list.txt一致
PaddleX数据集加载¶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paddlex as pdx
from paddlex.seg import transforms
train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
transforms.ResizeRangeScaling(),
transforms.RandomPaddingCrop(crop_size=512),
transforms.Normalize()
])
eval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ByLong(long_size=512),
transforms.Padding(target_size=512),
transforms.Normalize()
])
train_dataset = pdx.datasets.SegDataset(
data_dir='./MyDataset',
file_list='./MyDataset/train_list.txt',
label_list='./MyDataset/labels.txt',
transforms=train_transforms)
eval_dataset = pdx.datasets.SegDataset(
data_dir='./MyDataset',
file_list='./MyDataset/val_list.txt',
label_list='MyDataset/labels.txt',
transforms=eval_transforms)
地块检测ChangeDet¶
数据集文件夹结构¶
在PaddleX中,标注文件为png文件。建议用户将数据集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组织,同一地块不同时期的地貌原图均放在同一目录,如JPEGImages
,标注的同名png文件均放在同一目录,如Annotations
,示例如下
MyDataset/ # 语义分割数据集根目录
|--JPEGImages/ # 原图文件所在目录,包含同一物体前期和后期的图片
| |--1_1.jpg
| |--1_2.jpg
| |--2_1.jpg
| |--2_2.jpg
| |--...
| |--...
|
|--Annotations/ # 标注文件所在目录
| |--1.png
| |--2.png
| |--...
| |--...
同一地块不同时期的地貌原图,如1_1.jpg和1_2.jpg,可以是RGB彩色图像、灰度图、或tiff格式的多通道图像。语义分割的标注图像,如1.png,为单通道图像,像素标注类别需要从0开始递增(一般0表示background背景), 例如0, 1, 2, 3表示4种类别,标注类别最多255个类别(其中像素值255不参与训练和评估)。
划分训练集验证集¶
为了用于训练,我们需要在MyDataset
目录下准备train_list.txt
, val_list.txt
和labels.txt
三个文件,分别用于表示训练集列表,验证集列表和类别标签列表。
labels.txt
labels.txt用于列出所有类别,类别对应行号表示模型训练过程中类别的id(行号从0开始计数),例如labels.txt为以下内容
unchanged
changed
表示该检测数据集中共有2个分割类别,分别为unchanged
和changed
,在模型训练中unchanged
对应的类别id为0, changed
对应1,以此类推,如不知具体类别标签,可直接在labels.txt逐行写0,1,2…序列即可。
train_list.txt
train_list.txt列出用于训练时的图片集合,与其对应的标注文件,示例如下
JPEGImages/1_1.jpg JPEGImages/1_2.jpg Annotations/1.png
JPEGImages/2_1.jpg JPEGImages/2_2.jpg Annotations/2.png
... ...
其中第一列和第二列为原图相对MyDataset
的相对路径,对应同一地块不同时期的地貌图像,第三列为标注文件相对MyDataset
的相对路径
val_list.txt
val_list列出用于验证时的图片集成,与其对应的标注文件,格式与val_list.txt一致
模型训练¶
PaddleX集成了PaddleClas、PaddleDetection和PaddleSeg三大CV工具套件中在工业领域应用成熟的模型,并提供了统一易用的API使用接口,帮助用户快速完成视觉领域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和语义分割模型的训练。
图像分类¶
介绍¶
PaddleX共提供了20+的图像分类模型,可满足开发者不同场景的需求下的使用。
- Top1精度: 模型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测试精度
- 预测速度:单张图片的预测用时(不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
- “-”表示指标暂未更新
模型(点击获取代码) | Top1精度 | 模型大小 | GPU预测速度 | Arm预测速度 | 备注 |
---|---|---|---|---|---|
MobileNetV3_small_ssld | 71.3% | 21.0MB | 6.809ms | - | 模型小,预测速度快,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MobileNetV2 | 72.2% | 14.0MB | 4.546ms | - | 模型小,预测速度快,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ShuffleNetV2 | 68.8% | 9.0MB | 6.101ms | - | 模型体积小,预测速度快,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ResNet50_vd_ssld | 82.4% | 102.8MB | 9.058ms | - | 模型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开始训练¶
将代码保存到本地后运行(代码下载链接位于上面的表格),代码会自动下载训练数据并开始训练。如保存为mobilenetv3_small_ssld.py
,执行如下命令即可开始训练:
python mobilenetv3_small_ssld.py
相关文档¶
- 【重要】针对自己的机器环境和数据,调整训练参数?先了解下PaddleX中训练参数作用。——>>传送门
- 【有用】没有机器资源?使用AIStudio免费的GPU资源在线训练模型。——>>传送门
- 【拓展】更多图像分类模型,查阅PaddleX模型库和API使用文档。
目标检测¶
介绍¶
PaddleX目前提供了FasterRCNN和YOLOv3两种检测结构,多种backbone模型,可满足开发者不同场景和性能的需求。
- Box MMAP: 模型在COCO数据集上的测试精度
- 预测速度:单张图片的预测用时(不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
- “-”表示指标暂未更新
模型(点击获取代码) | Box MMAP | 模型大小 | GPU预测速度 | Arm预测速度 | 备注 |
---|---|---|---|---|---|
YOLOv3-MobileNetV1 | 29.3% | 99.2MB | 15.442ms | - | 模型小,预测速度快,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YOLOv3-MobileNetV3 | 31.6% | 100.7MB | 143.322ms | - | 模型小,移动端上预测速度有优势 |
YOLOv3-DarkNet53 | 38.9% | 249.2MB | 42.672ms | - | 模型较大,预测速度快,适用于服务端 |
PPYOLO | 45.9% | 329.1MB | - | - | 模型较大,预测速度比YOLOv3-DarkNet53更快,适用于服务端 |
FasterRCNN-ResNet50-FPN | 37.2% | 167.7MB | 197.715ms | - | 模型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FasterRCNN-ResNet18-FPN | 32.6% | 173.2MB | - | - | 模型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FasterRCNN-HRNet-FPN | 36.0% | 115.MB | 81.592ms | - | 模型精度高,预测速度快,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开始训练¶
将代码保存到本地后运行(代码下载链接位于上面的表格),代码会自动下载训练数据并开始训练。如保存为yolov3_mobilenetv1.py
,执行如下命令即可开始训练:
python yolov3_mobilenetv1.py
相关文档¶
- 【重要】针对自己的机器环境和数据,调整训练参数?先了解下PaddleX中训练参数作用。——>>传送门
- 【有用】没有机器资源?使用AIStudio免费的GPU资源在线训练模型。——>>传送门
- 【拓展】更多目标检测模型,查阅PaddleX模型库和API使用文档。
实例分割¶
介绍¶
PaddleX目前提供了MaskRCNN实例分割模型结构,多种backbone模型,可满足开发者不同场景和性能的需求。
- Box MMAP/Seg MMAP: 模型在COCO数据集上的测试精度
- 预测速度:单张图片的预测用时(不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
- “-”表示指标暂未更新
模型(点击获取代码) | Box MMAP/Seg MMAP | 模型大小 | GPU预测速度 | Arm预测速度 | 备注 |
---|---|---|---|---|---|
MaskRCNN-ResNet50-FPN | 38.7%/34.7% | 177.7MB | 160.185ms | - | 模型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MaskRCNN-ResNet18-FPN | 33.6%/30.5% | 189.1MB | - | - | 模型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MaskRCNN-HRNet-FPN | 38.7%/34.7% | 120.7MB | - | - | 模型精度高,预测速度快,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开始训练¶
将代码保存到本地后运行(代码下载链接位于上面表格中),代码会自动下载训练数据并开始训练。如保存为mask_rcnn_r50_fpn.py
,执行如下命令即可开始训练:
python mask_rcnn_r50_fpn.py
相关文档¶
- 【重要】针对自己的机器环境和数据,调整训练参数?先了解下PaddleX中训练参数作用。——>>传送门
- 【有用】没有机器资源?使用AIStudio免费的GPU资源在线训练模型。——>>传送门
- 【拓展】更多实例分割模型,查阅PaddleX模型库和API使用文档。
语义分割¶
介绍¶
PaddleX目前提供了DeepLabv3p、UNet、HRNet和FastSCNN四种语义分割结构,多种backbone模型,可满足开发者不同场景和性能的需求。
- mIoU: 模型在CityScape数据集上的测试精度
- 预测速度:单张图片的预测用时(不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
- “-”表示指标暂未更新
模型(点击获取代码) | mIoU | 模型大小 | GPU预测速度 | Arm预测速度 | 备注 |
---|---|---|---|---|---|
DeepLabv3p-MobileNetV2-x0.25 | - | 2.9MB | - | - | 模型小,预测速度快,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DeepLabv3p-MobileNetV2-x1.0 | 69.8% | 11MB | - | - | 模型小,预测速度快,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DeepLabv3_MobileNetV3_large_x1_0_ssld | 73.28% | 9.3MB | - | - | 模型小,预测速度快,精度较高,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DeepLabv3p-Xception65 | 79.3% | 158MB | - | - | 模型大,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 |
UNet | - | 52MB | - | - | 模型较大,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 |
HRNet | 79.4% | 37MB | - | - | 模型较小,模型精度高,适用于服务端部署 |
FastSCNN | - | 4.5MB | - | - | 模型小,预测速度快,适用于低性能或移动端设备 |
开始训练¶
将代码保存到本地后运行(代码下载链接位于上面的表格中),代码会自动下载训练数据并开始训练。如保存为deeplabv3p_mobilenetv2_x0.25.py
,执行如下命令即可开始训练:
python deeplabv3p_mobilenetv2_x0.25.py
相关文档¶
- 【重要】针对自己的机器环境和数据,调整训练参数?先了解下PaddleX中训练参数作用。——>>传送门
- 【有用】没有机器资源?使用AIStudio免费的GPU资源在线训练模型。——>>传送门
- 【拓展】更多语义分割模型,查阅PaddleX模型库和API使用文档。
VisualDL可视化训练指标¶
在使用PaddleX训练模型过程中,各个训练指标和评估指标会直接输出到标准输出流,同时也可通过VisualDL对训练过程中的指标进行可视化,只需在调用train
函数时,将use_vdl
参数设为True
即可,如下代码所示,
model = paddlex.cls.ResNet50(num_classes=1000)
model.train(num_epochs=120, 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32, eval_dataset=eval_dataset,
log_interval_steps=10, save_interval_epochs=10,
save_dir='./output', use_vdl=True)
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会在save_dir
下生成vdl_log
目录,通过在命令行终端执行以下命令,启动VisualDL。
visualdl --logdir=output/vdl_log --port=8008
在浏览器打开http://0.0.0.0:8008
便可直接查看随训练迭代动态变化的各个指标(0.0.0.0表示启动VisualDL所在服务器的IP,本机使用0.0.0.0即可)。
在训练分类模型过程中,使用VisualDL进行可视化的示例图如下所示。
训练过程中每个Step的Loss
和相应Top1准确率
变化趋势:
训练过程中每个Step的学习率lr
和相应Top5准确率
变化趋势:
训练过程中,每次保存模型时,模型在验证数据集上的Top1准确率
和Top5准确率
:
加载模型预测¶
PaddleX可以使用paddlex.load_model
接口加载模型(包括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模型,导出的部署模型,量化模型以及裁剪的模型)进行预测,同时PaddleX中也内置了一系列的可视化工具函数,帮助用户方便地检查模型的效果。
注意:使用paddlex.load_model
接口加载仅用于模型预测,如需要在此模型基础上继续训练,可以将该模型作为预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是在训练代码中,将train函数中的pretrain_weights
参数指定为预训练模型路径。
图像分类¶
点击下载如下示例代码中的模型
import paddlex as pdx
test_jpg = '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test.jpg'
model = pdx.load_model('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
result = model.predict(test_jpg)
print("Predict Result: ", result)
结果输出如下:
Predict Result: [{'category_id': 549, 'category': 'envelope', 'score': 0.29062933}]
测试图片如下:
- 分类模型predict接口说明文档
目标检测¶
点击下载如下示例代码中模型
import paddlex as pdx
test_jpg = 'yolov3_mobilenetv1_coco/test.jpg'
model = pdx.load_model('yolov3_mobilenetv1_coco')
# predict接口并未过滤低置信度识别结果,用户根据需求按score值进行过滤
result = model.predict(test_jpg)
# 可视化结果存储在./visualized_test.jpg, 见下图
pdx.det.visualize(test_jpg, result, threshold=0.3, save_dir='./')
注意: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模型在调用predict
接口得到的结果需用户自行过滤低置信度结果,在paddlex.det.visualize
接口中,我们提供了threshold
用于过滤,置信度低于此值的结果将被过滤,不会可视化。
实例分割¶
点击下载如下示例代码中模型
import paddlex as pdx
test_jpg = 'mask_r50_fpn_coco/test.jpg'
model = pdx.load_model('mask_r50_fpn_coco')
# predict接口并未过滤低置信度识别结果,用户根据需求按score值进行过滤
result = model.predict(test_jpg)
# 可视化结果存储在./visualized_test.jpg, 见下图
pdx.det.visualize(test_jpg, result, threshold=0.5, save_dir='./')
注意: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模型在调用predict
接口得到的结果需用户自行过滤低置信度结果,在paddlex.det.visualize
接口中,我们提供了threshold
用于过滤,置信度低于此值的结果将被过滤,不会可视化。
语义分割¶
点击下载如下示例代码中模型
import paddlex as pdx
test_jpg = './deeplabv3p_mobilenetv2_voc/test.jpg'
model = pdx.load_model('./deeplabv3p_mobilenetv2_voc')
result = model.predict(test_jpg)
# 可视化结果存储在./visualized_test.jpg,见下图右(左图为原图)
pdx.seg.visualize(test_jpg, result, weight=0.0, save_dir='./')
在上述示例代码中,通过调用paddlex.seg.visualize
可以对语义分割的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可视化的结果保存在save_dir
下,见下图。其中weight
参数用于调整预测结果和原图结果融合展现时的权重,0.0时只展示预测结果mask的可视化,1.0时只展示原图可视化。
公开数据集训练模型下载¶
PaddleX提供了部分公开数据集上训练好的模型,用户可以直接下载后参照本文档加载使用。
类型 | 模型(点击下载) | 数据集 | 大小 | 指标 | 指标数值 |
---|---|---|---|---|---|
图像分类 | MobileNetV3_small_ssld | ImageNet | 13MB | Accuracy | 71.3% |
图像分类 | ResNet50_vd_ssld | ImageNet | 110MB | Accuracy | 82.4% |
目标检测 | FasterRCNN-ResNet50-FPN | MSCOCO | 179MB | Box MAP | 37.7% |
目标检测 | YOLOv3-MobileNetV1 | MSCOCO | 106MB | Box MAP | 29.3% |
目标检测 | YOLOv3-DarkNet53 | MSCOCO | 266MMB | Box MAP | 34.8% |
目标检测 | YOLOv3-MobileNetV3 | MSCOCO | 101MB | Box MAP | 31.6% |
实例分割 | MaskRCNN-ResNet50-FPN | MSCOCO | 193MB | Box MAP/Seg MAP | 38.7% / 34.7% |
语义分割 | DeepLabv3p-Xception65 | 人像分割 | - | mIoU | - |
语义分割 | HRNet_w18_small | 人像分割 | - | mIou | - |
PaddleX的load_model
接口可以满足用户一般的模型调研需求,如果是追求更高性能的预测部署,可以参考如下文档
训练参数调整¶
PaddleX所有训练接口中,内置的参数均为根据单GPU卡相应batch_size下的较优参数,用户在自己的数据上训练模型,涉及到参数调整时,如无太多参数调优经验,则可参考如下方式
1.num_epochs的调整¶
num_epochs是模型训练迭代的总轮数(模型对训练集全部样本过一遍即为一个epoch),用户可以设置较大的数值,根据模型迭代过程在验证集上的指标表现,来判断模型是否收敛,进而提前终止训练。此外也可以使用train
接口中的early_stop
策略,模型在训练过程会自动判断模型是否收敛自动中止。
2.batch_size和learning_rate¶
- Batch Size指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前向计算一次(即为一个step)所用到的样本数量
- 如若使用多卡训练, batch_size会均分到各张卡上(因此需要让batch size整除卡数)
- Batch Size跟机器的显存/内存高度相关,
batch_size
越高,所消耗的显存/内存就越高- PaddleX在各个
train
接口中均配置了默认的batch size(默认针对单GPU卡),如若训练时提示GPU显存不足,则相应调低BatchSize,如若GPU显存高或使用多张GPU卡时,可相应调高BatchSize。- 如若用户调整batch size,则也注意需要对应调整其它参数,特别是train接口中默认的learning_rate值。如在YOLOv3模型中,默认
train_batch_size
为8,learning_rate
为0.000125,当用户将模型在2卡机器上训练时,可以将train_batch_size
调整为16, 那么同时learning_rate
也可以对应调整为0.000125 * 2 = 0.00025
3.warmup_steps和warmup_start_lr¶
在训练模型时,一般都会使用预训练模型,例如检测模型在训练时使用backbone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预训练权重。但由于在自行训练时,自己的数据与ImageNet数据集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会一开始由于梯度过大使得训练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刚开始训练时,让学习率以一个较小的值,慢慢增长到设定的学习率。warmup_steps
和warmup_start_lr
就是起到这个作用,模型开始训练时,学习率会从warmup_start_lr
开始,在warmup_steps
个batch数据迭代后线性增长到设定的学习率。
例如YOLOv3的train接口,默认train_batch_size
为8,learning_rate
为0.000125,warmup_steps
为1000,warmup_start_lr
为0.0;在此参数配置下表示,模型在启动训练后,在前1000个step(每个step使用一个batch的数据,即8个样本)内,学习率会从0.0开始线性增长到设定的0.000125。
4.lr_decay_epochs和lr_decay_gamma¶
lr_decay_epochs
用于让学习率在模型训练后期逐步衰减,它一般是一个list,如[6, 8, 10],表示学习率在第6个epoch时衰减一次,第8个epoch时再衰减一次,第10个epoch时再衰减一次。每次学习率衰减为之前的学习率*lr_decay_gamma。
例如YOLOv3的train接口,默认num_epochs
为270,learning_rate
为0.000125,lr_decay_epochs
为[213, 240],lr_decay_gamma
为0.1;在此参数配置下表示,模型在启动训练后,在前213个epoch中,训练时使用的学习率为0.000125,在第213至240个epoch之间,训练使用的学习率为0.000125x0.1=0.0000125,在240个epoch之后,使用的学习率为0.000125x0.1x0.1=0.00000125
5.参数设定时的约束¶
根据上述几个参数,可以了解到学习率的变化分为WarmUp热身阶段和Decay衰减阶段,
- Wamup热身阶段:随着训练迭代,学习率从较低的值逐渐线性增长至设定的值,以step为单位
- Decay衰减阶段:随着训练迭代,学习率逐步衰减,如每次衰减为之前的0.1, 以epoch为单位
- step与epoch的关系:1个epoch由多个step组成,例如训练样本有800张图像,
train_batch_size
为8, 那么每个epoch都要完整用这800张图片训一次模型,而每个epoch总共包含800//8即100个step
在PaddleX中,约束warmup必须在Decay之前结束,因此各参数设置需要满足下面条件
warmup_steps <= lr_decay_epochs[0] * num_steps_each_epoch
其中num_steps_each_epoch
计算方式如下,
num_steps_each_eposh = num_samples_in_train_dataset // train_batch_size
因此,如若你在启动训练时,被提示warmup_steps should be less than...
时,即表示需要根据上述公式调整你的参数啦,可以调整lr_decay_epochs
或者是warmup_steps
。
6.如何使用多GPU卡进行训练¶
在import paddlex
前配置环境变量,代码如下
import os
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0' # 使用0号GPU卡进行训练
# 注意paddle或paddlex都需要在设置环境变量后再import
import paddlex as pdx
import os
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 # 不使用GPU,使用CPU进行训练
import paddlex as pdx
import os
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0,1,3' # 同时使用第0、1、3号GPU卡进行训练
import paddlex as pdx
模型保存¶
训练过程保存¶
PaddleX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根据train
函数接口中的save_interval_epoch
参数设置,每间隔相应轮数保存一次模型,模型目录中包含了model.pdparams
, model.yml
等文件。
在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模型,可用于作为pretrain_weights继续训练模型,也可使用paddlex.load_model
接口加载测试模型的预测和评估等。
部署模型导出¶
在前面提到的训练中保存的模型,如若要用于部署(部署可参阅PaddleX文档中的模型多端部署章节),需导出为部署的模型格式,部署的模型目录中包含__model__
,__params__
和model.yml
三个文件。
模型部署在Python层面,可以使用基于高性能预测库的python接口paddlex.deploy.Predictor
,也可使用paddlex.load_model
接口。
模型部署可参考文档部署模型导出
【总结】如若模型目录中包含model.pdparams
,那说明模型是训练过程中保存的,部署时需要进行导出;部署的模型目录中需包含__model__
,__params__
和model.yml
三个文件。
模型部署文件说明¶
__model__
:保存了模型的网络结构信息__params__
: 保存了模型网络中的参数权重model.yml
:在PaddleX中,将模型的预处理,后处理,以及类别相关信息均存储在此文件中
模型导出为ONNX模型¶
PaddleX作为开放开源的套件,其中的大部分模型均支持导出为ONNX协议,满足开发者多样性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ONNX存在多个OpSet版本,下表为PaddleX各模型支持导出的ONNX协议版本。
模型 | ONNX OpSet 9 | ONNX OpSet 10 | ONNX OpSet 11 |
---|---|---|---|
图像分类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目标检测(仅YOLOv3系列) | - | 支持 | 支持 |
语义分割(FastSCNN不支持) | - | - | 支持 |
如何导出¶
- 参考文档部署模型导出,将训练保存的模型导出为部署模型
- 安装paddle2onnx
pip install paddle2onnx
,转换命令如下,通过--opset_version
指定版本(9/10/11),转换使用方法参考Paddle2ONNX说明
- 安装paddle2onnx
- 附: Paddle2ONNX参阅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2onnx
模型裁剪¶
模型裁剪可以更好地满足在端侧、移动端上部署场景下的性能需求,可以有效得降低模型的体积,以及计算量,加速预测性能。PaddleX集成了PaddleSlim的基于敏感度的通道裁剪算法,用户可以在PaddleX的训练代码里轻松使用起来。
在本文档中展示了分类模型的裁剪过程,文档中代码以及更多其它模型的的裁剪代码可在Github中的tutorials/slim/prune目录获取。
使用方法¶
模型裁剪相对比我们普通训练一个模型,步骤会多出两步
- 1.采用正常的方式训练一个模型
- 2.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
- 3.根据第2步得到的敏感度信息,对模型进行裁剪,并以第1步训练好的模型作为预训练权重,继续进行训练
具体我们以图像分类模型MobileNetV2为例,本示例中所有代码均可在Github的[tutorials/slim/prune/image_classification]中获得。
第一步 正常训练模型¶
此步骤中采用正常的代码进行模型训练,在获取本示例代码后,直接执行如下命令即可
python mobilenetv2_train.py
在训练完成后,我们以output/mobilenetv2/best_model
保存的模型,继续接下来的步骤
第二步 参数敏感度分析¶
此步骤中,我们需要加载第一步训练保存的模型,并通过不断地遍历参数,分析各参数裁剪后在验证数据集上的精度损失,以此判断各参数的敏感度。敏感度分析的代码很简单, 用户可直接查看params_analysis.py。在命令行终端执行如下命令开始参数分析。
python params_analysis.py
在此步骤中,我们会得到保存的mobilenetv2.sensi.data
文件,这个文件保存了模型中每个参数的敏感度,在后续的裁剪训练中,会根据此文件中保存的信息,对各个参数进行裁剪。同时,我们也可以对这个文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判断eval_metric_loss
的大小设置与模型被裁剪比例的关系。(eval_metric_loss
的说明见第三步)
模型裁剪比例可视化分析代码见slim_visualize.py,执行如下命令即可
python slim_visualize.py
可视化结果如下,该图表明,当我们将eval_metric_loss
设为0.05时,模型将被裁剪掉65%;将eval_metric_loss
设为0.10,模型将被裁剪掉68.0%。因此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设置eval_metric_loss
控制裁剪比例。
第三步 模型裁剪训练¶
在前两步,我们得到了正常训练保存的模型output/mobilenetv2/best_model
和基于该保存模型得到的参数敏感度信息文件mobilenetv2.sensi.data
,接下来则是进行模型裁剪训练。模型裁剪训练的代码第第一步基本一致,唯一区别在最后的train
函数中,我们修改了pretrain_weights
,save_dir
,sensitivities_file
和eval_metric_loss
四个参数,如下所示
model.train(
num_epoch=10,
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32,
eval_dataset=eval_dataset,
lr_decay_epochs=[4,6,8],
learning_rate=0.025,
pretrain_weights='output/mobilenetv2/best_model',
save_dir='output/mobilenetv2_prune',
sensitivities_file='./mobilenetv2.sensi.data',
eval_metric_loss=0.05,
use_vdl=True)
具体代码见tutorials/slim/prune/image_classification/mobilenetv2_prune_train.py,执行如下命令即可
python mobilenetv2_prune_train.py
其中修改的4个参数函数如下
- pretrain_weights: 预训练权重,在裁剪训练中,将其指定为第一步正常训练得到的模型路径
- save_dir: 裁剪训练过程中,模型保存的新路径
- sensitivities_file: 第二步中分析得到的各参数敏感度信息文件
- eval_metric_loss: 可用于控制模型最终被裁剪的比例,见第二步中的可视化说明
裁剪效果¶
在本示例的数据集上,经过裁剪训练后,模型的效果对比如下,其中预测速度不包括图像的预处理和结果的后处理。从表中可以看到,对于本示例中的简单数据集,模型裁剪掉68%后,模型准确度没有降低,在CPU的单张图片预测用时减少了37%
模型 | 参数大小 | CPU预测速度(MKLDNN关闭) | 准确率 |
---|---|---|---|
output/mobilenetv2/best_model | 8.7M | 0.057s | 0.92 |
output/mobilenetv2_prune/best_model | 2.8M | 0.036s | 0.99 |
模型量化¶
模型量化将模型的计算从浮点型转为整型,从而加速模型的预测计算速度,在移动端/边缘端设备上降低模型的体积。
注:量化后的模型,通过PaddleLite转换为PaddleLite部署的模型格式后,模型体积将会大幅压缩。如若量化后的模型仍是以服务端本地部署格式(文件包括__model__和__params__),那么模型的文件大小是无法呈现参数变化情况的。
使用方法¶
PaddleX中已经将量化功能作为模型导出的一个API,代码使用方式如下,本示例代码和模型数据均可通过GitHub项目上代码tutorials/slim/quant/image_classification获取得到
import paddlex as pdx
model = pdx.load_model('mobilenetv2_vegetables')
# 加载数据集用于量化
dataset = pdx.datasets.ImageNet(
data_dir='vegetables_cls',
file_list='vegetables_cls/train_list.txt',
label_list='vegetables_cls/labels.txt',
transforms=model.test_transforms)
# 开始量化
pdx.slim.export_quant_model(model, dataset,
batch_size=4,
batch_num=5,
save_dir='./quant_mobilenet',
cache_dir='./tmp')
在获取本示例代码后,执行如下命令即可完成量化和PaddleLite的模型导出
# 将mobilenetv2模型量化保存
python mobilenetv2_quant.py
# 将量化后的模型导出为PaddleLite部署格式
python paddlelite_export.py
量化效果¶
在本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量化后的服务端部署模型格式server_mobilenet
和quant_mobilenet
两个目录中,模型参数大小并无变化。 但在使用PaddleLite导出后,mobilenetv2.nb
和mobilenetv2_quant.nb
大小分别为8.8M, 2.7M,压缩至原来的31%。
部署模型导出¶
注:所有涉及到模型部署,均需要参考本文档,进行部署模型导出
在服务端部署模型时需要将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模型,导出的inference格式模型包括__model__
、__params__
和model.yml
三个文件,分别表示模型的网络结构、模型权重和模型的配置文件(包括数据预处理参数等)。
检查你的模型文件夹,如果里面是model.pdparams
,model.pdmodel
和model.yml
3个文件时,那么就需要按照下面流程进行模型导出
在安装完PaddleX后,在命令行终端使用如下命令将模型导出。可直接下载小度熊分拣模型来测试本文档的流程xiaoduxiong_epoch_12.tar.gz。
paddlex --export_inference --model_dir=./xiaoduxiong_epoch_12 --save_dir=./inference_model
参数 | 说明 |
---|---|
--export_inference | 是否将模型导出为用于部署的inference格式,指定即为True |
--model_dir | 待导出的模型路径 |
--save_dir | 导出的模型存储路径 |
--fixed_input_shape | 固定导出模型的输入大小,默认值为None |
使用TensorRT预测时,需固定模型的输入大小,通过--fixed_input_shape
来制定输入大小[w,h]。
注意:
- 分类模型的固定输入大小请保持与训练时的输入大小一致;
- 检测模型模型中YOLO系列请保存w与h一致,且为32的倍数大小;RCNN类无此限制,按需设定即可
- 指定[w,h]时,w和h中间逗号隔开,不允许存在空格等其他字符。
- 需要注意的,w,h设得越大,模型在预测过程中所需要的耗时和内存/显存占用越高;设得太小,会影响模型精度
paddlex --export_inference --model_dir=./xiaoduxiong_epoch_12 --save_dir=./inference_model --fixed_input_shape=[640,960]
PaddleHub轻量级服务化部署¶
简介¶
借助PaddleHub-Serving
,可以将PaddleX
的Inference Model
进行快速部署,以提供在线预测的能力。
关于PaddleHub-Serving
的更多信息,可参照PaddleHub-Serving。
注意:使用此方式部署,需确保自己Python环境中PaddleHub的版本高于1.8.0, 可在命令终端输入pip show paddlehub
确认版本信息。
下面,我们按照步骤,实现将一个图像分类模型MobileNetV3_small_ssld转换成PaddleHub
的预训练模型,并利用PaddleHub-Serving
实现一键部署。
模型部署¶
2 模型转换¶
首先,我们将PaddleX
的Inference Model
转换成PaddleHub
的预训练模型,使用命令hub convert
即可一键转换,对此命令的说明如下:
$ hub convert --model_dir XXXX \
--module_name XXXX \
--module_version XXXX \
--output_dir XXXX
参数:
参数 | 用途 |
---|---|
--model_dir/-m | PaddleX Inference Model 所在的目录 |
--module_name/-n | 生成预训练模型的名称 |
--module_version/-v | 生成预训练模型的版本,默认为1.0.0 |
--output_dir/-o | 生成预训练模型的存放位置,默认为{module_name}_{timestamp} |
因此,我们仅需要一行命令即可完成预训练模型的转换。
hub convert --model_dir 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module_name 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转换成功后会打印提示信息,如下:
$ The converted module is stored in `MobileNetV3_small_ssld_hub_1596077881.868501`.
等待生成成功的提示后,我们就在输出目录中得到了一个PaddleHub
的一个预训练模型。
3 模型安装¶
在模型转换一步中,我们得到了一个.tar.gz
格式的预训练模型压缩包,在进行部署之前需要先安装到本机,使用命令hub install
即可一键安装,对此命令的说明如下:
$ hub install ${MODULE}
其中${MODULE}为要安装的预训练模型文件路径。
因此,我们使用hub install
命令安装:
hub install MobileNetV3_small_ssld_hub_1596077881.868501/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tar.gz
安装成功后会打印提示信息,如下:
$ Successfully installed 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4 模型部署¶
下面,我们只需要使用hub serving
命令即可完成模型的一键部署,对此命令的说明如下:
$ hub serving start --modules/-m [Module1==Version1, Module2==Version2, ...] \
--port/-p XXXX
--config/-c XXXX
参数:
参数 | 用途 |
---|---|
--modules/-m | PaddleHub Serving预安装模型,以多个Module==Version键值对的形式列出当不指定Version时,默认选择最新版本 |
--port/-p | 服务端口,默认为8866 |
--config/-c | 使用配置文件配置模型 |
因此,我们仅需要一行代码即可完成模型的部署,如下:
$ hub serving start -m 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等待模型加载后,此预训练模型就已经部署在机器上了。
我们还可以使用配置文件对部署的模型进行更多配置,配置文件格式如下:
{
"modules_info": {
"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
"init_args": {
"version": "1.0.0"
},
"predict_args": {
"batch_size": 1,
"use_gpu": false
}
}
},
"port": 8866
}
|参数|用途|
|-|-|
|modules_info|PaddleHub Serving预安装模型,以字典列表形式列出,key为模型名称。其中:init_args
为模型加载时输入的参数,等同于paddlehub.Module(**init_args)
predict_args
为模型预测时输入的参数,以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为例,等同于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batch_predict(**predict_args)
|port|服务端口,默认为8866|
5 测试¶
在第二步模型安装的同时,会生成一个客户端请求示例,存放在模型安装目录,默认为${HUB_HOME}/.paddlehub/modules
,对于此例,我们可以在~/.paddlehub/modules/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找到此客户端示例serving_client_demo.py
,代码如下:
# coding: utf8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import cv2
import base64
def cv2_to_base64(image):
data = cv2.imencode('.jpg', image)[1]
return base64.b64encode(data.tostring()).decode('utf8')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获取图片的base64编码格式
img1 = cv2_to_base64(cv2.imread("IMAGE_PATH1"))
img2 = cv2_to_base64(cv2.imread("IMAGE_PATH2"))
data = {'images': [img1, img2]}
# 指定content-type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发送HTTP请求
url = "http://127.0.0.1:8866/predict/mobilenetv3_small_ssld_imagenet_hub"
r = requests.post(url=url, headers=headers, data=json.dumps(data))
# 打印预测结果
print(r.json()["results"])
使用的测试图片如下:
将代码中的IMAGE_PATH1
改成想要进行预测的图片路径后,在命令行执行:
python ~/.paddlehub/module/MobileNetV3_small_ssld_hub/serving_client_demo.py
即可收到预测结果,如下:
[[{'category': 'envelope', 'category_id': 549, 'score': 0.2141510397195816}]]
到此,我们就完成了PaddleX
模型的一键部署。
CPU/GPU(加密)部署¶
Python部署¶
PaddleX已经集成了基于Python的高性能预测接口,在安装PaddleX后,可参照如下代码示例,进行预测。
预测部署¶
预测接口说明可参考paddlex.deploy
点击下载测试图片 xiaoduxiong_test_image.tar.gz
- 单张图片预测
import paddlex as pdx
predictor = pdx.deploy.Predictor('./inference_model')
result = predictor.predict(image='xiaoduxiong_test_image/JPEGImages/WeChatIMG110.jpeg')
- 批量图片预测
import paddlex as pdx
predictor = pdx.deploy.Predictor('./inference_model')
image_list = ['xiaoduxiong_test_image/JPEGImages/WeChatIMG110.jpeg',
'xiaoduxiong_test_image/JPEGImages/WeChatIMG111.jpeg']
result = predictor.batch_predict(image_list=image_list)
- 视频流预测
import cv2
import paddlex as pdx
predictor = pdx.deploy.Predictor('./inference_model')
cap = cv2.VideoCapture(0)
while cap.isOpened():
ret, frame = cap.read()
if ret:
result = predictor.predict(frame)
vis_img = pdx.det.visualize(frame, result, threshold=0.6, save_dir=None)
cv2.imshow('Xiaoduxiong', vis_img)
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
break
else:
break
cap.release()
关于预测速度的说明:加载模型后前几张图片的预测速度会较慢,这是因为运行启动时涉及到内存显存初始化等步骤,通常在预测20-30张图片后模型的预测速度达到稳定。
预测性能对比¶
测试环境¶
- CUDA 9.0
- CUDNN 7.5
- PaddlePaddle 1.71
- GPU: Tesla P40
- AnalysisPredictor 指采用Python的高性能预测方式
- Executor 指采用PaddlePaddle普通的Python预测方式
- Batch Size均为1,耗时单位为ms/image,只计算模型运行时间,不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和后处理
性能对比¶
模型 | AnalysisPredictor耗时 | Executor耗时 | 输入图像大小 |
---|---|---|---|
resnet50 | 4.84 | 7.57 | 224*224 |
mobilenet_v2 | 3.27 | 5.76 | 224*224 |
unet | 22.51 | 34.60 | 513*513 |
deeplab_mobile | 63.44 | 358.31 | 1025*2049 |
yolo_mobilenetv2 | 15.20 | 19.54 | 608*608 |
faster_rcnn_r50_fpn_1x | 50.05 | 69.58 | 800*1088 |
faster_rcnn_r50_1x | 326.11 | 347.22 | 800*1067 |
mask_rcnn_r50_fpn_1x | 67.49 | 91.02 | 800*1088 |
mask_rcnn_r50_1x | 326.11 | 350.94 | 800*1067 |
C++部署¶
Windows平台部署¶
说明¶
Windows 平台下,我们使用Visual Studio 2019 Community
进行了测试。微软从Visual Studio 2017
开始即支持直接管理CMake
跨平台编译项目,但是直到2019
才提供了稳定和完全的支持,所以如果你想使用CMake管理项目编译构建,我们推荐你使用Visual Studio 2019
环境下构建。
前置条件¶
- Visual Studio 2019
- CUDA 9.0 / CUDA 10.0, CUDNN 7+ (仅在使用GPU版本的预测库时需要)
- CMake 3.0+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我们使用的是VS2019
的社区版。
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为 D:\projects
演示。
Step1: 下载PaddleX预测代码¶
d:
mkdir projects
cd projects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说明:其中C++
预测代码在PaddleX\deploy\cpp
目录,该目录不依赖任何PaddleX
下其他目录。
Step2: 下载PaddlePaddle C++ 预测库 paddle_inference¶
PaddlePaddle C++ 预测库针对是否使用GPU、是否支持TensorRT、以及不同的CUDA版本提供了已经编译好的预测库,目前PaddleX依赖于Paddle 1.8.4,基于Paddle 1.8.4的Paddle预测库下载链接如下所示:
版本说明 | 预测库(1.8.4版本) | 编译器 | 构建工具 | cuDNN | CUDA |
---|---|---|---|---|---|
cpu_avx_mkl | paddle_inference | MSVC 2015 update 3 | CMake v3.16.0 | ||
cpu_avx_openblas | paddle_inference | MSVC 2015 update 3 | CMake v3.16.0 | ||
cuda9.0_cudnn7_avx_mkl | paddle_inference | MSVC 2015 update 3 | CMake v3.16.0 | 7.4.1 | 9.0 |
cuda9.0_cudnn7_avx_openblas | paddle_inference | MSVC 2015 update 3 | CMake v3.16.0 | 7.4.1 | 9.0 |
cuda10.0_cudnn7_avx_mkl | paddle_inference | MSVC 2015 update 3 | CMake v3.16.0 | 7.5.0 | 10.0 |
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载,如若以上版本不满足您的需求,请至C++预测库下载列表选择符合的版本。
将预测库解压后,其所在目录(例如D:\projects\fluid_inference\
)下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 \paddle\ # paddle核心库和头文件
|
├── \third_party\ # 第三方依赖库和头文件
|
└── \version.txt # 版本和编译信息
Step3: 安装配置OpenCV¶
- 在OpenCV官网下载适用于Windows平台的3.4.6版本, 下载地址
- 运行下载的可执行文件,将OpenCV解压至指定目录,例如
D:\projects\opencv
- 配置环境变量,如下流程所示
- 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
- 在系统变量中找到Path(如没有,自行创建),并双击编辑
- 新建,将opencv路径填入并保存,如
D:\projects\opencv\build\x64\vc14\bin
Step4: 使用Visual Studio 2019直接编译CMake¶
- 打开Visual Studio 2019 Community,点击
继续但无需代码
- 点击:
文件
->打开
->CMake
选择C++预测代码所在路径(例如D:\projects\PaddleX\deploy\cpp
),并打开CMakeList.txt
:
3. 点击:
项目
->CMake设置
4. 点击
浏览
,分别设置编译选项指定CUDA
、OpenCV
、Paddle预测库
的路径
依赖库路径的含义说明如下(带*表示仅在使用GPU版本预测库时指定, 其中CUDA库版本尽量与Paddle预测库的对齐,例如Paddle预测库是使用9.0、10.0版本编译的,则编译PaddleX预测代码时不使用9.2、10.1等版本CUDA库):
参数名 | 含义 |
---|---|
*CUDA_LIB | CUDA的库路径, 注:请将CUDNN的cudnn.lib文件拷贝到CUDA_LIB路径下 |
OPENCV_DIR | OpenCV的安装路径, |
PADDLE_DIR | Paddle c++预测库的路径 |
注意:
- 如果使用
CPU
版预测库,请把WITH_GPU
的值
去掉勾 - 如果使用的是
openblas
版本,请把WITH_MKL
的值
去掉勾 - Windows环境下编译会自动下载YAML,如果编译环境无法访问外网,可手动下载: yaml-cpp.zip。YAML文件下载后无需解压,在
cmake/yaml.cmake
中将URL https://bj.bcebos.com/paddlex/deploy/deps/yaml-cpp.zip
中的网址,改为下载文件的路径。 - 如果需要使用模型加密功能,需要手动下载Windows预测模型加密工具。例如解压到
D:/projects
,解压后目录为D:/projects/paddlex-encryption
。编译时需勾选WITH_EBNCRYPTION
并且在ENCRTYPTION_DIR
填入D:/projects/paddlex-encryption
。设置完成后, 点击上图中
保存并生成CMake缓存以加载变量
。 - 点击
生成
->全部生成
step6
Step5: 预测及可视化¶
在加载模型前,请检查你的模型目录中文件应该包括model.yml
、__model__
和__params__
三个文件。如若不满足这个条件,请参考部署模型导出将模型导出为部署格式。
上述Visual Studio 2019
编译产出的可执行文件在out\build\x64-Release
目录下,打开cmd
,并切换到该目录:
D:
cd D:\projects\PaddleX\deploy\cpp\out\build\x64-Release
- 编译成功后,图片预测demo的入口程序为
paddlex_inference\detector.exe
,paddlex_inference\classifier.exe
,paddlex_inference\segmenter.exe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mkl | 是否使用 MKL加速CPU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mkl_thread_num | MKL推理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classifier无该参数 |
key | 加密过程中产生的密钥信息,默认值为""表示加载的是未加密的模型 |
batch_size | 预测的批量大小,默认为1 |
thread_num | 预测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 编译成功后,视频预测demo的入口程序为
paddlex_inference\video_detector.exe
,paddlex_inference\video_classifier.exe
,paddlex_inference\video_segmenter.exe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预测,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video_path | 视频文件的路径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mkl | 是否使用 MKL加速CPU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mkl_thread_num | MKL推理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how_result | 对视频文件做预测时,是否在屏幕上实时显示预测可视化结果(因加入了延迟处理,故显示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帧率),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save_result | 是否将每帧的预测可视结果保存为视频文件,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key | 加密过程中产生的密钥信息,默认值为""表示加载的是未加密的模型 |
注意:若系统无GUI,则不要将show_result设置为1。当使用摄像头预测时,按ESC
键可关闭摄像头并推出预测程序。
样例¶
可使用小度熊识别模型中导出的inference_model
和测试图片进行预测, 例如导出到D:\projects
,模型路径为D:\projects\inference_model
。
关于预测速度的说明:加载模型后前几张图片的预测速度会较慢,这是因为运行启动时涉及到内存显存初始化等步骤,通常在预测20-30张图片后模型的预测速度达到稳定。
样例一:(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单张图像做预测)¶
不使用GPU
测试图片 D:\images\xiaoduxiong.jpeg
.\paddlex_inference\detector.exe --model_dir=D:\projects\inference_model --image=D:\images\xiaoduxiong.jpeg --save_dir=output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二:(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图像列表做预测)¶
使用GPU
预测多个图片D:\images\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D:\images\xiaoduxiong1.jpeg
D:\images\xiaoduxiong2.jpeg
...
D:\images\xiaoduxiongn.jpeg
.\paddlex_inference\detector.exe --model_dir=D:\projects\inference_model --image_list=D:\images\image_list.txt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batch_size=2 --thread_num=2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三:(使用加密后的模型对单张图片进行预测)¶
如果未对模型进行加密,请参考加密PaddleX模型对模型进行加密。例如加密后的模型所在目录为D:\projects\encrypted_inference_model
。
.\paddlex_inference\detector.exe --model_dir=D:\projects\encrypted_inference_model --image=D:\images\xiaoduxiong.jpeg --save_dir=output --key=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key
传入加密工具输出的密钥,例如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四:(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开启摄像头预测)¶
.\paddlex_inference\video_detector.exe --model_dir=D:\projects\inference_model --use_camera=1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当save_result
设置为1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以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五:(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视频文件做预测)¶
.\paddlex_inference\video_detector.exe --model_dir=D:\projects\inference_model --video_path=D:\projects\video_test.mp4 --use_gpu=1 --show_result=1 --save_dir=output
当save_result
设置为1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以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如果系统有GUI,通过将show_result
设置为1在屏幕上观看可视化预测结果。
Linux平台部署¶
说明¶
本文档在 Linux
平台使用GCC 4.8.5
和 GCC 4.9.4
测试过,如果需要使用更高G++版本编译使用,则需要重新编译Paddle预测库,请参考: 从源码编译Paddle预测库。
前置条件¶
- G++ 4.8.2 ~ 4.9.4
- CUDA 9.0 / CUDA 10.0, CUDNN 7+ (仅在使用GPU版本的预测库时需要)
- CMake 3.0+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 /root/projects/
演示。
Step1: 下载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说明:其中C++
预测代码在/root/projects/PaddleX/deploy/cpp
目录,该目录不依赖任何PaddleX
下其他目录。
Step2: 下载PaddlePaddle C++ 预测库 paddle_inference¶
PaddlePaddle C++ 预测库针对不同的CPU
,CUDA
,以及是否支持TensorRT,提供了不同的预编译版本,目前PaddleX依赖于Paddle1.8.4版本,以下提供了多个不同版本的Paddle预测库:
版本说明 | 预测库(1.8.4版本) |
---|---|
ubuntu14.04_cpu_avx_mkl | paddle_inference |
ubuntu14.04_cpu_avx_openblas | paddle_inference |
ubuntu14.04_cpu_noavx_openblas | paddle_inference |
ubuntu14.04_cuda9.0_cudnn7_avx_mkl | paddle_inference |
ubuntu14.04_cuda10.0_cudnn7_avx_mkl | paddle_inference |
更多和更新的版本,请根据实际情况下载: C++预测库下载列表
下载并解压后/root/projects/fluid_inference
目录包含内容为:
fluid_inference
├── paddle # paddle核心库和头文件
|
├── third_party # 第三方依赖库和头文件
|
└── version.txt # 版本和编译信息
注意: 预编译版本除nv-jetson-cuda10-cudnn7.5-trt5
以外其它包都是基于GCC 4.8.5
编译,使用高版本GCC
可能存在 ABI
兼容性问题,建议降级或自行编译预测库。
Step3: 编译¶
编译cmake
的命令在scripts/build.sh
中,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主要参数,其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 是否使用GPU(即是否使用 CUDA)
WITH_GPU=OFF
# 使用MKL or openblas
WITH_MKL=ON
# 是否集成 TensorRT(仅WITH_GPU=ON 有效)
WITH_TENSORRT=OFF
# TensorRT 的路径,如果需要集成TensorRT,需修改为您实际安装的TensorRT路径
TENSORRT_DIR=/root/projects/TensorRT/
# Paddle 预测库路径, 请修改为您实际安装的预测库路径
PADDLE_DIR=/root/projects/fluid_inference
# Paddle 的预测库是否使用静态库来编译
# 使用TensorRT时,Paddle的预测库通常为动态库
WITH_STATIC_LIB=OFF
# CUDA 的 lib 路径
CUDA_LIB=/usr/local/cuda/lib64
# CUDNN 的 lib 路径
CUDNN_LIB=/usr/local/cuda/lib64
# 是否加载加密后的模型
WITH_ENCRYPTION=ON
# 加密工具的路径, 如果使用自带预编译版本可不修改
sh $(pwd)/scripts/bootstrap.sh # 下载预编译版本的加密工具
ENCRYPTION_DIR=$(pwd)/paddlex-encryption
# OPENCV 路径, 如果使用自带预编译版本可不修改
sh $(pwd)/scripts/bootstrap.sh # 下载预编译版本的opencv
OPENCV_DIR=$(pwd)/deps/opencv3gcc4.8/
# 以下无需改动
rm -rf build
mkdir -p build
cd build
cmake .. \
-DWITH_GPU=${WITH_GPU} \
-DWITH_MKL=${WITH_MKL} \
-DWITH_TENSORRT=${WITH_TENSORRT} \
-DWITH_ENCRYPTION=${WITH_ENCRYPTION} \
-DTENSORRT_DIR=${TENSORRT_DIR} \
-DPADDLE_DIR=${PADDLE_DIR} \
-DWITH_STATIC_LIB=${WITH_STATIC_LIB} \
-DCUDA_LIB=${CUDA_LIB} \
-DCUDNN_LIB=${CUDNN_LIB} \
-DENCRYPTION_DIR=${ENCRYPTION_DIR} \
-DOPENCV_DIR=${OPENCV_DIR}
make
注意: linux环境下编译会自动下载OPENCV, PaddleX-Encryption和YAML,如果编译环境无法访问外网,可手动下载:
opencv3gcc4.8.tar.bz2文件下载后解压,然后在script/build.sh中指定OPENCE_DIR
为解压后的路径。
paddlex-encryption.zip文件下载后解压,然后在script/build.sh中指定ENCRYPTION_DIR
为解压后的路径。
yaml-cpp.zip文件下载后无需解压,在cmake/yaml.cmake中将URL https://bj.bcebos.com/paddlex/deploy/deps/yaml-cpp.zip
中的网址,改为下载文件的路径。
修改脚本设置好主要参数后,执行build
脚本:
sh ./scripts/build.sh
Step4: 预测及可视化¶
在加载模型前,请检查你的模型目录中文件应该包括model.yml
、__model__
和__params__
三个文件。如若不满足这个条件,请参考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文档将模型导出为部署格式。
- 编译成功后,图片预测demo的可执行程序分别为
build/demo/detector
,build/demo/classifier
,build/demo/segmenter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trt | 是否使用 TensorRT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mkl | 是否使用 MKL加速CPU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mkl_thread_num | MKL推理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classfier无该参数 |
key | 加密过程中产生的密钥信息,默认值为""表示加载的是未加密的模型 |
batch_size | 预测的批量大小,默认为1 |
thread_num | 预测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 编译成功后,视频预测demo的可执行程序分别为
build/demo/video_detector
,build/demo/video_classifier
,build/demo/video_segmenter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预测,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video_path | 视频文件的路径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trt | 是否使用 TensorRT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mkl | 是否使用 MKL加速CPU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mkl_thread_num | MKL推理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how_result | 对视频文件做预测时,是否在屏幕上实时显示预测可视化结果(因加入了延迟处理,故显示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帧率),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save_result | 是否将每帧的预测可视结果保存为视频文件,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key | 加密过程中产生的密钥信息,默认值为""表示加载的是未加密的模型 |
注意:若系统无GUI,则不要将show_result设置为1。当使用摄像头预测时,按ESC
键可关闭摄像头并推出预测程序。
样例¶
可使用小度熊识别模型中导出的inference_model
和测试图片进行预测,导出到/root/projects,模型路径为/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关于预测速度的说明:加载模型后前几张图片的预测速度会较慢,这是因为运行启动时涉及到内存显存初始化等步骤,通常在预测20-30张图片后模型的预测速度达到稳定。
样例一:
不使用GPU
测试图片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jpeg
./build/demo/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image=/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jpeg --save_dir=output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二:
使用GPU
预测多个图片/root/projects/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1.jpeg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2.jpeg
...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n.jpeg
./build/demo/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image_list=/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batch_size=2 --thread_num=2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三:
使用摄像头预测:
./build/demo/video_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use_camera=1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save_result=1
当save_result
设置为1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以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四:
对视频文件进行预测:
./build/demo/video_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video_path=/path/to/video_file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show_result=1 --save_result=1
当save_result
设置为1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以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如果系统有GUI,通过将show_result
设置为1在屏幕上观看可视化预测结果。
C++代码接口说明¶
头文件¶
include/paddlex/paddlex.h
类 PaddleX::Model¶
模型类,用于加载PaddleX训练的模型。
模型加载¶
PaddleX::Model::Init(const std::string& model_dir,
bool use_gpu = false,
bool use_trt = false,
bool use_mkl = true,
bool mkl_thread_num = 4,
int gpu_id = 0,
std::string key = "",
bool use_ir_optim = true)
参数
- model_dir: 模型目录路径
- use_gpu: 是否使用gpu预测
- use_trt: 是否使用TensorRT
- use_mkl: 是否使用MKLDNN加速模型在CPU上的预测性能
- mkl_thread_num: 使用MKLDNN时,线程数量
- gpu_id: 使用gpu的id号
- key: 模型解密密钥,此参数用于加载加密的PaddleX模型时使用
- use_ir_optim: 是否加速模型后进行图优化
返回值
- 返回true或false,表示模型是否加载成功
模型预测推断¶
分类模型单张图片预测
PaddleX::Model::predict(const cv::Mat& im, ClsResult* result)
分类模型多张图片批预测
PaddleX::Model::predict(const std::vector<cv::Mat>& im_batch, std::vector<ClsResult>* results)
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模型单张图片预测
PaddleX::Model::predict(const cv::Mat& im, DetResult* result)
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模型多张图片批预测
PaddleX::Model::predict(const std::vector<cv::Mat>& im_batch, std::vector<DetResult>* results)
语义分割模型单张图片预测
PaddleX::Model::predict(const cv::Mat& im, SegResult* result)
语义分割模型多张图片批预测
PaddleX::Model::predict(const std::vector<cv::Mat>& im_batch, std::vector<SegResult>* results)
各接口返回值为true或false,用于表示是否预测成功
预测时,需传入cv::Mat结构体,结构需与如下示代码加载的结构体一致
cv::Mat im = cv::imread('test.jpg', 1);
当使用批预测时,注意会传入的vector中所有数据作为一个批次进行预测,因此vector越大,所需要使用的GPU显存会越高。
预测时,同时传入ClsResult/DetResult/SegResult结构体,用于存放模型的预测结果,各结构体说明如下
// 分类模型预测结果
class ClsResult {
public:
int category_id; // 类别id
std::string category; // 类别标签
float score; // 预测置信度
std::string type = "cls";
}
// 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模型预测结果
class DetResult {
public:
std::vector<Box> boxes; // 预测结果中的各个目标框
int mask_resolution;
std::string type = "det";
}
// 语义分割模型预测结果
class SegResult : public BaseResult {
public:
Mask<int64_t> label_map; // 预测分割中各像素的类别
Mask<float> score_map; // 预测分割中各像素的置信度
std::string type = "seg";
}
struct Box {
int category_id; // 类别id
std::string category; // 类别标签
float score; // 置信度
std::vector<float> coordinate; // 4个元素值,表示xmin, ymin, width, height
Mask<int> mask; // 实例分割中,用于表示Box内的分割结果
}
struct Mask {
std::vector<T> data; // 分割中的label map或score map
std::vector<int> shape; // 表示分割图的shape
}
预测结果可视化¶
目标检测/实例分割结果可视化¶
PaddleX::Visualize(const cv::Mat& img, // 原图
const DetResult& result, // 预测结果
const std::map<int, std::string>& labels // 各类别信息<id, label_name>
)
返回cv::Mat结构体,即为可视化后的结果
语义分割结果可视化¶
PaddleX::Visualize(const cv::Mat& img, // 原图
const SegResult& result, // 预测结果
const std::map<int, std::string>& labels // 各类别信息<id, label_name>
)
返回cv::Mat结构体,即为可视化后的结果
模型加密部署¶
PaddleX提供一个轻量级的模型加密部署方案,通过PaddleX内置的模型加密工具对推理模型进行加密,预测部署SDK支持直接加载密文模型并完成推理,提升AI模型部署的安全性。
目前加密方案已支持Windows,Linux系统
1. 方案简介¶
1.1 简介¶
(1)加密算法的选择和支持的库
一般使用OpenSSL库来支持数据的加解密,OpenSSL提供了大量的加解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AES等)和非对称加密算法(RSA等)。
两种算法使用的场景不同,非对称加密算法一般应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协商的场景下,而对称加密算法一般应用于纯数据加密场景,性能更优。在对模型的加密过程中使用对称加密算法。
以下对模型加密场景实现的说明中以开发一个C/C++库为基础,采用AES对称加密算法,为了加解密前后能够快速判断解密是否成功,使用AES-GCM加解密模式,在密钥的安全性上使用长度为256位的密钥数据。
(2)实现模型保护的一般步骤:
下面是对提供的C/C++加解密库内部实现的中文描述,参考以下步骤可以实现一套加解密库来适应自己的场景并通过内存数据加载到Paddle Inference预测库中
1)考虑到加密的模型文件解密后需要从内存加载数据,使用conbine的模式生成模型文件和参数文件。
2)项目集成OpenSSL,使用静态库的形式。
3)实现AES算法接口,借助OpenSSL提供的EVP接口,在EVP接口中指定算法类型,算法使用对称加解密算法中的AES,加解密模式使用AES-GCM, 密钥长度为256位,AES-GCM的实现可以参考官方提供的例子自己进行封装接口:AES-GCM实现。
4)利用OpenSSL库实现SHA256摘要算法,这部分下面有用(可选)。关于SHA256的hash计算可以参考OpenSSL提供的example:OpenSSL 信息摘要例子。
5)在模型加密环节直接对model文件和params文件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后保存到新的文件,为了新的文件能够被区分和可迭代,除了加密后的数据外还添加了头部信息,比如为了判断该文件类型使用固定的魔数作为文件的开头;为了便于后面需求迭代写入版本号以示区别;为了能够在解密时判断是否采用了相同的密钥将加密时的密钥进行SHA256计算后存储;这三部分构成了目前加密后文件的头部信息。加密后的文件包含头部信息 + 密文信息。
6)在模型解密环节根据加密后的文件读取相关的加密数据到内存中,对内存数据使用AES算法进行解密,注意解密时需要采用与加密时一致的加密算法和加密的模式,以及密钥的数据和长度,否则会导致解密后数据错误。
7)集成模型预测的C/C++库,在具体使用预测时一般涉及paddle::AnalysisConfig和paddle::Predictor,为了能够从内存数据中直接load解密后的模型明文数据(避免模型解密后创建临时文件),这里需要将AnalysisConfig的模型加载函数从SetModel替换为SetModelBuffer来实现从内存中加载模型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方案中,密钥集成在上层预测服务的代码中。故模型的安全强度等同于代码抵御逆向调试的强度。为了保护密钥和模型的安全,开发者还需对自己的应用进行加固保护。常见的应用加固手段有:代码混淆,二进制文件加壳 等等,亦或将加密机制更改为AES白盒加密技术来保护密钥。这类技术领域内有大量商业和开源产品可供选择,此处不一一赘述。
1.2 加密工具¶
Linux版本 PaddleX模型加密工具,编译脚本会自动下载该版本加密工具,您也可以选择手动下载。
Windows版本 PaddleX模型加密工具,该版本加密工具需手动下载,如果您在使用Visual Studio 2019编译C++预测代码的过程中已经下载过该工具,此处可不必重复下载。
Linux加密工具包含内容为:
paddlex-encryption
├── include # 头文件:paddle_model_decrypt.h(解密)和paddle_model_encrypt.h(加密)
|
├── lib # libpmodel-encrypt.so和libpmodel-decrypt.so动态库
|
└── tool # paddle_encrypt_tool
Windows加密工具包含内容为:
paddlex-encryption
├── include # 头文件:paddle_model_decrypt.h(解密)和paddle_model_encrypt.h(加密)
|
├── lib # pmodel-encrypt.dll和pmodel-decrypt.dll动态库 pmodel-encrypt.lib和pmodel-encrypt.lib静态库
|
└── tool # paddle_encrypt_tool.exe 模型加密工具
1.3 加密PaddleX模型¶
对模型完成加密后,加密工具会产生随机密钥信息(用于AES加解密使用),需要在后续加密部署时传入该密钥来用于解密。
密钥由32字节key + 16字节iv组成, 注意这里产生的key是经过base64编码后的,这样可以扩充key的选取范围
Linux平台:
# 假设模型在/root/projects下
./paddlex-encryption/tool/paddle_encrypt_tool -model_dir /root/projects/paddlex_inference_model -save_dir /root/project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Windows平台:
# 假设模型在D:/projects下
.\paddlex-encryption\tool\paddle_encrypt_tool.exe -model_dir D:\projects\paddlex_inference_model -save_dir D:\project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model_dir
用于指定inference模型路径(参考导出inference模型将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模型),可使用导出小度熊识别模型中导出的inference_model
。加密完成后,加密过的模型会保存至指定的-save_dir
下,包含__model__.encrypted
、__params__.encrypted
和model.yml
三个文件,同时生成密钥信息,命令输出如下图所示,密钥为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2. PaddleX C++加密部署¶
2.1 Linux平台使用¶
参考Linux平台编译指南编译C++部署代码。编译成功后,预测demo的可执行程序分别为build/demo/detector
,build/demo/classifier
,build/demo/segmenter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trt | 是否使用 TensorRT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classifier无该参数 |
key | 加密过程中产生的密钥信息,默认值为""表示加载的是未加密的模型 |
batch_size | 预测的批量大小,默认为1 |
thread_num | 预测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use_ir_optim | 是否使用图优化策略,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图像分割默认值为0) |
样例¶
可使用导出小度熊识别模型中的测试图片进行预测。
样例一:¶
不使用GPU
测试图片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jpeg
./build/demo/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image=/root/projects/xiaoduxiong.jpeg --save_dir=output --key=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key
传入加密工具输出的密钥,例如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二:¶
使用GPU
预测多个图片/root/projects/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1.jpeg
/root/projects/xiaoduxiong2.jpeg
...
/root/projects/xiaoduxiongn.jpeg
./build/demo/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model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image_list=/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key=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key
传入加密工具输出的密钥,例如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2.2 Windows平台使用¶
参考Windows平台编译指南。需自行下载Windows版PaddleX加密工具压缩包,解压,在编译指南的编译流程基础上,在CMake设置中勾选WITH_ENCRYPTION,ENCRYPTION_DIR填写为加密工具包解压后的目录,再进行编译。参数与Linux版本预测部署一致。预测demo的入口程序为paddlex_inference\detector.exe,paddlex_inference\classifier.exe,paddlex_inference\segmenter.exe。
样例¶
可使用导出小度熊识别模型中的测试图片进行预测。
样例一:¶
不使用GPU
测试单张图片,例如图片为D:\images\xiaoduxiong.jpeg
,加密后的模型目录为D:\project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paddlex_inference\detector.exe --model_dir=D:\project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image=D:\images\xiaoduxiong.jpeg --save_dir=output --key=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key
传入加密工具输出的密钥,例如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二:¶
使用GPU
预测图片列表,例如图片列表为D:\projects\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
的内容如下:
D:\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1.jpeg
D:\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2.jpeg
...
D:\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n.jpeg
加密后的模型目录例如为D:\project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paddlex_inference\detector.exe --model_dir=D:\projects\paddlex_encrypted_model --image_list=D:\projects\images_list.txt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key=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key
传入加密工具输出的密钥,例如kLAl1qOs5uRbFt0/RrIDTZW2+tOf5bzvUIaHGF8lJ1c=
,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附录-PaddlePaddle其它模型加密使用¶
PaddleX提供的加密方案不仅只适配于PaddleX训练的模型,对于PaddlePaddle其它模型套件或用户自行开发的模型同样适用。用户完全可以使用PaddleX的加密工具来加密如PaddleDetection、PaddleSeg、PaddleClas、PaddleOCR等套件训练的模型。
加密方法¶
- 下载PaddleX加密工具
- 加密模型
一般我们使用Paddle训练导出的部署模型都可以保存为
__model__
和__params__
两个文件,PaddleX在模型保存时,还会额外再保存一个model.yml
文件,用于存储模型的一些信息。PaddleX在加密模型时,会读取模型目录中这三个文件,进行加密,生成__model__.encrypted
,__params__.encrypted
和model.yml.encrypted
三个文件。因此在使用PaddleX加密工具加密别的套件或用户自行开发训练导出的模型时,需在模型目录中包含__model__
,__params__
和model.yml
三个文件。非PaddleX训练的模型,用户可自行创建一个model.yml
的同名文件,加密后无需理会此文件即可。
模型加密命令参考本文档前面步骤
- 加载加密模型
在使用Paddle预测库加载加密模型时,C++代码开发参考Paddle部署代码模型加载函数,同时需要引入新的头文件
paddle_model_decrypt.h
,相应依赖就在下载的加密工具中,CMakelist中参考PaddleX的依赖即可。
Jetson部署¶
Nvidia Jetson开发板本地部署¶
说明¶
本文档在基于Nvidia Jetpack 4.4的Linux
平台上使用GCC 7.4
测试过,如需使用不同G++版本,则需要重新编译Paddle预测库,请参考: NVIDIA Jetson嵌入式硬件预测库源码编译。
前置条件¶
- G++ 7.4
- CUDA 10.0 / CUDNN 8 (仅在使用GPU版本的预测库时需要)
- CMake 3.0+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 /root/projects/
演示。
Step1: 下载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说明:其中C++
预测代码在PaddleX/deploy/cpp
目录,该目录不依赖任何PaddleX
下其他目录。
Step2: 下载PaddlePaddle C++ 预测库 paddle_inference¶
目前PaddlePaddle为Nvidia Jetson提供了一个基于1.6.2版本的C++ 预测库。
版本说明 | 预测库(1.6.2版本) |
---|---|
nv-jetson-cuda10-cudnn7.5-trt5 | paddle_inference |
下载并解压后/root/projects/fluid_inference
目录包含内容为:
fluid_inference
├── paddle # paddle核心库和头文件
|
├── third_party # 第三方依赖库和头文件
|
└── version.txt # 版本和编译信息
Step3: 编译¶
编译cmake
的命令在scripts/jetson_build.sh
中,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主要参数,其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 是否使用GPU(即是否使用 CUDA)
WITH_GPU=OFF
# 使用MKL or openblas
WITH_MKL=OFF
# 是否集成 TensorRT(仅WITH_GPU=ON 有效)
WITH_TENSORRT=OFF
# TensorRT 的路径,如果需要集成TensorRT,需修改为您实际安装的TensorRT路径
TENSORRT_DIR=/root/projects/TensorRT/
# Paddle 预测库路径, 请修改为您实际安装的预测库路径
PADDLE_DIR=/root/projects/fluid_inference
# Paddle 的预测库是否使用静态库来编译
# 使用TensorRT时,Paddle的预测库通常为动态库
WITH_STATIC_LIB=OFF
# CUDA 的 lib 路径
CUDA_LIB=/usr/local/cuda/lib64
# CUDNN 的 lib 路径
CUDNN_LIB=/usr/local/cuda/lib64
# 以下无需改动
rm -rf build
mkdir -p build
cd build
cmake .. \
-DWITH_GPU=${WITH_GPU} \
-DWITH_MKL=${WITH_MKL} \
-DWITH_TENSORRT=${WITH_TENSORRT} \
-DWITH_ENCRYPTION=${WITH_ENCRYPTION} \
-DTENSORRT_DIR=${TENSORRT_DIR} \
-DPADDLE_DIR=${PADDLE_DIR} \
-DWITH_STATIC_LIB=${WITH_STATIC_LIB} \
-DCUDA_LIB=${CUDA_LIB} \
-DCUDNN_LIB=${CUDNN_LIB}
make
注意: linux环境下编译会自动下载YAML,如果编译环境无法访问外网,可手动下载:
yaml-cpp.zip文件下载后无需解压,在cmake/yaml.cmake中将URL https://bj.bcebos.com/paddlex/deploy/deps/yaml-cpp.zip
中的网址,改为下载文件的路径。
修改脚本设置好主要参数后,执行build
脚本:
sh ./scripts/jetson_build.sh
Step4: 预测及可视化¶
在加载模型前,请检查你的模型目录中文件应该包括model.yml
、__model__
和__params__
三个文件。如若不满足这个条件,请参考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文档将模型导出为部署格式。
- 编译成功后,图片预测demo的可执行程序分别为
build/demo/detector
,build/demo/classifier
,build/demo/segmenter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trt | 是否使用 TensorRT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classfier无该参数 |
batch_size | 预测的批量大小,默认为1 |
thread_num | 预测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 编译成功后,视频预测demo的可执行程序分别为
build/demo/video_detector
,build/demo/video_classifier
,build/demo/video_segmenter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预测,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video_path | 视频文件的路径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trt | 是否使用 TensorRT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how_result | 对视频文件做预测时,是否在屏幕上实时显示预测可视化结果(因加入了延迟处理,故显示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帧率),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save_result | 是否将每帧的预测可视结果保存为视频文件,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注意:若系统无GUI,则不要将show_result设置为1。当使用摄像头预测时,按ESC
键可关闭摄像头并推出预测程序。
样例¶
可使用小度熊识别模型中导出的inference_model
和测试图片进行预测,导出到/root/projects,模型路径为/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样例一
:
不使用GPU
测试图片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jpeg
./build/demo/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image=/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jpeg --save_dir=output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二
:
使用GPU
预测多个图片/root/projects/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1.jpeg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2.jpeg
...
/root/projects/images/xiaoduxiongn.jpeg
./build/demo/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image_list=/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batch_size=2 --thread_num=2
图片文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三:
使用摄像头预测:
./build/demo/video_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use_camera=1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save_result=1
当save_result
设置为1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以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
样例四:
对视频文件进行预测:
./build/demo/video_detector --model_dir=/root/projects/inference_model --video_path=/path/to/video_file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show_result=1 --save_result=1
当save_result
设置为1时,可视化预测结果
会以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在save_dir
参数设置的目录下。如果系统有GUI,通过将show_result
设置为1在屏幕上观看可视化预测结果。
Nvidia Jetson开发板Docker部署¶
本文档介绍了如何用Docker在Jetson开发板上部署PaddleX模型,通过Docker的方式部署,用户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因为系统环境导致编译或者运行的错误
提供了在Jeston上用于编译或者运行PaddleX部署代码的Docker,主要有如下功能:
- 编译PaddleX部署代码:用户可以通过Docker编译PaddleX部署代码
- 部署PaddleX模型:通过Docker使用编译好的可执行文件部署
注意:NVIDIA JetPack在v4.2.1版本以上(含v4.2.1)才能支持通过Docker部署
准备工作¶
在编译与运行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下载Docker与创建容器
Step1: 下载Jetson开发板Docker¶
运行如下命令下载Docker
sudo docker pull paddlex/jetson:1.0
下载成功后,通过如下命令查看docker的镜像
sudo docker images
可以看到,存在一个REPOSITORY为paddlex/jetson
、TAG为1.0
的docker镜像
Step2: 容器创建¶
创建容器之前,需要先准备好需要编译的部署代码与训练好的PaddleX部署模型
建议用户在HOME目录下创建infer文件夹,将需要部署的代码与模型拷贝到该目录下用于挂载到容器内
本文档以PaddleX提供的jetson部署代码为示例:
#通过如下命令下载代码,Jetson部署代码在 `PaddleX/deploy/cpp` 目录下面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在HOME目录下创建infer文件夹,将cpp文件夹拷贝到infer目录下面
mkdir ~/infer
cp -r PaddleX/deploy/cpp ~/infer/
创建容器:通过如下命令创建容器,同时将HOME目录下包含部署代码的infer文件夹挂载到容器内
sudo docker create -it -v ~/infer/:/infer -v /tmp/.X11-unix:/tmp/.X11-unix -e DISPLAY=$DISPLAY --net=host --name paddlex --runtime nvidia paddlex/jetson:1.0 /bin/bash
查看创建的容器
sudo docker ps -a
创建好容器后需要运行容器
sudo docker start paddlex
编译¶
通过如下命令可以编译infer文件夹内的部署代码
sudo docker exec -it paddlex /bin/bash -c 'cd /infer/cpp && sh scripts/jetson_build.sh'
注意:
cd /infer/cpp
表示进入到部署代码目录,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修改
部署¶
对于图片预测,编译的可执行文件在/infer/cpp/build/demo/detector
,/infer/cpp/build/demo/classifier
,/infer/cpp/build/demo/segmenter
,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trt | 是否使用 TensorRT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classfier无该参数 |
batch_size | 预测的批量大小,默认为1 |
thread_num | 预测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对于视频预测,编译的可执行文件在/infer/cpp/build/demo/video_detector
,/infer/cpp/build/demo/video_classifier
,/infer/cpp/build/demo/video_segmenter
,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导出的预测模型所在路径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预测,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video_path | 视频文件的路径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use_trt | 是否使用 TensorRT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how_result | 对视频文件做预测时,是否在屏幕上实时显示预测可视化结果(因加入了延迟处理,故显示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帧率),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save_result | 是否将每帧的预测可视结果保存为视频文件,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设置show_result为1之前请执行如下命令确保容器有显示权限
sudo xhost +
注意:若系统无GUI,则不要将show_result设置为1。当使用摄像头预测时,按ESC
键可关闭摄像头并推出预测程序。
对于使用用户编译的可执行文件进行部署的命令如下:
sudo docker exec -it paddlex /bin/bash -c 'cd [部署代码目录] && .build/demo/[可执行文件名] [命令参数]'
样例¶
在用户编译完部署代码后,可按如下流程运行测试模型样例
- 1)下载PaddleX预训练模型及测试图片下载地址,本文档下载了YOLOv3-MobileNetV1模型与测试图片
- 2)将模型导出为部署模型格式 导出部署模型步骤
- 3)将部署模型和测试图片copy到
~/infer
文件夹 - 4)使用如下命令,通过容器进行预测
sudo docker exec -it paddlex /bin/bash -c 'cd /infer/cpp && ./build/demo/detector --model_dir /infer/yolov3_mobilenetv1_coco --image /infer/yolov3_mobilenetv1_coco/test.jpg --use_gpu 1'
Android平台¶
PaddleX的安卓端部署基于Paddle Lite实现,部署的流程如下,首先将训练好的模型导出为inference model,然后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使用Paddle Lite预测库进行部署,Paddle Lite的详细介绍和使用可参考:Paddle Lite文档
PaddleX –> Inference Model –> Paddle Lite Opt –> Paddle Lite Inference
文章简介:
- 1.介绍如何将PaddleX导出为inference model
- 2.使用Paddle Lite的OPT模块对模型进行优化
- 3.介绍基于PaddleX Android SDK的安卓demo,以及如何快速部署训练好的模型
- 4.介绍PaddleX Android SDK和二次开发
1. 将PaddleX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模型¶
参考导出inference模型将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模型。
2. 将inference模型优化为Paddle Lite模型¶
目前提供了两种方法将Paddle模型优化为Paddle Lite模型:
- python脚本优化模型,简单上手,目前支持最新的Paddle Lite 2.6.1版本
- bin文件优化模型(linux),支持develop版本(Commit Id:11cbd50e),部署语义分割
DeepLab模型
和Unet模型
时只能采用bin文件优化方式。
- bin文件优化模型(linux),支持develop版本(Commit Id:11cbd50e),部署语义分割
2.1 使用python脚本优化模型¶
pip install paddlelite
python export_lite.py --model_dir /path/to/inference_model --save_file /path/to/lite_model_name --place place/to/run
其中export_lite.py
脚本请至github下载: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tree/release/1.3/deploy/lite/export_lite.py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预测模型所在路径,包含"__model__", "__params__", "model.yml"文件 |
--save_file | 模型输出的名称,假设为/path/to/lite_model_name, 则输出为路径为/path/to/lite_model_name.nb |
--place | 运行的平台,可选:arm|opencl|x86|npu|xpu|rknpu|apu,安卓部署请选择arm |
2.3 使用bin文件优化模型(linux)¶
首先下载并解压: 模型优化工具opt
./opt --model_file=<model_path> \
--param_file=<param_path> \
--valid_targets=arm \
--optimize_out_type=naive_buffer \
--optimize_out=model_output_name
参数 | 说明 |
---|---|
--model_file | 导出inference模型中包含的网络结构文件:__model__ 所在的路径 |
--param_file | 导出inference模型中包含的参数文件:__params__ 所在的路径 |
--valid_targets | 指定模型可执行的backend,这里请指定为arm |
--optimize_out_type | 输出模型类型,目前支持两种类型:protobuf和naive_buffer,其中naive_buffer是一种更轻量级的序列化/反序列化,这里请指定为naive_buffer |
详细的使用方法和参数含义请参考: 使用opt转化模型
3. 移动端(Android)Demo¶
PaddleX提供了基于PaddleX Android SDK的安卓demo,位于/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
,该demo已预置了MobilenetV2的模型参数,用户可直接将该demo导入Android Studio后运行体验,同时也支持用户将预置的Mobilenetv2模型参数替换成其他PaddleX导出的检测或分割模型进行预测。
3.1 要求¶
- Android Studio 3.4
- Android手机或开发板
3.2 分类Demo¶
3.2.1 导入工程并运行¶
- 打开Android Studio,在”Welcome to Android Studio”窗口点击”Open an existing Android Studio project”,在弹出的路径选择窗口中进入
/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
目录,然后点击右下角的”Open”按钮,导入工程; - 通过USB连接Android手机或开发板;
- 载入工程后,点击菜单栏的Run->Run ‘App’按钮,在弹出的”Select Deployment Target”窗口选择已经连接的Android设备,然后点击”OK”按钮;
- 运行成功后,Android设备将加载一个名为PaddleX Demo的App,默认会加载一个测试图片,同时还支持拍照和从图库选择照片进行预测;
注意:在工程构建的过程中会远程下载Mobilenetv2模型、yml配置文件、测试的图片,以及PaddleX Android SDK。
3.3 部署自定义模型¶
该demo还支持用户自定义模型来进行预测,可帮助用户快速验证自己训练好的模型,首先我们已经根据step1~step2描述,准备好了Lite模型(.nb文件)和yml配置文件(注意:导出Lite模型时需指定–place=arm),然后在Android Studio的project视图中:
- 将.nb文件拷贝到
/src/main/assets/model/
目录下, 根据.nb文件的名字,修改文件/src/main/res/values/strings.xml
中的MODEL_PATH_DEFAULT
; - 将.yml文件拷贝到
/src/main/assets/config/
目录下,根据.yml文件的名字,修改文件/src/main/res/values/strings.xml
中的YAML_PATH_DEFAULT
; - 可根据需要替换测试图片,将图片拷贝到
/src/main/assets/images/
目录下,根据图片文件的名字,修改文件/src/main/res/values/strings.xml
中的IMAGE_PATH_DEFAULT
; - 将工程导入后,点击菜单栏的Run->Run ‘App’按钮,在弹出的”Select Deployment Target”窗口选择已经连接的Android设备,然后点击”OK”按钮。
4. PaddleX Android SDK和二次开发¶
PaddleX Android SDK是PaddleX基于Paddle Lite开发的安卓端AI推理工具,以PaddleX导出的Yaml配置文件为接口,针对不同的模型实现图片的预处理,后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开发者可集成到业务中。 该SDK自底向上主要包括:Paddle Lite推理引擎层,Paddle Lite接口层以及PaddleX业务层。
- Paddle Lite推理引擎层,是在Android上编译好的二进制包,只涉及到Kernel 的执行,且可以单独部署,以支持极致轻量级部署。
- Paddle Lite接口层,以Java接口封装了底层c++推理库。
- PaddleX业务层,封装了PaddleX导出模型的预处理,推理和后处理,以及可视化,支持PaddleX导出的检测、分割、分类模型。
架构
4.1 SDK安装¶
首先下载并解压PaddleX Android SDK,得到paddlex.aar文件,将拷贝到android工程目录app/libs/下面,然后为app的build.gradle添加依赖: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fileTree(include: ['*.jar','*aar'], dir: 'libs')
}
4.2 SDK使用用例¶
import com.baidu.paddlex.Predictor;
import com.baidu.paddlex.config.ConfigParser;
import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DetResult;
import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SegResult;
import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ClsResult;
import com.baidu.paddlex.visual.Visualize;
// Predictor
Predictor predictor = new Predictor();
// model config
ConfigParser configParser = new ConfigParser();
// Visualize
Visualize visualize = new Visualize();
// image to predict
Mat predictMat;
// initialize
configParser.init(context, model_path, yaml_path, cpu_thread_num, cpu_power_mode);
visualize.init(configParser.getNumClasses());
predictor.init(context, configParser)
// run model
if (predictImage != null && predictor.isLoaded()) {
predictor.setInputMat(predictMat);
runModel();
}
// get result & visualize
if (configParser.getModelType().equalsIgnoreCase("segmenter")) {
SegResult segResult = predictor.getSegResult();
Mat visualizeMat = visualize.draw(segResult, predictMat, predictor.getImageBlob());
} else if (configParser.getModelType().equalsIgnoreCase("detector")) {
DetResult detResult = predictor.getDetResult();
Mat visualizeMat = visualize.draw(detResult, predictMat);
} else if (configParser.getModelType().equalsIgnoreCase("classifier")) {
ClsResult clsResult = predictor.getClsResult();
}
4.3 Result成员变量¶
注意:Result所有的成员变量以java bean的方式获取。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ClsResult
Fields¶
- type (String|static): 值为”cls”。
- categoryId (int): 类别ID。
- category (String): 类别名称。
- score (float): 预测置信度。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DetResult
Nested classes¶
- DetResult.Box 模型预测的box结果。
Fields¶
- type (String|static): 值为”det”。
- boxes (List<DetResult.Box>): 模型预测的box结果。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DetResult.Box
Fields¶
- categoryId (int): 类别ID。
- category (String): 类别名称。
- score (float): 预测框的置信度。
- coordinate (float[4]): 预测框的坐标值{xmin, ymin, xmax, ymax}。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SegResult
Nested classes¶
- SegResult.Mask: 模型预测的mask结果。
Fields¶
- type (String|static): 值为”Seg”。
- mask (SegResult.Mask): 模型预测的mask结果。
com.baidu.paddlex.postprocess.SegResult.Mask
Fields¶
- scoreData (float[]): 模型预测在各个类别的置信度,长度为: 1 * numClass * H * W
- scoreShape (long[4]): scoreData的shape信息,[1, numClass, H, W]
- labelData (long[]): 模型预测置信度最高的label,长度为: 1 * H * W * 1
- labelShape (long[4]): labelData的shape信息,[1, H, W, 1]
4.4 SDK二次开发¶
- 打开Android Studio新建项目(或加载已有项目)。点击菜单File->New->Import Module,导入工程
/PaddleX/deploy/lite/android/sdk
, Project视图会新增名为sdk的module - 在app的build.grade里面添加依赖: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project(':sdk')
}
- 源代码位于sdk/main/java/下,修改源码进行二次开发后,点击菜单栏的Build->Run ‘sdk’按钮可编译生成aar,文件位于sdk/build/outputs/aar/路径下。
树莓派部署¶
树莓派¶
PaddleX支持通过Paddle-Lite和基于OpenVINO的神经计算棒(NCS2)这两种方式在树莓派上完成预测部署。
硬件环境配置¶
对于尚未安装系统的树莓派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安装、环境配置等步骤来初始化硬件环境,过程中需要的软硬件如下:
- 硬件:micro SD,显示器,键盘,鼠标
- 软件:Raspbian OS
Step1:系统安装¶
- 格式化micro SD卡为FAT格式,Windows和Mac下建议使用SD Memory Card Formatter工具,Linux下请参考NOOBS For Raspberry Pi
- 下载NOOBS版本的Raspbian OS 下载地址并将解压后的文件复制到SD中,插入SD后给树莓派通电,然后将自动安装系统
Paddle-Lite部署¶
基于Paddle-Lite的部署目前可以支持PaddleX的分类、分割与检测模型,其中检测模型仅支持YOLOV3
部署的流程包括:PaddleX模型转换与转换后的模型部署
说明:PaddleX安装请参考PaddleX,Paddle-Lite详细资料请参考Paddle-Lite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并配置好相应环境,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 /root/projects/
演示。
Paddle-Lite模型转换¶
将PaddleX模型转换为Paddle-Lite模型,具体请参考Paddle-Lite模型转换
Paddle-Lite 预测¶
Step1 下载PaddleX预测代码¶
mkdir -p /root/projects
cd /root/projects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说明:其中C++预测代码在PaddleX/deploy/raspberry 目录,该目录不依赖任何PaddleX下其他目录,如果需要在python下预测部署请参考Python预测部署。
Step2:Paddle-Lite预编译库下载¶
对于Armv7hf的用户提供了2.6.1版本的Paddle-Lite在架构为armv7hf的ArmLinux下面的Full版本预编译库:Paddle-Lite(ArmLinux)预编译库对于Armv8的用户提供了2.6.3版本的Paddle-Lite在架构为armv8的ArmLinux下面的full版本预编译库:Paddle-Lite(ArmLinux)与编译库其他版本与arm架构的Paddle-Lite预测库请在官网Releases下载 若用户需要在树莓派上自行编译Paddle-Lite,在树莓派上LX终端输入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Lite.git
cd Paddle-Lite
sudo ./lite/tools/build.sh --arm_os=armlinux --arm_abi=armv7hf --arm_lang=gcc --build_extra=ON full_publish
预编库位置:./build.lite.armlinux.armv7hf.gcc/inference_lite_lib.armlinux.armv7hf/cxx
注意:预测库版本需要跟opt版本一致,检测与分割请使用Paddle-Lite的full版本预测库,更多Paddle-Lite编译内容请参考Paddle-Lite编译;更多预编译Paddle-Lite预测库请参考Paddle-Lite Release Note
Step3 软件依赖¶
提供了依赖软件的预编包或者一键编译,对于armv7树莓派用户不需要单独下载或编译第三方依赖软件,对于armv8树莓派用户需要自行编译opencv,编译第三方依赖软件请参考:
Step4: 编译¶
编译cmake
的命令在scripts/build.sh
中,修改LITE_DIR为Paddle-Lite预测库目录,若自行编译第三方依赖软件请根据Step1中编译软件的实际情况修改主要参数,其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 Paddle-Lite预编译库的路径
LITE_DIR=/path/to/Paddle-Lite/inference/lib
# gflags预编译库的路径,若没有自行编译无需修改
GFLAGS_DIR=$(pwd)/deps/gflags
# opencv预编译库的路径,若自行编译请指定到对应路径
OPENCV_DIR=$(pwd)/deps/opencv/
# arm处理器架构 armv7-a或者armv8-a
ARCH=armv7-a
# Lite预测库版本 light或者full
LITE=full
执行build
脚本:
sh ./scripts/build.sh
Step5: 预测¶
编译成功后,分类任务的预测可执行程序为classifier
,分割任务的预测可执行程序为segmenter
,检测任务的预测可执行程序为detector
,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模型转换生成的.nb文件路径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thread_num | 预测的线程数,默认值为1 |
--cfg_file | PaddleX model 的.yml配置文件 |
--save_dir | 可视化结果图片保存地址,仅适用于检测和分割任务,默认值为" "既不保存可视化结果 |
样例¶
样例一
:
单张图片分类任务测试图片 /path/to/test_img.jpeg
./build/classifier --model_dir=/path/to/nb_model
--image=/path/to/test_img.jpeg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thread_num=4
样例二
:
多张图片分割任务
预测多个图片/path/to/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path/to/images/test_img1.jpeg
/path/to/images/test_img2.jpeg
...
/path/to/images/test_imgn.jpeg
./build/segmenter --model_dir=/path/to/models/nb_model --image_list=/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save_dir ./output --thread_num=4
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
硬件:Raspberry Pi 3 Model B 系统:raspbian OS 软件:paddle-lite 2.6.1
测试结果¶
单位ms,num表示paddle-lite下使用的线程数
模型 | lite(num=4) | 输入图片大小 |
---|---|---|
mobilenet-v2 | 136.19 | 224*224 |
resnet-50 | 1131.42 | 224*224 |
deeplabv3 | 2162.03 | 512*512 |
hrnet | 6118.23 | 512*512 |
yolov3-darknet53 | 4741.15 | 320*320 |
yolov3-mobilenet | 1424.01 | 320*320 |
densenet121 | 1144.92 | 224*224 |
densenet161 | 2751.57 | 224*224 |
densenet201 | 1847.06 | 224*224 |
HRNet_W18 | 1753.06 | 224*224 |
MobileNetV1 | 177.63 | 224*224 |
MobileNetV3_large_ssld | 133.99 | 224*224 |
MobileNetV3_small_ssld | 53.99 | 224*224 |
ResNet101 | 2290.56 | 224*224 |
ResNet101_vd | 2337.51 | 224*224 |
ResNet101_vd_ssld | 3124.49 | 224*224 |
ShuffleNetV2 | 115.97 | 224*224 |
Xception41 | 1418.29 | 224*224 |
Xception65 | 2094.7 | 224*224 |
从测试结果看建议用户在树莓派上使用MobileNetV1-V3,ShuffleNetV2这类型的小型网络
NCS2部署¶
树莓派支持通过OpenVINO在NCS2上跑PaddleX模型预测,目前仅支持PaddleX的分类网络,基于NCS2的方式包含Paddle模型转OpenVINO IR以及部署IR在NCS2上进行预测两个步骤。
- 模型转换请参考:PaddleX模型转换为OpenVINO IR,raspbian OS上的OpenVINO不支持模型转换,需要先在host侧转换FP16的IR。
- 预测部署请参考OpenVINO部署中VPU在raspbian OS部署的部分
- 目前仅支持armv7的树莓派
Python预测部署¶
文档说明了在树莓派上使用Python版本的Paddle-Lite进行PaddleX模型好的预测部署,根据下面的命令安装Python版本的Paddle-Lite预测库,若安装不成功用户也可以下载whl文件进行安装Paddle-Lite_2.6.0_python,更多版本请参考Paddle-Lite Release Note
python -m pip install paddlelite
部署前需要先将PaddleX模型转换为Paddle-Lite的nb模型,具体请参考Paddle-Lite模型转换 注意:若用户使用2.6.0的Python预测库,请下载2.6.0版本的opt转换工具转换模型
预测部署¶
运行/root/projects/PaddleX/deploy/raspberry/python目录下demo.py文件可以进行预测,其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模型转换生成的.xml文件路径,请保证模型转换生成的三个文件在同一路径下 |
--img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cfg_file | PaddleX model 的.yml配置文件 |
--thread_num | 预测的线程数, 默认值为1 |
注意:由于Paddle-lite的python api尚不支持int64数据的输入,目前树莓派在python下不支持部署YoloV3,如需要请使用C++代码部署YoloV3模型
样例¶
样例一
:测试图片 /path/to/test_img.jpeg
cd /root/projects/python
python demo.py --model_dir /path/to/nb_model --img /path/to/test_img.jpeg --cfg_file /path/to/PadlleX_model.yml --thread_num 4
样例二`:
预测多个图片/path/to/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path/to/images/test_img1.jpeg
/path/to/images/test_img2.jpeg
...
/path/to/images/test_imgn.jpeg
cd /root/projects/python
python demo.py --model_dir /path/to/models/nb_model --image_list /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thread_num 4
Paddle-Lite模型转换¶
将PaddleX模型转换为Paddle-Lite的nb模型,模型转换主要包括PaddleX转inference model和inference model转Paddle-Lite nb模型
Step1:导出inference模型¶
PaddleX模型转Paddle-Lite模型之前需要先把PaddleX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模型,导出的模型将包括__model__、__params__和model.yml三个文件名。具体方法请参考Inference模型导出。
Step2:导出Paddle-Lite模型¶
Paddle-Lite模型需要通过Paddle-Lite的opt工具转出模型
- 对于armv7hf的用户下载并解压: 模型优化工具opt(2.6.1-linux)
- 对于armv8的用户下载:模型优化工具opt(2.6.3-linux)
在Linux系统下运行:
./opt --model_file=<model_path> \
--param_file=<param_path> \
--valid_targets=arm \
--optimize_out_type=naive_buffer \
--optimize_out=model_output_name
| 参数 | 说明 |
| —- | —- |
| –model_file | 导出inference模型中包含的网络结构文件:__model__
所在的路径|
| –param_file | 导出inference模型中包含的参数文件:__params__
所在的路径|
| –valid_targets |指定模型可执行的backend,这里请指定为arm
|
| –optimize_out_type | 输出模型类型,目前支持两种类型:protobuf和naive_buffer,其中naive_buffer是一种更轻量级的序列化/反序列化,这里请指定为naive_buffer
|
若安装了python版本的Paddle-Lite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转换
./paddle_lite_opt --model_file=<model_path> \
--param_file=<param_path> \
--valid_targets=arm \
--optimize_out_type=naive_buffer \
--optimize_out=model_output_name
更多详细的使用方法和参数含义请参考: 使用opt转化模型,更多opt预编译版本请参考Paddle-Lite Release Note
注意:opt版本需要跟预测库版本保持一致,比如若使用2.6.0版本预测库,请从上面Release Note中下载2.6.0版本的opt转换模型
神经计算棒2代¶
PaddleX支持在树莓派上插入NCS2(神经计算棒2代)通过OpenVINO部署PadlleX训练出来的分类模型
注意:目前仅支持分类模型、仅支持Armv7hf的树莓派
前置条件¶
- OS: Raspbian OS
- PaddleX 1.0+
- OpenVINO 2020.4
- Raspbian OS:树莓派操作操作系统下载与安装请参考树莓派系统安装与环境配置
- PaddleX: PaddleX安装请参考PaddleX
- OpenVINO: OpenVINO的安装请参考OpenVINO-Raspbian
注意:安装完OpenVINO后需要初始化OpenVINO环境,并且需要对USB进行配置,请参考:
#初始化OpenVINO环境
source /opt/intel/openvino/bin/setupvars.sh
#将初始化OpenVINO环境的规则加入到bashrc中
echo "source /opt/intel/openvino/bin/setupvars.sh" >> ~/.bashrc
#配置USB
sh /opt/intel/openvino/install_dependencies/install_NCS_udev_rules.sh
部署流程¶
部署流程主要分为模型转换与转换后模型部署两个步骤,下面以MobilnetV2模型为例,介绍如何将PaddleX训练好的模型通过OpenVINO部署到插入NCS2的树莓派教程的示例项目训练MobilenetV2模型,请参考PaddleX模型训练示例
模型转换¶
模型转换指的是将PaddleX训练出来的Paddle模型转换为OpenVINO的IR,对于模型转换教程可以参考OpenVINO模型转换
注意:树莓派上面安装的OpenVINO是不带Model Optmizier模块的,不能在上面进行模型转换,请在Host下载与树莓派一直的OpenVINO版本,然后进行模型转换。
以转换训练好的MobileNetV2为示例,请参考以下命令:
#安装paddlex
pip install paddlex
#下载PaddleX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进入模型转换脚本文件夹
cd PaddleX/deploy/openvino/python
#导出inference模型,执行命令前务必将训练好的MobileNetV2模型拷贝到当前目录,并命名为MobileNetV2
paddlex --export_inference --model_dir ./MobileNetV2 --save_dir ./MobileNetV2 --fixed_input_shape [224,224]
#完成导出后会在MobileNetV2文件夹下面出现,__model__、__params__、model.yml三个文件
#转换Paddle inference模型到OpenVINO IR
python converter.py --model_dir ./MobileNetV2 --save_dir ./MobileNetV2 --fixed_input_shape [224,224] --data_type FP16
#转换成功后会在MobileNetV2目录下面出现 paddle2onnx.xml、paddle2onnx.mapping、paddle2onnx.bin三个文件
模型部署¶
PaddleX支持Python和C++两种方式在树莓派上通过NCS2部署:
- C++:C++部署教程请参考OpenVINO_Raspberry
- python:python部署教程请参考OpenVINO_python
以转换好的MobileNetV2模型为示例
准备工作
#在树莓派上下载PaddleX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进入OpenVINO部署代码
cd deploy/openvino
#将MobileNetV2转好的OpenVINO IR以及测试图片拷贝到树莓派上面,并以及MobileNetV2文件夹放到OpenVINO部署的代码的目录
C++部署
#修改编译文件script/build.sh,将ARCH参数修改为armv7
vim script/build.sh
#编译代码
sh script/build.sh
#OpenVINO部署
./build/classfier --model_dir MobileNetV2/paddle2onnx.xml --image [测试图片路径] --device MYRIAD --cfg_file MobileNetV2/model.yml --save_dir output
执行成功后会在output文件夹面保存测试图片的可视化结果
python部署
进入python部署代码目录
cd python
#python部署
python demo.py --model_dir ../MobileNetV2/paddle2onnx.xml --img [测试图片路径] --device MYRIAD --cfg_file MobileNetV2/model.yml
OpenVINO部署¶
OpenVINO部署简介¶
PaddleX支持将训练好的Paddle模型通过OpenVINO实现模型的预测加速,OpenVINO详细资料与安装流程请参考OpenVINO,本文档使用OpenVINO 2020.4与2021.1测试通过。注意:
- 由于PaddleX分割模型使用了ReSize-11 Op,OpenVINO 2021.1版本开始支持支持Resize-11 ,CPU下请务必下载OpenVINO 2021.1+版本
- 由于VPU在OpenVINO 2021.1版本下转换的分类模型会出现Range layer不支持的情况,VPU下请务必下载OpenVINO 2020.4版本
- 安装OpenVINO过程中请务必参考OpenVINO官网教程,初始化OpenVINO使用环境,以及安装OpenVINO相关依赖
部署支持情况¶
下表提供了PaddleX在不同环境下对使用OpenVINO加速的支持情况
硬件平台 | Linux | Windows | Raspbian OS | c++ | python | 分类 | 检测 | 分割 |
---|---|---|---|---|---|---|---|---|
CPU | 支持 | 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VPU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注意:其中Raspbian OS为树莓派操作系统。检测模型仅支持YOLOv3
部署流程¶
PaddleX到OpenVINO的部署流程可以分为如下两步:
- 模型转换:将Paddle的模型转换为OpenVINO的Inference Engine
- 预测部署:使用Inference Engine进行预测
Windows平台¶
说明¶
Windows 平台下,我们使用Visual Studio 2019 Community
进行了测试。微软从Visual Studio 2017
开始即支持直接管理CMake
跨平台编译项目,但是直到2019
才提供了稳定和完全的支持,所以如果你想使用CMake管理项目编译构建,我们推荐你使用Visual Studio 2019
环境下构建。
前置条件¶
- Visual Studio 2019
- OpenVINO 2020.4或者2021.1+
- CMake 3.0+
说明:
- PaddleX安装请参考PaddleX , OpenVINO安装请参考OpenVINO-Windows
- CPU下请使用OpenVINO 2021.1+版本;VPU下请使用OpenVINO 2020.4版本
注意:安装完OpenVINO后需要手动添加OpenVINO目录到系统环境变量,否则在运行程序时会出现找不到dll的情况。以安装OpenVINO时不改变OpenVINO安装目录情况下为示例,流程如下
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
在系统变量中找到Path(如没有,自行创建),并双击编辑
新建,分别将OpenVINO以下路径填入并保存:
C:\Program File (x86)\IntelSWTools\openvino\inference_engine\bin\intel64\Release
C:\Program File (x86)\IntelSWTools\openvino\inference_engine\external\tbb\bin
C:\Program File (x86)\IntelSWTools\openvino\deployment_tools\ngraph\lib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并配置好相应环境,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为 D:\projects
演示。
预测部署¶
文档提供了c++下预测部署的方法,如果需要在python下预测部署请参考python预测部署
Step1: 下载PaddleX预测代码¶
d:
mkdir projects
cd projects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说明:其中C++
预测代码在PaddleX\deploy\openvino
目录,该目录不依赖任何PaddleX
下其他目录。
Step2 软件依赖¶
提供了依赖软件预编译库:
请下载上面两个连接的预编译库。若需要自行下载请参考:
下载完opencv后需要配置环境变量,如下流程所示- 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
- 在系统变量中找到Path(如没有,自行创建),并双击编辑
- 新建,将opencv路径填入并保存,如D:\projects\opencv\build\x64\vc14\bin
Step3: 使用Visual Studio 2019直接编译CMake¶
- 打开Visual Studio 2019 Community,点击
继续但无需代码
- 点击:
文件
->打开
->CMake
选择C++预测代码所在路径(例如D:\projects\PaddleX\deploy\openvino
),并打开CMakeList.txt
- 点击:
项目
->CMake设置
- 点击
浏览
,分别设置编译选项指定OpenVINO
、Gflags
、NGRAPH
、OPENCV
的路径
参数名 | 含义 |
---|---|
OPENCV_DIR | OpenCV库路径 |
OPENVINO_DIR | OpenVINO推理库路径,在OpenVINO安装目录下的deployment/inference_engine目录,若未修改OpenVINO默认安装目录可以不用修改 |
NGRAPH_LIB | OpenVINO的ngraph库路径,在OpenVINO安装目录下的deployment/ngraph/lib目录,若未修改OpenVINO默认安装目录可以不用修改 |
GFLAGS_DIR | gflags库路径 |
WITH_STATIC_LIB | 是否静态编译,默认为True |
设置完成后, 点击保存并生成CMake缓存以加载变量
。
5. 点击生成
->全部生成
Step5: 预测¶
上述Visual Studio 2019
编译产出的可执行文件在out\build\x64-Release
目录下,打开cmd
,并切换到该目录:
D:
cd D:\projects\PaddleX\deploy\openvino\out\build\x64-Release
- 编译成功后,图片预测demo的入口程序为
detector.exe
,classifier.exe
,segmenter.exe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模型类型选择,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模型转换生成的.xml文件路径,请保证模型转换生成的三个文件在同一路径下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device | 运行的平台,可选项{"CPU","MYRIAD"},默认值为"CPU",如在VPU上请使用"MYRIAD" |
--cfg_file | PaddleX model 的.yml配置文件 |
--save_dir | 可视化结果图片保存地址,仅适用于检测任务,默认值为" ",即不保存可视化结果 |
样例¶
样例一
:
在CPU下做单张图片的分类任务预测测试图片 /path/to/test_img.jpeg
./classifier.exe --model_dir=/path/to/openvino_model --image=/path/to/test_img.jpeg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样例二
:
在CPU下做多张图片的检测任务预测,并保存预测可视化结果
预测多个图片/path/to/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path/to/images/test_img1.jpeg
/path/to/images/test_img2.jpeg
...
/path/to/images/test_imgn.jpeg
./detector.exe --model_dir=/path/to/models/openvino_model --image_list=/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save_dir ./output
样例三
:在VPU下做单张图片分类任务预测
测试图片 /path/to/test_img.jpeg
.classifier.exe --model_dir=/path/to/openvino_model --image=/path/to/test_img.jpeg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device=MYRIAD
Linux平台¶
前置条件¶
- OS: Ubuntu、Raspbian OS
- GCC* 5.4.0
- CMake 3.0+
- PaddleX 1.0+
- OpenVINO 2020.4或者2021.1+
- 硬件平台:CPU、VPU
说明:PaddleX安装请参考PaddleX , OpenVINO安装请根据相应的系统参考OpenVINO-Linux或者OpenVINO-Raspbian
注意:CPU下请使用OpenVINO 2020.1+版本、VPU下请使用2020.4版本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并配置好相应环境,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 /root/projects/
演示。
预测部署¶
文档提供了c++下预测部署的方法,如果需要在python下预测部署请参考python预测部署
Step1 下载PaddleX预测代码¶
mkdir -p /root/projects
cd /root/projects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说明:其中C++预测代码在PaddleX/deploy/openvino 目录,该目录不依赖任何PaddleX下其他目录。
Step2 软件依赖¶
Step3中的编译脚本会一键安装第三方依赖软件的预编译包,用户不需要单独下载或编译这些依赖软件。若需要自行编译第三方依赖软件请参考:
Step3: 编译¶
编译cmake
的命令在scripts/build.sh
中,若在树莓派(Raspbian OS)上编译请修改ARCH参数x86为armv7,若自行编译第三方依赖软件请根据Step1中编译软件的实际情况修改主要参数,其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 openvino预编译库的路径
OPENVINO_DIR=$INTEL_OPENVINO_DIR/inference_engine
# gflags预编译库的路径
GFLAGS_DIR=$(pwd)/deps/gflags
# ngraph lib预编译库的路径
NGRAPH_LIB=$INTEL_OPENVINO_DIR/deployment_tools/ngraph/lib
# opencv预编译库的路径
OPENCV_DIR=$(pwd)/deps/opencv/
#cpu架构(x86或armv7)
ARCH=x86
执行build
脚本:
sh ./scripts/build.sh
Step4: 预测¶
编译成功后,分类任务的预测可执行程序为classifier
,检测任务的预测可执行程序为detector
,分割任务的预测可执行程序为segmenter
,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模型转换生成的.xml文件路径,请保证模型转换生成的三个文件在同一路径下 |
--image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device | 运行的平台,可选项{"CPU","MYRIAD"},默认值为"CPU",如在VPU上请使用"MYRIAD" |
--cfg_file | PaddleX model 的.yml配置文件 |
--save_dir | 可视化结果图片保存地址,仅适用于检测任务,默认值为" ",即不保存可视化结果 |
样例¶
样例一
:
linux系统在CPU下做单张图片的分类任务预测测试图片 /path/to/test_img.jpeg
./build/classifier --model_dir=/path/to/openvino_model --image=/path/to/test_img.jpeg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样例二
:
linux系统在CPU下做多张图片的检测任务预测,并保存预测可视化结果
预测的多个图片/path/to/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path/to/images/test_img1.jpeg
/path/to/images/test_img2.jpeg
...
/path/to/images/test_imgn.jpeg
./build/detector --model_dir=/path/to/models/openvino_model --image_list=/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save_dir ./output
样例三
:树莓派(Raspbian OS)在VPU下做单张图片分类任务预测
测试图片 /path/to/test_img.jpeg
./build/classifier --model_dir=/path/to/openvino_model --image=/path/to/test_img.jpeg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device=MYRIAD
性能测试¶
测试一
:在服务器CPU下测试了OpenVINO对PaddleX部署的加速性能:
- CPU:Intel(R) Xeon(R) CPU E5-2650 v4 @ 2.20GHz
- OpenVINO: 2020.4
- PaddleX:采用Paddle预测库(1.8),打开mkldnn加速,打开多线程。
- 模型来自PaddleX tutorials,Batch Size均为1,耗时单位为ms/image,只计算模型运行时间,不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和后处理,20张图片warmup,100张图片测试性能。
模型 | PaddleX | OpenVINO | 图片输入大小 |
---|---|---|---|
resnet-50 | 20.56 | 16.12 | 224*224 |
mobilenet-V2 | 5.16 | 2.31 | 224*224 |
yolov3-mobilnetv1 | 76.63 | 46.26 | 608*608 |
unet | 276.40 | 211.49 | 512*512 |
测试二
:
在PC机上插入VPU架构的神经计算棒(NCS2),通过Openvino加速。
- CPU:Intel(R) Core(TM) i5-4300U 1.90GHz
- VPU:Movidius Neural Compute Stick2
- OpenVINO: 2020.4
- 模型来自PaddleX tutorials,Batch Size均为1,耗时单位为ms/image,只计算模型运行时间,不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和后处理,20张图片warmup,100张图片测试性能。
模型 | OpenVINO | 输入图片 |
---|---|---|
mobilenetV2 | 24.00 | 224*224 |
resnet50_vd_ssld | 58.53 | 224*224 |
测试三
:
在树莓派3B上插入VPU架构的神经计算棒(NCS2),通过Openvino加速。
- CPU :ARM Cortex-A72 1.2GHz 64bit
- VPU:Movidius Neural Compute Stick2
- OpenVINO 2020.4
- 模型来自paddleX tutorials,Batch Size均为1,耗时单位为ms/image,只计算模型运行时间,不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和后处理,20张图片warmup,100张图片测试性能。
模型 | OpenVINO | 输入图片大小 |
---|---|---|
mobilenetV2 | 43.15 | 224*224 |
resnet50 | 82.66 | 224*224 |
Python预测部署¶
文档说明了在python下基于OpenVINO的预测部署,部署前需要先将paddle模型转换为OpenVINO的Inference Engine,请参考模型转换。目前CPU硬件上支持PadlleX的分类、检测、分割模型;VPU上支持PaddleX的分类模型。
前置条件¶
- Python 3.6+
- OpenVINO 2021.1
说明:OpenVINO安装请参考OpenVINO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 /root/projects/
演示。
预测部署¶
运行/root/projects/PaddleX/deploy/openvino/python目录下demo.py文件可以进行预测,其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模型转换生成的.xml文件路径,请保证模型转换生成的三个文件在同一路径下 |
--img | 要预测的图片文件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device | 运行的平台,可选项{"CPU","MYRIAD"} ,默认值为"CPU",VPU下上请使用"MYRIAD" |
--cfg_file | PaddleX model 的.yml配置文件 |
样例¶
样例一
:测试图片 /path/to/test_img.jpeg
cd /root/projects/python
python demo.py --model_dir /path/to/openvino_model --img /path/to/test_img.jpeg --cfg_file /path/to/PadlleX_model.yml
样例二`:
预测多个图片/path/to/image_list.txt
,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
/path/to/images/test_img1.jpeg
/path/to/images/test_img2.jpeg
...
/path/to/images/test_imgn.jpeg
cd /root/projects/python
python demo.py --model_dir /path/to/models/openvino_model --image_list /root/projects/images_list.txt --cfg_file=/path/to/PadlleX_model.yml
OpenVINO模型转换¶
将Paddle模型转换为OpenVINO的Inference Engine
环境依赖¶
- Paddle2ONNX 0.4
- ONNX 1.6.0+
- PaddleX 1.3+
- OpenVINO 2020.4+
说明:PaddleX安装请参考PaddleX , OpenVINO安装请参考OpenVINO,ONNX请安装1.6.0以上版本否则会出现转模型错误, Paddle2ONNX请安装0.4版本。注意:安装OpenVINO时请务必安装官网教程初始化OpenVINO运行环境,并安装相关依赖,否则会出现”No module named mo”等问题
请确保系统已经安装好上述基本软件,下面所有示例以工作目录 /root/projects/
演示。
导出inference模型¶
paddle模型转openvino之前需要先把paddle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模型,导出的模型将包括__model__、__params__和model.yml三个文件名,导出命令如下
paddlex --export_inference --model_dir=/path/to/paddle_model --save_dir=./inference_model --fixed_input_shape=[w,h]
注意:需要转OpenVINO模型时,导出inference模型请务必指定--fixed_input_shape
参数来固定模型的输入大小,且模型的输入大小需要与训练时一致。 PaddleX客户端在发布模型时没有固定输入大小,因此对于可视化客户端,请找到任务所在目录,从里面的output
文件夹找到best_model
模型目录,将此目录使用如上命令进行固定shape导出即可。
导出OpenVINO模型¶
mkdir -p /root/projects
cd /root/projects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git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cd deploy/openvino/python
python converter.py --model_dir /path/to/inference_model --save_dir /path/to/openvino_model --fixed_input_shape [w,h]
转换成功后会在save_dir下出现后缀名为.xml、.bin、.mapping三个文件转换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Paddle模型路径,请确保__model__, __params__model.yml在同一个目录 |
--save_dir | OpenVINO模型保存路径 |
--fixed_input_shape | 模型输入的[W,H] |
--data_type(option) | (可选)FP32、FP16,默认为FP32,VPU下的IR需要为FP16 |
注意:
- 若转换过程中出现”No module named mo”的问题,请先初始化OpenVINO环境[./faq.md]再进行模型转换
- 由于OpenVINO 从2021.1版本开始支持ONNX的resize-11 OP的原因,对于CPU部署请下载OpenVINO 2021.1+的版本
- 由于VPU上不支持Range Layer,对于VPU部署请下载OpenVINO 2020.4版本进行模型转换
- YOLOv3在通过OpenVINO部署时,由于OpenVINO对ONNX OP的支持限制,我们在将YOLOv3的Paddle模型导出时,对最后一层multiclass_nms进行了特殊处理,导出的ONNX模型,最终输出的Box结果包括背景类别(而Paddle模型不包含),此处在OpenVINO的部署代码中,我们通过后处理过滤了背景类别。
OpenVINO部署常见问题¶
Q1转模型过程中出现”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mo’”¶
原因:该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安装OpenVINO之后未初始化OpenVINO环境解决方案:找到OpenVINO初始化环境脚本,运行后即可以解决此问题
Linux系统初始化OpenVINO环境¶
1)root用户安装,以OpenVINO 2021.1版本为例,运行如下命令即可初始化
source /opt/intel/openvino_2021/bin/setupvars.sh
2)非root用户安装,以OpenVINO 2021.1版本、用户名为paddlex为例,运行如下命令即可初始化
source /home/paddlex/intel/openvino_2021/bin/setupvar.sh
Window系统初始化OpenVINO环境¶
以OpenVINO 2021.1版本为例,执行如下命令即可初始化OpenVINO环境
cd C:\Program Files (x86)\Intel\openvino_2021\bin\
setupvars.bat
说明:更多初始化OpenVINO环境的细节请参考OpenVINO官网
Q2提示”convert failed, please export paddle inference model by fixed_input_shape”¶
原因:该问题是因为在使用paddlex导出inference 模型的时候没有加入–fixed_input_shape参数固定shape解决方案:导出inference 模型的时候加入–fixed_input_shape 参数导出inference模型参考
Q3提示””¶
原因:paddle模型没有导出inference格式 解决方案:对模型先导出inference格式,注意导出时需要使用–fixed_input_shape参数固定shape导出inference模型参考
工业表计读数¶
本案例基于PaddleX实现对传统机械式指针表计的检测与自动读数功能,开放表计数据和预训练模型,并提供在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端以及linux系统的jetson嵌入式设备上的部署指南。
读数流程¶
表计读数共分为三个步骤完成:
- 第一步,使用目标检测模型检测出图像中的表计
- 第二步,使用语义分割模型将各表计的指针和刻度分割出来
- 第三步,根据指针的相对位置和预知的量程计算出各表计的读数
MeterReader_Architecture
- 表计检测:由于本案例中没有面积较小的表计,所以目标检测模型选择性能更优的YOLOv3。考虑到本案例主要在有GPU的设备上部署,所以骨干网路选择精度更高的DarkNet53。
- 刻度和指针分割:考虑到刻度和指针均为细小区域,语义分割模型选择效果更好的DeepLapv3。
- 读数后处理:首先,对语义分割的预测类别图进行图像腐蚀操作,以达到刻度细分的目的。然后把环形的表盘展开为矩形图像,根据图像中类别信息生成一维的刻度数组和一维的指针数组。接着计算刻度数组的均值,用均值对刻度数组进行二值化操作。最后定位出指针相对刻度的位置,根据刻度的根数判断表盘的类型以此获取表盘的量程,将指针相对位置与量程做乘积得到表盘的读数。
表计数据和预训练模型¶
本案例开放了表计测试图片,用于体验表计读数的预测推理全流程。还开放了表计检测数据集、指针和刻度分割数据集,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数据集重新训练模型。
表计测试图片 | 表计检测数据集 | 指针和刻度分割数据集 |
---|---|---|
meter_test | meter_det | meter_seg |
本案例开放了预先训练好的检测模型和语义分割模型,可以使用这些模型快速体验表计读数全流程,也可以直接将这些模型部署在服务器端或jetson嵌入式设备上进行推理预测。
表计检测模型 | 指针和刻度分割模型 |
---|---|
meter_det_inference_model | meter_seg_inference_model |
快速体验表盘读数¶
可以使用本案例提供的预训练模型快速体验表计读数的自动预测全流程。如果不需要预训练模型,可以跳转至小节模型训练
重新训练模型。
测试表计读数¶
step 1.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step 2. 预测执行文件位于PaddleX/examples/meter_reader/
,进入该目录:
cd PaddleX/examples/meter_reader/
预测执行文件为reader_infer.py
,其主要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detector_dir | 表计检测模型路径 |
segmenter_dir | 指针和刻度分割模型路径 |
image | 待预测的图片路径 |
image_dir | 存储待预测图片的文件夹路径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score_threshold | 检测模型输出结果中,预测得分低于该阈值的框将被滤除,默认值为0.5 |
seg_batch_size | 分割的批量大小,默认为2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采集图片,默认为False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use_erode | 是否使用图像腐蚀对分割预测图进行细分,默认为False |
erode_kernel | 图像腐蚀操作时的卷积核大小,默认值为4 |
step 3. 预测
若要使用GPU,则指定GPU卡号(以0号卡为例):
export CUDA_VISIBLE_DEVICES=0
若不使用GPU,则将CUDA_VISIBLE_DEVICES指定为空:
export CUDA_VISIBLE_DEVICES=
- 预测单张图片
python reader_infer.py --detector_dir /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menter_dir /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image /path/to/meter_test/20190822_168.jpg --save_dir ./output --use_erode
- 预测多张图片
python reader_infer.py --detector_dir /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menter_dir /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image_dir /path/to/meter_test --save_dir ./output --use_erode
- 开启摄像头预测
python reader_infer.py --detector_dir /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menter_dir /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save_dir ./output --use_erode --use_camera
推理部署¶
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端安全部署¶
c++部署¶
step 1.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step 2. 将PaddleX\examples\meter_reader\deploy\cpp
下的meter_reader
文件夹和CMakeList.txt
拷贝至PaddleX\deploy\cpp
目录下,拷贝之前可以将PaddleX\deploy\cpp
下原本的CMakeList.txt
做好备份。
step 3. 按照Windows平台部署中的Step2至Step4完成C++预测代码的编译。
step 4. 编译成功后,可执行文件在out\build\x64-Release
目录下,打开cmd
,并切换到该目录:
cd PaddleX\deploy\cpp\out\build\x64-Release
预测程序为paddle_inference\meter_reader.exe,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det_model_dir | 表计检测模型路径 |
seg_model_dir | 指针和刻度分割模型路径 |
image | 待预测的图片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seg_batch_size | 分割的批量大小,默认为2 |
thread_num | 分割预测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采集图片,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use_erode | 是否使用图像腐蚀对分割预测图进行去噪,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erode_kernel | 图像腐蚀操作时的卷积核大小,默认值为4 |
score_threshold | 检测模型输出结果中,预测得分低于该阈值的框将被滤除,默认值为0.5 |
step 5. 推理预测:
用于部署推理的模型应为inference格式,本案例提供的预训练模型均为inference格式,如若是重新训练的模型,需参考部署模型导出将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单张图片做预测
.\paddlex_inference\meter_reader.exe --det_model_dir=\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_model_dir=\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image=\path\to\meter_test\20190822_168.jpg --use_gpu=1 --use_erode=1 --save_dir=output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图像列表做预测 图像列表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因绝对路径不同,暂未提供该文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生成:
\path\to\images\1.jpg
\path\to\images\2.jpg
...
\path\to\images\n.jpg
.\paddlex_inference\meter_reader.exe --det_model_dir=\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_model_dir=\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image_list=\path\to\meter_test\image_list.txt --use_gpu=1 --use_erode=1 --save_dir=output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开启摄像头做预测
.\paddlex_inference\meter_reader.exe --det_model_dir=\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_model_dir=\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use_camera=1 --use_gpu=1 --use_erode=1 --save_dir=output
- 使用加密后的模型对单张图片做预测
如果未对模型进行加密,请参考加密PaddleX模型对模型进行加密。例如加密后的检测模型所在目录为\path\to\encrypted_det_inference_model
,密钥为yEBLDiBOdlj+5EsNNrABhfDuQGkdcreYcHcncqwdbx0=
;加密后的分割模型所在目录为\path\to\encrypted_seg_inference_model
,密钥为DbVS64I9pFRo5XmQ8MNV2kSGsfEr4FKA6OH9OUhRrsY=
.\paddlex_inference\meter_reader.exe --det_model_dir=\path\to\encrypted_det_inference_model --seg_model_dir=\path\to\encrypted_seg_inference_model --image=\path\to\test.jpg --use_gpu=1 --use_erode=1 --save_dir=output --det_key yEBLDiBOdlj+5EsNNrABhfDuQGkdcreYcHcncqwdbx0= --seg_key DbVS64I9pFRo5XmQ8MNV2kSGsfEr4FKA6OH9OUhRrsY=
Linux系统的jetson嵌入式设备安全部署¶
c++部署¶
step 1.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step 2. 将PaddleX/examples/meter_reader/deploy/cpp
下的meter_reader
文件夹和CMakeList.txt
拷贝至PaddleX/deploy/cpp
目录下,拷贝之前可以将PaddleX/deploy/cpp
下原本的CMakeList.txt
做好备份。
step 3. 按照Nvidia Jetson开发板部署中的Step2至Step3完成C++预测代码的编译。
step 4. 编译成功后,可执行程为build/meter_reader/meter_reader
,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det_model_dir | 表计检测模型路径 |
seg_model_dir | 指针和刻度分割模型路径 |
image | 待预测的图片路径 |
image_list | 按行存储图片路径的.txt文件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seg_batch_size | 分割的批量大小,默认为2 |
thread_num | 分割预测的线程数,默认为cpu处理器个数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采集图片,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use_erode | 是否使用图像腐蚀对分割预测图进行细分,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erode_kernel | 图像腐蚀操作时的卷积核大小,默认值为4 |
score_threshold | 检测模型输出结果中,预测得分低于该阈值的框将被滤除,默认值为0.5 |
step 5. 推理预测:
用于部署推理的模型应为inference格式,本案例提供的预训练模型均为inference格式,如若是重新训练的模型,需参考部署模型导出将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单张图片做预测
./build/meter_reader/meter_reader --det_model_dir=/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_model_dir=/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image=/path/to/meter_test/20190822_168.jpg --use_gpu=1 --use_erode=1 --save_dir=output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图像列表做预测 图像列表image_list.txt内容的格式如下,因绝对路径不同,暂未提供该文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生成:
\path\to\images\1.jpg
\path\to\images\2.jpg
...
\path\to\images\n.jpg
./build/meter_reader/meter_reader --det_model_dir=/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_model_dir=/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image_list=/path/to/image_list.txt --use_gpu=1 --use_erode=1 --save_dir=output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开启摄像头做预测
./build/meter_reader/meter_reader --det_model_dir=/path/to/det_inference_model --seg_model_dir=/path/to/seg_inference_model --use_camera=1 --use_gpu=1 --use_erode=1 --save_dir=output
人像分割模型¶
本教程基于PaddleX核心分割模型实现人像分割,开放预训练模型和测试数据、支持视频流人像分割、提供模型Fine-tune到Paddle Lite移动端及Nvidia Jeston嵌入式设备部署的全流程应用指南。
预训练模型和测试数据¶
预训练模型¶
本案例开放了两个在大规模人像数据集上训练好的模型,以满足服务器端场景和移动端场景的需求。使用这些模型可以快速体验视频流人像分割,也可以部署到移动端或嵌入式设备进行实时人像分割,也可以用于完成模型Fine-tuning。
模型类型 | Checkpoint Parameter | Inference Model | Quant Inference Model | 备注 |
---|---|---|---|---|
HumanSeg-server | humanseg_server_params | humanseg_server_inference | -- | 高精度模型,适用于服务端GPU且背景复杂的人像场景, 模型结构为Deeplabv3+/Xcetion65, 输入大小(512, 512) |
HumanSeg-mobile | humanseg_mobile_params | humanseg_mobile_inference | humanseg_mobile_quant | 轻量级模型, 适用于移动端或服务端CPU的前置摄像头场景,模型结构为HRNet_w18_small_v1,输入大小(192, 192) |
- Checkpoint Parameter为模型权重,用于Fine-tuning场景,包含
__params__
模型参数和model.yaml
基础的模型配置信息。- Inference Model和Quant Inference Model为预测部署模型,包含
__model__
计算图结构、__params__
模型参数和model.yaml
基础的模型配置信息。- 其中Inference Model适用于服务端的CPU和GPU预测部署,Qunat Inference Model为量化版本,适用于通过Paddle Lite进行移动端等端侧设备部署。
关于预测锯齿问题¶
在训练完模型后,可能会遇到预测出来结果存在『锯齿』的问题,这个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模型在预测过程中,经历了原图缩放再放大的过程,如下流程所示,
原图输入 -> 预处理transforms将图像缩放至目标大小 -> Paddle模型预测 -> 预测结果放大至原图大小
对于这种原因导致的问题,可以手动修改模型中的model.yml
文件,将预处理中的目标大小调整到更高优化此问题,如在本文档中提供的人像分割server端模型中model.yml
文件内容,修改target_size
至1024*1024(这样也会带来模型预测所需的资源更多,预测速度更慢)
Model: DeepLabv3p
Transforms:
- Resize:
interp: LINEAR
target_size:
- 512
- 512
修改为
Model: DeepLabv3p
Transforms:
- Resize:
interp: LINEAR
target_size:
- 1024
- 1024
预训练模型的存储大小和推理时长如下所示,其中移动端模型的运行环境为cpu:骁龙855,内存:6GB,图片大小:192*192
模型 | 模型大小 | 计算耗时 |
---|---|---|
humanseg_server_inference | 158M | - |
humanseg_mobile_inference | 5.8 M | 42.35ms |
humanseg_mobile_quant | 1.6M | 24.93ms |
执行以下脚本下载全部的预训练模型:
-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 下载预训练模型的代码位于
PaddleX/e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进入该目录:
cd PaddleX/e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 执行下载
python pretrain_weights/download_pretrain_weights.py
测试数据¶
supervise.ly发布了人像分割数据集Supervisely Persons, 本案例从中随机抽取一小部分数据并转化成PaddleX可直接加载的数据格式,运行以下代码可下载该数据、以及手机前置摄像头拍摄的人像测试视频video_test.mp4
.
- 下载测试数据的代码位于
PaddleX/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进入该目录并执行下载:
python data/download_data.py
快速体验视频流人像分割¶
前置依赖¶
- PaddlePaddle >= 1.8.0
- Python >= 3.5
- PaddleX >= 1.0.0
安装的相关问题参考PaddleX安装
-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 视频流人像分割和背景替换的执行文件均位于
PaddleX/e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进入该目录:
cd PaddleX/e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光流跟踪辅助的视频流人像分割¶
本案例将DIS(Dense Inverse Search-basedmethod)光流跟踪算法的预测结果与PaddleX的分割结果进行融合,以此改善视频流人像分割的效果。运行以下代码进行体验,以下代码位于PaddleX/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
- 通过电脑摄像头进行实时分割处理
python video_infer.py --model_dir pretrain_weights/humanseg_mobile_inference
- 对离线人像视频进行分割处理
python video_infer.py --model_dir pretrain_weights/humanseg_mobile_inference --video_path data/video_test.mp4
视频分割结果如下所示:
人像背景替换¶
本案例还实现了人像背景替换功能,根据所选背景对人像的背景画面进行替换,背景可以是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视频。人像背景替换的代码位于PaddleX/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进入该目录并执行:
- 通过电脑摄像头进行实时背景替换处理, 通过’–background_video_path’传入背景视频
python bg_replace.py --model_dir pretrain_weights/humanseg_mobile_inference --background_image_path data/background.jpg
- 对人像视频进行背景替换处理, 通过’–background_video_path’传入背景视频
python bg_replace.py --model_dir pretrain_weights/humanseg_mobile_inference --video_path data/video_test.mp4 --background_image_path data/background.jpg
- 对单张图像进行背景替换
python bg_replace.py --model_dir pretrain_weights/humanseg_mobile_inference --image_path data/human_image.jpg --background_image_path data/background.jpg
背景替换结果如下:
注意:
- 视频分割处理时间需要几分钟,请耐心等待。
- 提供的模型适用于手机摄像头竖屏拍摄场景,宽屏效果会略差一些。
模型Fine-tune¶
前置依赖¶
- PaddlePaddle >= 1.8.0
- Python >= 3.5
- PaddleX >= 1.0.0
安装的相关问题参考PaddleX安装
-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 人像分割训练、评估、预测、模型导出、离线量化的执行文件均位于
PaddleX/e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进入该目录:
cd PaddleX/e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
模型训练¶
使用下述命令进行基于预训练模型的模型训练,请确保选用的模型结构model_type
与模型参数pretrain_weights
匹配。如果不需要本案例提供的测试数据,可更换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调整训练参数。
# 指定GPU卡号(以0号卡为例)
export CUDA_VISIBLE_DEVICES=0
# 若不使用GPU,则将CUDA_VISIBLE_DEVICES指定为空
# export CUDA_VISIBLE_DEVICES=
python train.py --model_type HumanSegMobile \
--save_dir output/ \
--data_dir data/mini_supervisely \
--train_list data/mini_supervisely/train.txt \
--val_list data/mini_supervisely/val.txt \
--pretrain_weights pretrain_weights/humanseg_mobile_params \
--batch_size 8 \
--learning_rate 0.001 \
--num_epochs 10 \
--image_shape 192 192
其中参数含义如下:
--model_type
: 模型类型,可选项为:HumanSegServer和HumanSegMobile--save_dir
: 模型保存路径--data_dir
: 数据集路径--train_list
: 训练集列表路径--val_list
: 验证集列表路径--pretrain_weights
: 预训练模型路径--batch_size
: 批大小--learning_rate
: 初始学习率--num_epochs
: 训练轮数--image_shape
: 网络输入图像大小(w, h)
更多命令行帮助可运行下述命令进行查看:
python train.py --help
注意:可以通过更换--model_type
变量与对应的--pretrain_weights
使用不同的模型快速尝试。
评估¶
使用下述命令对模型在验证集上的精度进行评估:
python eval.py --model_dir output/best_model \
--data_dir data/mini_supervisely \
--val_list data/mini_supervisely/val.txt \
--image_shape 192 192
其中参数含义如下:
--model_dir
: 模型路径--data_dir
: 数据集路径--val_list
: 验证集列表路径--image_shape
: 网络输入图像大小(w, h)
预测¶
使用下述命令对测试集进行预测,预测可视化结果默认保存在./output/result/
文件夹中。
python infer.py --model_dir output/best_model \
--data_dir data/mini_supervisely \
--test_list data/mini_supervisely/test.txt \
--save_dir output/result \
--image_shape 192 192
其中参数含义如下:
--model_dir
: 模型路径--data_dir
: 数据集路径--test_list
: 测试集列表路径--image_shape
: 网络输入图像大小(w, h)
模型导出¶
在服务端部署的模型需要首先将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模型,导出的模型将包括__model__
、__params__
和model.yml
三个文名,分别为模型的网络结构,模型权重和模型的配置文件(包括数据预处理参数等等)。在安装完PaddleX后,在命令行终端使用如下命令完成模型导出:
paddlex --export_inference --model_dir output/best_model \
--save_dir output/export
其中参数含义如下:
--model_dir
: 模型路径--save_dir
: 导出模型保存路径
离线量化¶
python quant_offline.py --model_dir output/best_model \
--data_dir data/mini_supervisely \
--quant_list data/mini_supervisely/val.txt \
--save_dir output/quant_offline \
--image_shape 192 192
其中参数含义如下:
--model_dir
: 待量化模型路径--data_dir
: 数据集路径--quant_list
: 量化数据集列表路径,一般直接选择训练集或验证集--save_dir
: 量化模型保存路径--image_shape
: 网络输入图像大小(w, h)
推理部署¶
Paddle Lite移动端部署¶
本案例将人像分割模型在移动端进行部署,部署流程展示如下,通用的移动端部署流程参见Paddle Lite移动端部署。
1. 将PaddleX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模型¶
本案例使用humanseg_mobile_quant预训练模型,该模型已经是inference模型,不需要再执行模型导出步骤。如果不使用预训练模型,则执行上一章节模型训练
中的模型导出
将自己训练的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
2. 将inference模型优化为Paddle Lite模型¶
下载并解压 模型优化工具opt,进入模型优化工具opt所在路径后,执行以下命令:
./opt --model_file=<model_path> \
--param_file=<param_path> \
--valid_targets=arm \
--optimize_out_type=naive_buffer \
--optimize_out=model_output_name
参数 | 说明 |
---|---|
--model_file | 导出inference模型中包含的网络结构文件:__model__ 所在的路径 |
--param_file | 导出inference模型中包含的参数文件:__params__ 所在的路径 |
--valid_targets | 指定模型可执行的backend,这里请指定为arm |
--optimize_out_type | 输出模型类型,目前支持两种类型:protobuf和naive_buffer,其中naive_buffer是一种更轻量级的序列化/反序列化,这里请指定为naive_buffer |
--optimize_out | 输出模型的名称 |
更详细的使用方法和参数含义请参考: 使用opt转化模型
3. 移动端预测¶
PaddleX提供了基于PaddleX Android SDK的安卓demo,可供用户体验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和语义分割,该demo位于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
,用户将模型、配置文件和测试图片拷贝至该demo下进行预测。
3.1 前置依赖¶
- Android Studio 3.4
- Android手机或开发板
3.2 拷贝模型、配置文件和测试图片¶
- 将Lite模型(.nb文件)拷贝到
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app/src/main/assets/model/
目录下, 根据.nb文件的名字,修改文件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app/src/main/res/values/strings.xml
中的MODEL_PATH_DEFAULT
; - 将配置文件(.yml文件)拷贝到
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app/src/main/assets/config/
目录下,根据.yml文件的名字,修改文件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app/src/main/res/values/strings.xml
中的YAML_PATH_DEFAULT
; - 将测试图片拷贝到
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app/src/main/assets/images/
目录下,根据图片文件的名字,修改文件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app/src/main/res/values/strings.xml
中的IMAGE_PATH_DEFAULT
。
3.3 导入工程并运行¶
- 打开Android Studio,在”Welcome to Android Studio”窗口点击”Open an existing Android Studio project”,在弹出的路径选择窗口中进入
PaddleX/deploy/lite/android/demo
目录,然后点击右下角的”Open”按钮,导入工程; - 通过USB连接Android手机或开发板;
- 工程编译完成后,点击菜单栏的Run->Run ‘App’按钮,在弹出的”Select Deployment Target”窗口选择已经连接的Android设备,然后点击”OK”按钮;
- 运行成功后,Android设备将加载一个名为PaddleX Demo的App,默认会加载一个测试图片,同时还支持拍照和从图库选择照片进行预测。
测试图片及其分割结果如下所示:
Nvidia Jetson嵌入式设备部署¶
c++部署¶
step 1.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step 2. 将PaddleX/examples/human_segmentation/deploy/cpp
下的human_segmenter.cpp
和CMakeList.txt
拷贝至PaddleX/deploy/cpp
目录下,拷贝之前可以将PaddleX/deploy/cpp
下原本的CMakeList.txt
做好备份。
step 3. 按照Nvidia Jetson开发板部署中的Step2至Step3完成C++预测代码的编译。
step 4. 编译成功后,可执行程为build/human_segmenter
,其主要命令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 | 说明 |
---|---|
model_dir | 人像分割模型路径 |
use_gpu | 是否使用 GPU 预测, 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gpu_id | GPU 设备ID, 默认值为0 |
use_camera | 是否使用摄像头采集图片,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camera_id | 摄像头设备ID,默认值为0 |
video_path | 视频文件的路径 |
show_result | 对视频文件做预测时,是否在屏幕上实时显示预测可视化结果,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0) |
save_result | 是否将每帧的预测可视结果保存为视频文件,支持值为0或1(默认值为1) |
image | 待预测的图片路径 |
save_dir | 保存可视化结果的路径, 默认值为"output" |
step 5. 推理预测
用于部署推理的模型应为inference格式,本案例使用humanseg_server_inference预训练模型,该模型已经是inference模型,不需要再执行模型导出步骤。如果不使用预训练模型,则执行第2章节模型训练
中的模型导出
将自己训练的模型导出为inference格式。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单张图片做预测
待测试图片位于本案例提供的测试数据中,可以替换成自己的图片。
./build/human_segmenter --model_dir=/path/to/humanseg_server_inference --image=/path/to/data/mini_supervisely/Images/pexels-photo-63776.png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开启摄像头做预测
./build/human_segmenter --model_dir=/path/to/humanseg_server_inference --use_camera=1 --save_result=1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 使用未加密的模型对视频文件做预测
待测试视频文件位于本案例提供的测试数据中,可以替换成自己的视频文件。
./build/human_segmenter --model_dir=/path/to/humanseg_server_inference --video_path=/path/to/data/mini_supervisely/video_test.mp4 --save_result=1 --use_gpu=1 --save_dir=output
RGB遥感影像分割¶
本案例基于PaddleX实现遥感影像分割,提供滑动窗口预测方式,以避免在直接对大尺寸图片进行预测时显存不足的发生。此外,滑动窗口之间的重叠程度可配置,以此消除最终预测结果中各窗口拼接处的裂痕感。
前置依赖¶
- Paddle paddle >= 1.8.4
- Python >= 3.5
- PaddleX >= 1.1.4
安装的相关问题参考PaddleX安装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该案例所有脚本均位于PaddleX/examples/remote_sensing/
,进入该目录:
cd PaddleX/examples/remote_sensing/
数据准备¶
本案例使用2015 CCF大数据比赛提供的高清遥感影像,包含5张带标注的RGB图像,图像尺寸最大有7969 × 7939、最小有4011 × 2470。该数据集共标注了5类物体,分别是背景(标记为0)、植被(标记为1)、道路(标记为2)、建筑(标记为3)、水体(标记为4)。
本案例将前4张图片划分入训练集,第5张图片作为验证集。为增加训练时的批量大小,以滑动窗口为(1024,1024)、步长为(512, 512)对前4张图片进行切分,加上原本的4张大尺寸图片,训练集一共有688张图片。在训练过程中直接对大图片进行验证会导致显存不足,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针对验证集以滑动窗口为(769, 769)、步长为(769,769)对第5张图片进行切分,得到40张子图片。
运行以下脚本,下载原始数据集,并完成数据集的切分:
python prepare_data.py
模型训练¶
分割模型选择Backbone为MobileNetv3_large_ssld的Deeplabv3模型,该模型兼备高性能高精度的优点。运行以下脚本,进行模型训练:
python train.py
也可以跳过模型训练步骤,直接下载预训练模型进行后续的模型预测和评估:
wget https://bj.bcebos.com/paddlex/examples/remote_sensing/models/ccf_remote_model.tar.gz
tar -xvf ccf_remote_model.tar.gz
模型预测¶
直接对大尺寸图片进行预测会导致显存不足,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本案例提供了滑动窗口预测接口,支持有重叠和无重叠两种方式。
- 无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
在输入图片上以固定大小的窗口滑动,分别对每个窗口下的图像进行预测,最后将各窗口的预测结果拼接成输入图片的预测结果。由于每个窗口边缘部分的预测效果会比中间部分的差,因此每个窗口拼接处可能会有明显的裂痕感。
该预测方式的API接口详见overlap_tile_predict,使用时需要把参数pad_size
设置为[0, 0]
。
- 有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
在Unet论文中,作者提出一种有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策略(Overlap-tile strategy)来消除拼接处的裂痕感。对各滑动窗口预测时,会向四周扩展一定的面积,对扩展后的窗口进行预测,例如下图中的蓝色部分区域,到拼接时只取各窗口中间部分的预测结果,例如下图中的黄色部分区域。位于输入图像边缘处的窗口,其扩展面积下的像素则通过将边缘部分像素镜像填补得到。
该预测方式的API接口说明详见overlap_tile_predict。
相比无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有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策略将本案例的模型精度miou从80.58%提升至81.52%,并且将预测可视化结果中裂痕感显著消除,可见下图中两种预测方式的效果对比。
运行以下脚本使用有重叠的滑动窗口进行预测:
python predict.py
模型评估¶
在训练过程中,每隔10个迭代轮数会评估一次模型在验证集的精度。由于已事先将原始大尺寸图片切分成小块,此时相当于使用无重叠的大图切小图预测方式,最优模型精度miou为80.58%。运行以下脚本,将采用有重叠的大图切小图的预测方式,重新评估原始大尺寸图片的模型精度,此时miou为81.52%。
python eval.py
多通道遥感影像分割¶
遥感影像分割是图像分割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土地测绘、环境监测、城市建设等领域。遥感影像分割的目标多种多样,有诸如积雪、农作物、道路、建筑、水源等地物目标,也有例如云层的空中目标。
本案例基于PaddleX实现多通道遥感影像分割,涵盖数据分析、模型训练、模型预测等流程,旨在帮助用户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解决多通道遥感影像分割问题。
前置依赖¶
- Paddle paddle >= 1.8.4
- Python >= 3.5
- PaddleX >= 1.1.4
安装的相关问题参考PaddleX安装
另外还需安装gdal, 使用pip安装gdal可能出错,推荐使用conda进行安装:
conda install gdal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该案例所有脚本均位于PaddleX/examples/channel_remote_sensing/
,进入该目录:
cd PaddleX/examples/channel_remote_sensing/
数据准备¶
遥感影像的格式多种多样,不同传感器产生的数据格式也可能不同。PaddleX现已兼容以下4种格式图片读取:
tif
png
img
npy
标注图要求必须为单通道的png格式图像,像素值即为对应的类别,像素标注类别需要从0开始递增。例如0,1,2,3表示有4种类别,255用于指定不参与训练和评估的像素,标注类别最多为256类。
本案例使用L8 SPARCS公开数据集进行云雪分割,该数据集包含80张卫星影像,涵盖10个波段。原始标注图片包含7个类别,分别是cloud
, cloud shadow
, shadow over water
, snow/ice
, water
, land
和flooded
。由于flooded
和shadow over water
2个类别占比仅为1.8%
和0.24%
,我们将其进行合并,flooded
归为land
,shadow over water
归为shadow
,合并后标注包含5个类别。
数值、类别、颜色对应表:
Pixel value | Class | Color |
---|---|---|
0 | cloud | white |
1 | shadow | black |
2 | snow/ice | cyan |
3 | water | blue |
4 | land | grey |
执行以下命令下载并解压经过类别合并后的数据集:
mkdir dataset && cd dataset
wget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dataset/remote_sensing_seg.zip
unzip remote_sensing_seg.zip
cd ..
其中data
目录存放遥感影像,data_vis
目录存放彩色合成预览图,mask
目录存放标注图。
数据分析¶
遥感影像往往由许多波段组成,不同波段数据分布可能大相径庭,例如可见光波段和热红外波段分布十分不同。为了更深入了解数据的分布来优化模型训练效果,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参考文档数据分析对训练集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图像像素值的截断范围,并统计截断后的均值和方差。
模型训练¶
本案例选择UNet
语义分割模型完成云雪分割,运行以下步骤完成模型训练,模型的最优精度miou
为78.38%
。
- 设置GPU卡号
export CUDA_VISIBLE_DEVICES=0
- 运行以下脚本开始训练
python train.py --data_dir dataset/remote_sensing_seg \
--train_file_list dataset/remote_sensing_seg/train.txt \
--eval_file_list dataset/remote_sensing_seg/val.txt \
--label_list dataset/remote_sensing_seg/labels.txt \
--save_dir saved_model/remote_sensing_unet \
--num_classes 5 \
--channel 10 \
--lr 0.01 \
--clip_min_value 7172 6561 5777 5103 4291 4000 4000 4232 6934 7199 \
--clip_max_value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40000 30000 18000 40000 36000 \
--mean 0.15163569 0.15142828 0.15574491 0.1716084 0.2799778 0.27652043 0.28195933 0.07853807 0.56333154 0.5477584 \
--std 0.09301891 0.09818967 0.09831126 0.1057784 0.10842132 0.11062996 0.12791838 0.02637859 0.0675052 0.06168227 \
--num_epochs 500 \
--train_batch_size 3
也可以跳过模型训练步骤,下载预训练模型直接进行模型预测:
wget https://bj.bcebos.com/paddlex/examples/multi-channel_remote_sensing/models/l8sparcs_remote_model.tar.gz
tar -xvf l8sparcs_remote_model.tar.gz
模型预测¶
运行以下脚本,对遥感图像进行预测并可视化预测结果,相应地也将对应的标注文件进行可视化,以比较预测效果。
export CUDA_VISIBLE_DEVICES=0
python predict.py
可视化效果如下所示:
数值、类别、颜色对应表:
Pixel value | Class | Color |
---|---|---|
0 | cloud | white |
1 | shadow | black |
2 | snow/ice | cyan |
3 | water | blue |
4 | land | grey |
地块变化检测¶
本案例基于PaddleX实现地块变化检测,将同一地块的前期与后期两张图片进行拼接,而后输入给语义分割网络进行变化区域的预测。在训练阶段,使用随机缩放尺寸、旋转、裁剪、颜色空间扰动、水平翻转、竖直翻转多种数据增强策略。在验证和预测阶段,使用滑动窗口预测方式,以避免在直接对大尺寸图片进行预测时显存不足的发生。
前置依赖¶
- Paddle paddle >= 1.8.4
- Python >= 3.5
- PaddleX >= 1.2.2
安装的相关问题参考PaddleX安装
下载PaddleX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
cd PaddleX
git checkout release/1.3
该案例所有脚本均位于PaddleX/examples/change_detection/
,进入该目录:
cd PaddleX/examples/change_detection/
数据准备¶
本案例使用Daifeng Peng等人开放的Google Dataset, 该数据集涵盖了广州部分区域于2006年至2019年期间的房屋建筑物的变化情况,用于分析城市化进程。一共有20对高清图片,图片有红、绿、蓝三个波段,空间分辨率为0.55m,图片大小有1006x1168至4936x5224不等。
由于Google Dataset仅标注了房屋建筑物是否发生变化,因此本案例是二分类变化检测任务,可根据实际需求修改类别数量即可拓展为多分类变化检测。
本案例将15张图片划分入训练集,5张图片划分入验证集。由于图片尺寸过大,直接训练会发生显存不足的问题,因此以滑动窗口为(1024,1024)、步长为(512, 512)对训练图片进行切分,切分后的训练集一共有743张图片。以滑动窗口为(769, 769)、步长为(769,769)对验证图片进行切分,得到108张子图片,用于训练过程中的验证。
运行以下脚本,下载原始数据集,并完成数据集的切分:
python prepare_data.py
切分后的数据示意如下:
注意:
- tiff格式的图片PaddleX统一使用gdal库读取,gdal安装可参考gdal文档。若数据是tiff格式的三通道RGB图像,如果不想安装gdal,需自行转成jpeg、bmp、png格式图片。
- label文件需为单通道的png格式图片,且标注从0开始计数,标注255表示该类别不参与计算。例如本案例中,0表示
unchanged
类,1表示changed
类。
模型训练¶
由于数据量较小,分割模型选择较好兼顾浅层细节信息和深层语义信息的UNet模型。运行以下脚本,进行模型训练:
python train.py
本案例使用0,1,2,3号GPU卡完成训练,可根据实际显存大小更改训练脚本中的GPU卡数量和train_batch_size
的设置值,按train_batch_size
的调整比例相应地调整学习率learning_rate
,例如train_batch_size
由16减少至8时,learning_rate
则由0.1减少至0.05。此外,不同数据集上能获得最优精度所对应learning_rate
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尝试调整。
也可以跳过模型训练步骤,直接下载预训练模型进行后续的模型评估和预测:
wget https://bj.bcebos.com/paddlex/examples/change_detection/models/google_change_det_model.tar.gz
tar -xvf google_change_det_model.tar.gz
模型评估¶
在训练过程中,每隔10个迭代轮数会评估一次模型在验证集的精度。由于已事先将原始大尺寸图片切分成小块,相当于使用无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方式,最优模型精度:
mean_iou | category__iou | overall_accuracy | category_accuracy | category_F1-score | kappa |
---|---|---|---|---|---|
84.24% | 97.54%、70.94% | 97.68% | 98.50%、85.99% | 98.75%、83% | 81.76% |
category分别对应unchanged
和changed
两类。
运行以下脚本,将采用有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方式,重新评估原始大尺寸图片的模型精度,此时模型精度为:
mean_iou | category__iou | overall_accuracy | category_accuracy | category_F1-score | kappa |
---|---|---|---|---|---|
85.33% | 97.79%、72.87% | 97.97% | 98.66%、87.06% | 98.99%、84.30% | 83.19% |
python eval.py
滑动窗口预测接口说明详见API说明,已有的使用场景可参考RGB遥感分割案例。可根据实际显存大小修改评估脚本中tile_size
,pad_size
和batch_size
。
模型预测¶
执行以下脚本,使用有重叠的滑动预测窗口对验证集进行预测。可根据实际显存大小修改评估脚本中tile_size
,pad_size
和batch_size
。
python predict.py
预测可视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工业质检¶
案例重构中
介绍¶
PaddleX可视化客户端基于PaddleX开发的可视化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套件,目前支持训练视觉领域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和语义分割四大任务,同时支持模型裁剪、模型量化两种方式压缩模型。开发者以点选、键入的方式快速体验深度学习模型开发的全流程。可以作为您提升深度学习模型开发效率的工具。
PaddleX GUI 当前提供Windows,Mac,Ubuntu三种版本一键绿色安装的方式。请至飞桨官网: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paddle/paddleX 下载您需要的版本。
功能¶
PaddleX可视化客户端是PaddleX API的衍生品,它在集成API功能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了可视化分析、评估等附加功能,致力于为开发者带来极致顺畅的开发体验。其拥有以下独特的功能:
全流程打通¶
PaddleX GUI覆盖深度学习模型开发必经的 数据处理 、 超参配置 、 模型训练及优化 、 模型发布 全流程,无需开发一行代码,即可得到高性能深度学习推理模型。
数据集智能分析¶
详细的数据结构说明,并提供 数据标签自动校验 。支持 可视化数据预览 、 数据分布图表展示 、 一键数据集切分 等实用功能
自动超参推荐¶
集成飞桨团队长时间产业实践经验,根据用户选择的模型类别、骨架网络等,提供多种针对性优化的 预训练模型 ,并 提供推荐超参配置 ,可 一键开启多种优化策略
可视化模型评估¶
集成 可视化分析工具:VisualDL , 以线性图表的形式展示acc、lr等关键参数在训练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提供 混淆矩阵 等实用方法,帮助快速定位问题,加速调参。模型评估报告一键导出,方便项目复盘分析。
模型裁剪及量化¶
一键启动模型裁剪、量化,在不同阶段为开发者提供模型优化的策略,满足不同环境对模型性能的需求。
预训练模型管理¶
可对历史训练模型进行保存及管理,未进行裁剪的模型可以保存为预训练模型,在后续任务中使用。
可视化模型测试¶
客户端直接展示模型预测效果,无需上线即可进行效果评估
模型多端部署¶
点选式选择模型发布平台、格式,一键导出预测模型,并匹配完善的模型预测部署说明文档,贴心助力产业端到端项目落地
下载安装¶
下载地址: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paddlex
安装推荐环境¶
- 操作系统:
- Windows 10;
- Mac OS 10.13+;
- Ubuntu 18.04(Ubuntu暂只支持18.04);
注:处理器需为x86_64架构,支持MKL。
- 训练硬件:
- GPU(仅Windows及Linux系统):推荐使用支持CUDA的NVIDIA显卡,例如:GTX 1070+以上性能的显卡;Windows系统X86_64驱动版本>=411.31;Linux系统X86_64驱动版本>=410.48;显存8G以上;
- CPU:PaddleX当前支持您用本地CPU进行训练,但推荐使用GPU以获得更好的开发体验。
- 内存:建议8G以上
- 硬盘空间:建议SSD剩余空间1T以上(非必须)
注:PaddleX在Mac OS系统只支持CPU训练。Windows系统只支持单GPU卡训练。
使用方法¶
注:如果你的系统是 Mac OS 10.15.5及以上,在双击客户端icon后,需要在Terminal中执行 sudo xattr -r -d com.apple.quarantine /Users/username/PaddleX ,并稍等几秒来启动客户端,其中 /Users/username/PaddleX 为您保存PaddleX的文件夹路径
准备和导入数据¶
第一步: 准备数据 在开始模型训练前,您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将数据标注为相应的格式。目前PaddleX支持【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实例分割】四种任务类型。开发者可以参考PaddleX使用文档中的2.数据准备-数据标注来进行数据标注和转换工作。 如若开发者自行准备数据,请注意数据格式与PaddleX支持四种数据格式是否一致。
第二步:导入的据集
①数据标注完成后,您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将数据和标注文件,按照客户端提示更名并保存到正确的文件中。
②在客户端新建数据集,选择与数据集匹配的任务类型,并选择数据集对应的路径,将数据集导入。
③选定导入数据集后,客户端会自动校验数据及标注文件是否合规,校验成功后,您可根据实际需求,将数据集按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
④您可在「数据分析」模块按规则预览您标注的数据集,双击单张图片可放大查看。
创建项目和任务¶
第一步:创建项目
① 在完成数据导入后,您可以点击「新建项目」创建一个项目。
② 您可根据实际任务需求选择项目的任务类型,需要注意项目所采用的数据集也带有任务类型属性,两者需要进行匹配。
第二步:项目开发
① 数据选择:项目创建完成后,您需要选择已载入客户端并校验后的数据集,并点击下一步,进入参数配置页面。
② 参数配置:主要分为模型参数、训练参数、优化策略三部分。您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模型结构、骨架网络及对应的训练参数、优化策略,使得任务效果最佳。
任务模型训练¶
参数配置完成后,点击启动训练,模型开始训练并进行效果评估。
① 训练可视化:在训练过程中,您可通过VisualDL查看模型训练过程参数变化、日志详情,及当前最优的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指标。模型在训练过程中通过点击”中止训练”随时中止训练过程。
模型训练结束后,可选择进入『模型剪裁分析』或者直接进入『模型评估』。
模型训练是最容易出错的步骤,经常遇到的原因为电脑无法联网下载预训练模型、显存不够。训练检测模型\实例分割模型对于显存要求较高,建议用户通过在Windows/Mac/Ubuntu的命令行终端(Windows的Cmd命令终端)执行nvidia-smi
命令查看显存情况,请不要使用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查看。
任务模型裁剪训练¶
此步骤可选,模型裁剪训练相对比普通的任务模型训练,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需要在正常任务模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模型裁剪分类』和『模型裁剪训练』两个步骤。
裁剪过程将对模型各卷积层的敏感度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各参数对模型效果的影响进行不同比例的裁剪,再进行精调训练获得最终裁剪后的模型。裁剪训练后的模型体积,计算量都会减少,并且可以提升模型在低性能设备的预测速度,如移动端,边缘设备,CPU。
在可视化客户端上,用户训练好模型后,在训练界面,
- 首先,点击『模型裁剪分析』,此过程将会消耗较长的时间
- 接着,点击『开始模型裁剪训练』,客户端会创建一个新的任务,无需修改参数,直接再启动训练即可
模型效果评估¶
在模型评估页面,您可查看训练后的模型效果。评估方法包括混淆矩阵、精度、召回率等。
您还可以选择『数据集切分』时留出的『测试数据集』或从本地文件夹中导入一张/多张图片,将训练后的模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您可决定是否将训练完成的模型保存为预训练模型并进入模型发布页面,或返回先前步骤调整参数配置重新进行训练。
模型发布¶
当模型效果满意后,您可根据实际的生产环境需求,选择将模型发布为需要的版本。
如若要部署到移动端/边缘设备,对于部分支持量化的模型,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量化。量化可以压缩模型体积,提升预测速度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以issue的形式,或加入PaddleX官方QQ群(1045148026)直接反馈您的问题和需求
PaddleX客户端常见问题¶
1. 训练出错,提示『训练任务异常中止,请查阅错误日志具体确认原因』?¶
请按照以下步骤来查找原因
- 1.首先根据提示,找到错误日志,根据日志提示判断原因
- 2.如无法确定原因,测a)尝试重新训练,看是否能正常训练; b)调低batchsize(同时按比例调低学习率)排除是否是显存不足原因导致
- 3.如第2步仍然失败,请前往GitHub提ISSUE,a) 描述清楚问题 b) 贴上训练参数截图 c) 附上错误日志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issues
- 4.如无Github帐号,则可加QQ群1045148026在线咨询工程师(咨询时请附上出错日志)
2. 没有使用GPU,使用CPU,错误日志仍然提示”cuda error”¶
部分Windows机型由于GPU型号或驱动较老,导致训练时无法使用GPU,还会导致使用不了CPU,针对此情况,可采取如下方式解决
- 1.在PaddleX客户端安装目录下,删除”paddle”文件夹
- 2.下载paddlepaddle-cpu(压缩文件可在百度网盘下载,提取码iaor,约57M),下载解压后,将目前中的paddle文件夹拷贝至PaddleX客户端安装目录下即可
- 3.重新启动PaddleX客户端,替换后客户端仅支持使用CPU训练模型
3. 如何升级PaddleX客户端¶
PaddleX客户端目前需用户手动下载最新版升级,旧版本可直接删除原安装目录即可。升级前请备份好工作空间下的3个workspace.*.pb文件,避免升级过程可能导致项目信息丢失。
PaddleX更新历史和下载地址: 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paddlex/download
4. 如何卸载PaddleX客户端¶
客户端安装本质只是解压文件到相应目录,因此卸载直接删除安装目录和桌面快捷方式即可。
5. 使用客户端训练检测模型在测试图片中出现很多目标框,甚至同一物体上出现多个目标框¶
目标检测模型和实例分割模型,在模型预测阶段,会将所有可能的目标都输出,对于输出,我们需要可以按如下方式来处理
- 1.观察预测出来的各个目标框,各框上应该还同时包含相应框的置信度分数
- 2.设定一个threshold,过滤掉低置信度的目标框 上面两个步骤,在客户端的评估界面,我们可以手动输入threshold后,重新再预测;而对于在实际使用,例如Python预测部署,则根据得到结果中的’score’进行过滤
6. 使用CPU训练时,如何设置CPU_NUM多CPU卡进行训练¶
Windows平台上由于缺少NCCL库,无法使用多GPU或多CPU训练。而对于v1.1.5版本及以下版本,当前无法设置多CPU进行训练(v1.1.5版本及以下版本,请勿在环境变量中设置CPU_NUM,可能会导致无法使用CPU进行模型训练)
7. 如何查看GPU的使用情况¶
Windows/Linux上都可以在打开命令终端后(Windows为CMD命令行)后,输入nvidia-smi命令查看GPU使用情况。不建议使用其它方式(如任务管理器等)。如若提示此命令不存在,可在网上搜索相应解决方法。
PaddleX RESTful¶
PaddleX RESTful是基于PaddleX开发的RESTful API。
对于开发者来说通过如下指令启动PaddleX RESTful服务,开启RESTful服务后可以通过下载Remote版本的GUI或者是web demo连接开启RESTful服务的服务端完成深度学习全流程开发。
同样您还可以根据RESTful API来开发自己的可视化界面。
`
paddlex_restful --start_restful --port 8081 --workspace_dir D:\Workspace
`
注意:请确保启动RESTful的端口未被防火墙限制
支持RESTful版本的GUI¶
支持RESTful版本的GUI是针对PaddleX RESTful开发的可视化客户端。开发者可以通过客户端连接开启RESTful服务的服务端,通过GUI远程的实现深度学习全流程:数据处理 、 超参配置 、 模型训练及优化 、 模型发布,无需开发一行代码,即可得到高性深度学习推理模型。
支持RESTful版本Web Demo¶
支持RESTful版本Web Demo是针对PaddleX RESTful开发的网页版可视化客户端。开发者可以通过Web Demo连接开启RESTful服务的服务端,远程实现深度学习全流程:数据处理 、 超参配置 、 模型训练及优化 、 模型发布,无需开发一行代码,即可得到高性深度学习推理模型。
PaddleX RESTful API 二次开发¶
开发者可以使用PaddleX RESTful API 进行二次开发,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发可视化界面
介绍与使用¶
PaddleX RESTful是基于PaddleX开发的RESTful API。
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通过如下指令启动PaddleX RESTful服务
paddlex_restful --start_restful --port [端口号] --workspace_dir [工作空间地址]
对于设置workspace在HOME目录的wk文件夹下,RESTful服务端口为8080的命令参考如下:
注意:请确保启动RESTful的端口未被防火墙限制
开启RESTful服务后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 通过下载基于RESTful API的GUI连接开启RESTful服务的服务端,实现远程深度学习全流程开发。
- 通过使用web demo连接开启RESTful服务的服务端,实现远程深度学习全流程开发。
- 根据RESTful API来开发您自己个性化的可视化界面。
PaddleX Remote GUI¶
PaddleX Remote GUI是针对PaddleX RESTful开发的可视化客户端。开发者可以通过客户端连接开启RESTful服务的服务端,通过GUI实现深度学习全流程:数据处理 、 超参配置 、 模型训练及优化 、 模型发布,无需开发一行代码,即可得到高性深度学习推理模型。
PaddleX Web Demo¶
PaddleX Web Demo是针对PaddleX RESTful开发的Web可视化客户端。Wed demo传送门
PaddleX RESTful API 二次开发¶
开发者可以使用PaddleX RESTful API 进行二次开发,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发可视化界面,详细请参考以下文档
二次开发简介¶
如图,PaddleX RESTful主要由数据集(dataset),项目(project),任务(task),模型(model)组成。上述模块数据保存在指定的工作空间(workspace)内,相应的结构化信息通过protobuf保存,workspace的protobuf消息定义。
说明:后续RESTful API通过[HTTP request method] url
来表示
流程介绍¶
对于通过RESTtful接口来进行二次开发,主要的流程如下:
- 1):指定工作空间启动restful服务
- 2):创建、导入并切分数据到数据集
- 3):创建项目,绑定数据集到该项目,并根据项目类型获取训练的默认参数
- 4):根据默认参数,在该项目下创建训练任务,调整参数(非必要),开始训练模型
- 5):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裁剪、评估、测试(非必要)
- 6):保存或者发布训练好的模型
工作空间¶
通过如下命令启动PaddleX的RESTful服务,同时会初始化工作空间,初始化工作空间主要做载入工作空间内已有的数据集、项目等模块的信息。初始化工作空间后就可以正常调用其他的RESTful API,所有新建的数据集、项目等数据都会保存在此工作空间目录下面
paddlex_restful --start_restful --port [端口号] --workspace_dir [工作空间目录]
数据集¶
可以通过调用”[post] /dataset”接口创建数据集、创建数据集后会在工作空间内创建相应的文件夹,按照workspace protobuf定义的变量保存数据集信息。创建数据集后可以通过”[put] \dataset”接口导入数据集,目前仅支持从路径导入并且数据集需储存在后端服务器。目前支持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与实例分割四种数据集,具体格式如下
语义分割¶
如图所示
- 图片文件名需要为”JPEGImages”,标签文件夹命名需要为”Annotations”
- 图片格式支持png,jpg,jpeg,bmp格式
- 标注需要与图片像素严格保持一一对应,格式只可为png。每个像素值需标注为[0,255]区间从0开始依序递增整数ID,除255外,标注ID值的增加不能跳跃。其中255表示模型中需忽略的像素,0为背景类标注。
- (可选)可以提供一份命名为”labels.txt”的包含所有标注名的清单
项目¶
可以通过调用”[post] /project”接口创建项目,目前支持的项目类型有分类(classification)、检测(detection)、语义分割(segmentation)、实例分割(instance_segmentation)。对于新建的项目首先需要绑定项目类型对应的数据集,通过”[post] \workspace”可以实现;然后便可以在项目下创建任务,进行一系列任务相关的操作。
任务¶
在创建项目后,首先需要通过”[get] /project/task/params”获得默认的训练参数,可以通过调用”[post] /project/task”接口在项目中创建任务,创建好任务后可以通过API实现以下功能:
- 训练(train):进行模型的训练
- 裁剪(prune):对训练好的模型模型进行裁剪
- 评估(eval):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
- 预测(predict):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目前仅支持单张图片的预测
模型¶
目前PaddleX RESTful API支持将训练评估后的模型保存为预训练模型、导出inference模型、导出Padlle-Lite模型、同时能支持模型的量化,可以通过调用”[post] /model接口来完成这些功能
快速开始¶
环境依赖¶
- paddlepaddle-gpu/paddlepaddle
- paddlex
- pycocotools
服务端启动PaddleX RESTful服务¶
paddlex_restful --start_restful --port [端口号] --workspace_dir [工作空间目录]
客户端请求服务端¶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s://127.0.0.1:5000"
- url为实际服务端ip与端口
- 所有的请求,通过ret.status_code是否为200,判断是否正确给Server执行
- 在status_code为200的前提下,如果ret.json()[’status’]为-1,则表明出错,出错信息在ret.json()[’message’]里面,如果执行成功, status是1
创建一个PaddleX的训练任务¶
下面介绍如何通过API完成模型的训练、评估、预测与导出,对于每个RESTful API的详细介绍请参考API 接口文档,对于示例中用到自定的数据结构请参考数据结构
流程¶
对于通过RESTful API创建一个PaddleX的训练任务的主要流程如下
- 1):创建并导入数据集
- 2):创建项目并绑定数据集
- 3):获取参数并创建任务
- 4):开始训练
- 5):评估任务
- 6):导出模型
数据集操作¶
# dataset_type: 支持"detection"/"classification"/"segmentation"/"instance_segmentation"
params = {"name": "我的第一个数据集", "desc": "这里是数据集的描述文字", "dataset_type": "detection"}
ret = requests.post(url+"/dataset", json=params)
#获取数据集id
did = ret.json()['id']
# 导入数据集
params = {'did' : did, 'path' : '/path/to/dataset'}
ret = requests.put(url+"/dataset", json=params)
# 数据集导入是一个异步操作,可以通过不断发送请求,获取导入的状态
params = {"did": did}
ret = requests.get(url+"/dataset", json=params)
#导入状态获取,其中DatasetStatus为自定义枚举标量,用来表示数据集的状态,具体定义请参考数据结构部分
import_status = DatasetStatus(ret.json['dataset_status'])
if import_status == DatasetStatus.XCOPYDONE:
print("数据集导入成功")
elif import_status == DatasetStatus.XCOPYING:
print("数据集正在导入中")
elif import_status == DatasetStatus.XCHECKFAIL:
print("数据集格式校验未通过,请确定数据集格式是否正确)
# 当数据集导入成功后,可以对数据集进行切分
# 切分数据集按照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为:6:2:2的形式切分
params = {'did' : did, 'val_split' : 0.2 , 'test_split' : 0.2}
ret = requests.put(url+"/dataset/split', json=params)
#切分数据集后需要获取具体切分情况
params = {'did': did}
ret = requests.get(url+"/dataset/details', json=params)
#获取切分情况
dataset_details = ret.json()
项目操作¶
创建项目¶
# project_type: 支持detection/classification/segmentation/instance_segmentation
params = {'name': '项目名称', 'desc': '项目描述文字', 'project_type' : 'detection'}
ret = requests.post(url+'/project', json=params)
# 获取项目id
pid = ret.json['pid']
绑定数据集¶
# 修改project中的did属性
# struct支持 project/dataset/task
params = {'struct': 'project', 'id': pid, 'attr_dict': {'did':did}}
ret = requests.put(url+'/workspace', json=params)
获取训练默认参数¶
params = {"pid", "P0001"}
ret = requests.get(url+"/project/task/parmas", json=params)
#获取默认训练参数
train_params = ret.json()['train']
任务操作¶
创建任务¶
#将训练参数json化
params_json = json.dumps(train_params)
#创建任务
params = {'pid': 'P0001', 'train':params_json}
ret = requests.post(url+'/task', json=params)
#获取任务id
tid = ret.json()['tid']
启动训练任务¶
params = {'tid' : tid}
ret = requests.post(url+'/project/task/train', json=params)
#训练任务是一个后台异步操作,可通过如下操作,获取任务训练的最新状态
params = {'tid' : 'T0001', 'type': 'train'}
ret = requests.get(url+'/project/task/metrics', json=params)
ret.json()获取返回值:
{'status': 1, 'train_log': 训练日志}
停止训练任务¶
通过如下操作,停止正在训练的任务
params = {'tid': tid, 'act': 'stop'}
ret = requests.put(url+'/project/task/train', json=params)
获取训练任务信息¶
params = {'tid': tid, 'type': 'train'}
ret = requests.get(url+'/project/task/metrics', json=params)
#任务训练信息
train_log = ret.json()['train_log']
创建一个评估任务,并获取评估结果¶
#获取任务状态
params = {'tid': tid}
ret = requests.get(url+'/project/task', json=params)
#判断是否训练完成
if TaskStatus(ret.json()['task_status']) == TaskStatus.XTRAINDONE:
#创建一个评估任务,可以指定score_thresh
params = {'tid': tid, 'score_thresh', 0.3}
ret = requests.post(url+'/project/task/evaluate', json=params)
#获取评估任务状态
import time
while:
params = {'tid': tid}
ret = requests.get(url+'/project/task/evaluate', json=params)
#判断是否评估完成
if TaskStatus(ret.json()['evaluate_status']) == TaskStatus.XEVALUATED:
break
else:
time.sleep(1)
#获取评估结果
result = ret.json()['result']
使用模型进行预测¶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预测图片路径
img_path = '/path/to/img'
params = dict()
#base64编码
with open(img_path, 'rb') as f:
base64_data = base64.b64encode(f.read())
base64_str = str(base64_data,'utf-8')
params['image_data'] = base64_str
params['tid'] = tid
#单张推理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predict', json=params)
#获取结果保存地址
result_path = ret.json()['path']
#判断是否预测完成
while:
params = {'tid': tid}
ret = requests.get(url+'/project/task/predict', json=params)
#判断是否评估完成
if PredictStatus(ret.json()['predict_status']) == PredictStatus.XPREDONE:
break
else:
time.sleep(1)
# 获取结果
params = {'path' : result_path}
ret = requests.get(url+'/file', json=params)
#图片based64数据
img_data = ret.json()['img_data']
#转换为numpy数据
img_data = base64.b64decode(img_data)
img_array = np.frombuffer(img_data, np.uint8)
img = cv2.imdecode(img_array, cv2.COLOR_RGB2BGR)
导出inference模型¶
#导出inference模型
#保存地址
save_dir = '/path/to/save/inference/model'
params = {'tid': tid ,'type': 'inference', 'save_dir' : save_dir}
ret = requests.post(url+'/project/task/export', json=params)
#workspace创建inference模型信息
params = {'pid' : pid, 'tid': tid, 'name': 'my_inference_model', 'type': 'exported', 'path' : save_dir, 'exported_type': 0}
ret = requests.post(url+'/model', json=params)
RestFUL API 参考文档¶
API 总览¶
图片包含目前PaddleX RESTful模块提供所有的RESTful API:
- /workspace: 工作空间相关
- /dataset:数据集操作
- /project: 项目操作
- /project/task: 任务相关操作
- /model: 模型相关操作
- /file: 文件传输
- /demo: 示例
API 接口文档¶
说明:
- 后续例子中HTTP请求通过requests完成,url代表运行PaddleX RESTful服务的主机ip与端口号
- 所有的请求,通过ret.status_code是否为200,判断是否正确给Server执行
- 在status_code为200的前提下,如果ret.json()[’status’]为-1,则表明出错,出错信息在ret.json()[’message’]里面,如果执行成功, status是1
/workspace [GET,PUT]¶
主要是对工作空间的结构化信息进行操作,包括修改合和获取工作空间中数据集、项目、任务的属性
- GET请求:获取workspace中数据集、项目、任务、模型的属性
- PUT请求:修改workspace中数据集、项目、任务、模型的属性,对于创建项目之后我们需求通过该接口将数据集与项目绑定才能进行训练任务 对于可以获取和修改的属性请参考Protobuf结构化数据
methods=='GET':获取工作目录中项目、数据集、任务的属性
Args:
struct(str):结构类型,可以是'dataset', 'project'或'task',
id(str):结构类型对应的id
attr_list(list):需要获取的属性的列表
Return:
status
if Not Args:
'dirname' : RESTful服务初始化时指定的工作目录
else:
attr(dict):key为属性,value为属性的值
Example:
#获取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对应的path的值
params = {'struct': 'task', 'id': 'T0001', 'attr_list': ['path']}
ret = requests.get(url + '/workspace', json=params)
if (ret.json()['status'] == 1):
task_path = ret.json()['attr']['path']
else:
print("failed to get path)
methods=='PUT':修改工作目录中项目、数据集、任务的属性
Args:
struct(str):结构类型,可以是'dataset', 'project'或'task'
id(str):结构类型对应的id
attr_dict(dict):key:需要修改的属性,value:需要修改属性的值
Return:
status
Example
#为id为'P0001'的项目绑定id为'D0001'的数据集
attr_dict = {'did': 'D0001'}
params = {'struct': 'project', 'id': 'P0001', 'attr_dict': attr_dict}
ret = requests.post(url + '/workspace', json=params)
/dataset [GET,POST,PUT,DELETE]¶
对数据集进行操作,包括创建、导入、查询、删除数据集的功能
- POST请求:创建数据集,创建时需要指定数据集类型可以是[’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segmentation’,’instance_segmentation’]中的一种
- GET请求:创建好数据集后,可以通过GET请求获取数据集信息,目前支持获取单个或者所有数据集的信息
- PUT请求:导入数据集,创建数据集后并没有真实的数据与数据集关联,需要通过导入功能,将数据导入到工作空间内,需要导入的数据集必须按照
- DELETE:删除一个数据集DatasetStatus定义了数据集状态,具体请参考数据集状态变量
methods=='GET':获取所有数据集或者单个数据集的信息
Args:
did(str, optional):数据集id(可选),如果存在就返回数据集id对应数据集的信息
Ruturn:
status
if 'did' in Args:
id(str):数据集id,
dataset_status(int):数据集状态(Dataset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message(str):数据集状态信息
attr(dict):数据集属性
else:
datasets(list):所有数据集属性的列表
Example1:
#获取数据集id为'D0001'数据集的信息
params = {'did': 'D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dataset', json=params)
#状态码转换为Enum类型
ret.json()['dataset_status'] = DatasetStatus(ret.json()['dataset_status'])
Example2:
#获取所有数据集信息
ret = requests.get(url + '/dataset')
Ruturn中的自定数据结构:
数据集属性attr,为dict对于其中的key包括如下
attr{
'type'(str): 数据集类型
'id'(str): 数据集id
'name'(str): 数据集名字
'path'(str): 数据集路径
'desc'(str): 数据集描述
'create_time'(str): 数据集创建时间
'pids'(list): 数据集绑定的项目列表
}
所有数据集属性datasets,为list,dataset_list[idx]包含:
dataset_list[idx]{
"id": 数据集id
"attr": 数据集属性
}
其中数据集属性attr,为dict对于其中的key包括如下,注意与获取单个数据集的属性区分
attr{
"type": 数据集类型,
"id": 数据集id,
"name": 数据集名字,
"path": 数据集路径,
"desc": 数据集描述,
"create_time": 数据集创建时间
'dataset_status': 数据集状态(Dataset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message' : 数据集状态信息
}
methods=='POST':创建一个新的数据集
Args:
name(str):数据集名字
desc(str):数据集描述
dataset_type(str):数据集类型,可以是['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segmentation','instance_segmentation']
Return:
did(str):数据集id
status
Example:
#新建一个分类数据集
params = {'name' : '我的数据集', 'desc' : '数据集描述', 'dataset_type' : 'classification'}
ret = requests.post(url + '/dataset', json=params)
#获得数据集id
did = ret.json()['did']
methods=='PUT':异步,向数据集导入数据,支持分类、检测、语义分割、实例分割、摇杆分割数据集类型
Args:
did(str):数据集id
path(str):数据集路径
Return:
status
Example:
#为id为'D0001'的数据集导入数据集
params = {'did':'D0001', 'path':'/path/to/dataset'}
ret = requests.put(url + '/dataset', json=params)
methods=='DELETE':删除已有的某个数据集
Args:
did(str):数据集id
Return:
status
Example:
#删除数据集id为'D0001'的数据集
params = {'did':'D0001'}
ret = requests.delete(url + '/dataset', json=params)
/dataset/split [PUT]¶
按照比例切分一个已经导入数据的数据集
methods=='PUT':切分某个数据集
Args:
did(str):数据集id
val_split(float): 验证集比例
test_split(float): 测试集比例
Return:
status
Example:
#按照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7:2:1的形式切分D0001数据集
params = {'did':'D0001', 'val_split': 0.2, 'test_split': 0.1}
ret = requests.put(url + '/dataset/split', json=params)
/dataset/details [GET]¶
获取切分后数据集的具体信息
methods=='GET':获取某个数据集的详细信息
Args:
did(str):数据集id
Return:
details(dict):数据集详细信息,
status
Example:
#获取数据集id为'D0001'的数据集的详细信息
params = {'did':'D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dataset/details', json=params)
Ruturn中的自定数据结构:
数据集详细信息(details),其中的key包括如下:
details{
'file_info'(dict): 全量数据集文件与标签映射表,key:图片相对于数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value:标签文件相对于数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label_info'(dict): 标签与全量数据集文件映射表,key:标签的类别;value:标签文件相对于数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labels'(list): 标签列表
'train_files'(list): 训练集文件列表,相对于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val_files'(list): 验证集文件列表,相对于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test_files'(list): 测试集文件列表,相对于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class_train_file_list(dict)':类别与训练集映射表,key为类别、value为训练图片相对于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class_val_file_list(dict)':类别与评估集映射表,key为类别、value为评估图片相对于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class_test_file_list(dict)':类别与测试集映射表,key为类别、value为测试图片相对于据集地址的相对路径
}
/file [GET]¶
#用于文件传输,目前支持图片、xml格式文件、log或者txt格式文件,对于图片文件如果带有did参数则会返回带可视化label的图片数据
methods=='GET':获取服务端的文件,目前支持图片、xml格式文件、log文件
Args:
'path'(str):文件在服务端的路径
'did'(str, optional):可选,数据集id仅在文件为图片时有效。若存在返回图片带label可视化。注意当前不支持分类数据集数据的标注可视化
Return:
#数据为图片
img_data(str): base64图片数据
status
#数据为xml文件
ret:数据流
#数据为log或者txt文件
ret:json数据
Example1:
#获取图片,目前支持的图片格式有:
#{'JPEG', 'jpeg', 'JPG', 'jpg', 'BMP', 'bmp', 'PNG', 'png'}
#图片通过based64编码
params = {'path' : '/path/to/img'}
ret = requests.get(url + '/file', json=params)
#图片数据
img_data = base64.b64decode(ret.json()['img_data'])
#图片解码
#opencv
img_array = np.frombuffer(img_data, np.uint8)
img = cv2.imdecode(img_array, cv2.COLOR_RGB2BGR)
#PIL
img = Image.open(BytesIO(img_data))
Example2:
#获取xml数据
params = {'path' : '/path/to/xml'}
ret = requests.get(url + '/file', json=params)
#xml数据
xml_file = ret.text
/project [GET,POST,DELETE]¶
项目相关操作,包括创建、删除、查询项目
- POST请求:创建一个项目,支持分类、检测、语义分割、实例分割
- GET请求:查询已经创建项目中的信息,可以是单个项目或者是所有项目
- DELETE:删除一个项目,同时会删除项目里面所有task
methods=='GET':获取指定项目id的信息
Args:
'id'(str, optional):项目id,可选,如果存在就返回项目id对应项目的信息
Return:
status,
if 'id' in Args:
attr(dict):项目属性
else:
projects(list):所有项目属性
Example1:
#获取id为P0001项目的信息
params = {'id' : 'P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 json=params)
Example2:
#获取所有项目信息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 json=params)
Ruturn中的自定数据结构:
单个项目属性attr(dict){
id(str):项目id,
name(str):项目名字,
desc(str):项目描述,
type(str):项目类型,
did(str):项目绑定的数据集id,
path(str):项目在服务端的路径,
create_time(str):项目创建时间,
tasks(list):项目中包含所有任务的任务状态变量的int值
}
多个项目的属性projects(list),对于list里面每一个元素表示了单个项目属性的字典project其数据结构如下
project(dict){
id(str):项目id,
attr(dict):项目属性字典,与单个项目属性一致
}
methods=='POST':创建一个项目
Args:
name(str): 项目名
desc(str):项目描述
project_type(str):项目类型
Return:
pid(str):项目id
status
Example:
#创建一个新的项目,project_type支持{'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segmentation', 'instance_segmentation'}
params = {'name' : '分类项目','desc': '一个新的项目','project_type' : 'classification'}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 json=params)
#获取项目id
pid = ret.json()['pid']
methods=='DELETE':删除一个项目,以及项目相关的task
Args:
pid(str):项目id
Return:
status
Example:
#删除id为'P0001'的项目
params = {'pid' : 'P0001'}
ret = requests.delete(url + '/project', json=params)
/project/task [GET,POST,DELETE]¶
任务相关,创建、获取、删除任务
- POST请求:创建一个任务可以是训练任务也可以是剪裁任务,剪裁任务需要指定parent_id
- GET请求: 获取单个任务、单个项目内所有任务、所有任务的信息,当tid存在时返回指定任务的信息,如果任务状态(TaskStatus)显示任务停止可以通过resume查询任务是否可以恢复训练以及保存的最大epoch;当pid存在时返回该项目下面所有任务信息
- DELETE请求:删除任务TaskStatus定义了任务状态,具体请参考任务状态变量
methods=='GET':#获取某个任务的信息或者所有任务的信息
Args:
tid(str, optional):任务id,可选,若存在即返回id对应任务的信息
resume(str, optional):获取是否可以恢复训练的状态,可选,需在存在tid的情况下才生效
pid(str, optional):项目id,可选,若存在即返回该项目id下所有任务信息
Return:
status
if 'tid' in Args:
task_status(int):任务状态(Task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message(str):任务状态信息
type(str):任务类型包括{'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segmentation', 'instance_segmentation'}
resumable(bool):仅Args中存在resume时返回,任务训练是否可以恢复
max_saved_epochs(int):仅Args中存在resume时返回,当前训练模型保存的最大epoch
else:
tasks(list):所有任务属性
Example1:
#获取任务id为"T0001"的信息
params = {'tid' : 'T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 json=params)
Example2:
#获取所有任务的信息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
Ruturn中的自定数据结构:
所有任务属性(tasks),任务属性attr(dict)的list
attr{
'id'(str): 任务id
'name'(str): 任务名字
'desc'(str): 任务详细描述
'pid'(str): 任务所属的项目id
'path'(str): 任务在工作空间的路径
'create_time'(str): 任务创建时间
'status(int)':任务状态(Task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type(str)':任务类型包括{'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segmentation', 'instance_segmentation'}
}
methods=='POST':#创建任务(训练或者裁剪)
Args:
pid(str):项目id
train(dict):训练参数
desc(str, optional):任务描述,可选
parent_id(str, optional):可选,若存在即表示新建的任务为裁剪任务,parent_id的值为裁剪任务对应的训练任务id
Return:
tid(str):任务id
status
Example:
#在P0001项目下创建一个任务
params = {'pid' : 'POOO1'}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
#获取任务id
tid = ret.json()['tid']
methods=='DELETE':#删除任务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status
Example:
#删除id为T0001的任务
params = {'tid' : 'T0001'}
ret = requests.delete(url + '/project/task')
/project/task/params [GET,POST]¶
获取和设置训练参数
- GET请求:获取已有的参数信息或者默认的参数信息,当tid存在时获取该任务已有的参数信息、当pid存在时获取该项目的推荐参数给该任务,在创建任务之前需要先获取默认参数
- POST请求:设置训练参数,用户修改训练参数后通过该接口设置训练参数,在workspace内会将训练参数保存为params.pkl文件
methods=='GET':#获取任务id对应的参数,或者获取项目默认参数
Args:
tid(str, optional):获取任务对应的参数
pid(str,optional):获取项目对应的默认参数
model_type(str,optional):pid存在下有效,对应项目下获取指定模型的默认参数
gpu_list(list,optional):pid存在下有效,默认值为[0],使用指定的gpu并获取相应的默认参数
Return:
train(dict):训练或者裁剪的参数
status
Example1:
获取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对应的参数
params = {'tid' : 'T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params',json=params)
Example2:
获取项目id为P0001的检测项目,PPYOLO模型的默认参数
params = {'pid' : 'P0001', 'model_type' : 'PPYOLO'}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params',json=params)
#获取参数dict
train_dict = ret.json()['train']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params',json=params)
methods=='POST':#设置任务参数,将前端用户设置训练参数dict保存在后端的pkl文件中
Args:
tid(str):任务id
train(dict):训练参数
Return:
status
Example:
#设置训练参数
params = {'tid': 'T0001', 'train': train_dict}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params',json=params)
/project/task/train [POST,PUT]¶
任务训练(包括剪裁任务训练),主要是启动和停止任务,需要先设置好训练参数 -POST请求:启动一个训练任务,异步操作,启动前需要设置好训练的参数 -PUT请求:暂停一个训练任务或者重启一个暂停的训练任务,重启训练任务可以设置重启的epoch数
methods=='POST':#异步,启动训练或者裁剪任务
Args:
tid(str):任务id
eval_metric_loss(int,optional):可选,裁剪任务时可用,裁剪任务所需的评估loss
Return:
status
Example:
#启动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的训练
params = {'tid':'T0001'}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train',json=params)
methods=='PUT':#改变任务训练的状态,即终止训练或者恢复训练
Args:
tid(str):任务id
act(str):[stop,resume]暂停或者恢复
epoch(int):(resume下可以设置)恢复训练的起始轮数
Return:
status
Example:
#停止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的训练
params = {'tid':'T0001', 'act': 'stop'}
ret = requests.put(url + '/project/task/train',json=params)
/project/task/prune [GET,POST,PUT]¶
创建、获取、停止剪裁任务分析;在启动剪裁任务训练之前需要通过此接口完成剪裁任务分析
- GET请求:获取剪裁任务状态信息
- POST请求:创建剪裁分析任务,异步操作
- PUT请求:停止正在进行的剪裁分析任务PruneStatus定义了裁剪分析任务状态,具体请参考裁剪分析状态变量
methods=='GET':#获取剪裁任务的状态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prune_status(int): 剪裁任务状态(Prune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status
Example:
#启动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的训练
params = {'tid':'T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prune',json=params)
methods=='POST':#异步,创建一个剪裁分析,对于启动剪裁任务前需要先启动剪裁分析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status
Example:
#对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启动剪裁分析任务
params = {'tid':'T0001'}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prune',json=params)
methods=='PUT':#改变裁剪分析任务的状态
Args:
tid(str):任务id
act(str):[stop],目前仅支持停止一个裁剪分析任务
Return
status
Example:
#停止T0001的任务的裁剪分析
params = {'tid':'T0001', 'act': 'stop'}
ret = requests.put(url + '/project/task/prune',json=params)
/project/task/evaluate [GET,POST]¶
创建、获取一个评估任务
- POST请求:创建一个评估任务,需要模型训练好后调用,异步操作
- GET请求: 获取评估任务的状态
methods=='GET':#获取模型评估的结果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evaluate_status(int): 任务状态(Task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message(str):描述评估任务的信息
result(dict):如果评估成功,返回评估结果的dict,否则为None
status
Example:
#获取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的评估数据
params = {'tid':'T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evaluate',json=params)
result = ret.json()['result']
methods=='POST':#异步,创建一个评估任务
Args:
tid(str):任务id
epoch(int,optional):需要评估的epoch,如果为None则会评估训练时指标最好的epoch
topk(int,optional):分类任务topk指标,如果为None默认输入为5
score_thresh(float):检测任务类别的score threshhold值,如果为None默认输入为0.5
overlap_thresh(float):实例分割任务IOU threshhold值,如果为None默认输入为0.3
Return:
status
Example:
#对任务id为T0001的分类任务进行评估,topk=5
params = {'tid':'T0001', 'epoch': None, 'topk': 5, 'score_thresh': None, 'overlap_thresh': None}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evaluate',json=params)
/project/task/evaluate/file [GET]¶
评估结果生成excel表格
- GET请求:评估完成的情况下,在服务器端生成评估结果的excel表格
methods=='GET':#评估结果生成excel表格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path(str):评估结果excel表格在服务器端的路径
message(str):提示信息
status
Example:
#任务id为T0001的任务在服务器端生成评估excel表格
params = {'tid': 'T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evaluate/file',json=params)
#显示保存路径
print(ret.json()['path'])
/project/task/metrics [GET]¶
获取训练、评估、剪裁的日志和敏感度与模型裁剪率关系图
- GET请求:通过type来确定需要获取的内容
methods=='GET':#获取日志数据
Args:
tid(str):任务id
type(str):可以获取日志的类型,[train,eval,sensitivities,prune],包括训练,评估,敏感度与模型裁剪率关系图,裁剪的日志
Return:
status
if type == 'train':
train_log(dict): 训练日志
elif type == 'eval':
eval_metrics(dict): 评估结果
elif type == 'sensitivities':
sensitivities_loss_img(dict): 敏感度与模型裁剪率关系图
elif type == 'prune':
prune_log(dict):裁剪日志
Example:
#获取训练日志
paramas = {'tid': 'T0002', 'type': 'train'}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metrics',json=params)
Ruturn中的自定数据结构:
train_log(dict){
eta: 剩余时间,
train_metrics: 训练指标,
eval_metircs: 评估指标,
download_status: 下载模型状态,
eval_done: 是否已保存模型,
train_error: 训练错误原因
}
/project/task/predict [GET, POST]¶
创建、查询、停止一个预测任务
- POST请求:创建一个预测任务、图片输入需要先进行base64编码、异步操作
- GET请求:获取预测任务的状态
- PUT请求:停止一个预测任务 PredictStatus定义了预测任务状态变量,具体请参考预测任务状态变量
methods=='GET':#获取预测状态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predict_status(int): 预测任务状态(Predict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message(str): 预测信息
status
Example:
#获取预测状态
paramas = {'tid': 'T0002'}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predict',json=params)
predict_status = PredictStatus(ret.json()['predict_status'])
methods=='POST':#创建预测任务,目前仅支持单张图片的预测
Args:
tid(str):任务id
image_data(str):base64编码的image数据
score_thresh(float,optional):可选,检测任务时有效,检测类别的score threashold值默认是0.5
epoch(int,float,optional):可选,选择需要做预测的ephoch,默认为评估指标最好的那一个epoch
Return:
path(str):服务器上保存预测结果图片的路径
status
Example:
#对一张图片进行预测并取回预测结果
import base64
import cv2
#对图片进行base64编码
img_path = 'path to img need to be predict'
f = open(img_path, 'rb')
base64_data = base64.b64encode(f.read())
base64_str = str(base64_data,'utf-8')
params[tid: 'T0001', 'image_data', base64_str]
#进行预测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predict',json=params)
result_path = ret.json()['path']
#判断预测是否完成
paramas = {'tid': 'T0001'}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predict',json=params)
predict_status = PredictStatus(ret.json()['predict_status'])
if (predict_status == PredictStatus.XPREDONE):
#取回预测结果图片
params = {'path' : result_path}
ret = requests.get(url + '/file',json=params)
img_data = ret.json()['img_data']
methods=='PUT':#停止一个预测任务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status
predict_status:评估的状态
/project/task/export [GET,POST,PUT]¶
创建、获取、停止模型装换或者导出、支持导出inference和lite的模型
- POST请求:创建模型导出,可以通过type确定导出inference模型还是lite模型
- GET请求:获取导出的结果日志、或者时导出状态
- PUT请求:停止模型的导出
methods=='GET':#获取导出模型的状态
Args:
tid(str):任务id
quant(str,optional)可选,[log,result],导出量模型导出状态,若值为log则返回量化的日志;若值为result则返回量化的结果
Return:
status
if quant == 'log':
quant_log(dict):量化日志
if quant == 'result'
quant_result(dict):量化结果
if quant not in Args:
export_status(int):模型导出状态(Predict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message(str):模型导出提示信息
Example:
#获取模型导出状态信息
params = {'tid':'T0002'}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export',json=params)
methods=='POST':#导出inference模型或者导出lite模型
Args:
tid(str):任务id
type(str):保存模型的类别[infer,lite],支持inference模型导出和lite的模型导出
save_dir(str):保存模型的路径
epoch(str,optional)可选,指定导出的epoch数默认为评估效果最好的epoch
quant(bool,optional)可选,type为infer有效,是否导出量化后的模型,默认为False
model_path(str,optional)可选,type为lite时有效,inference模型的地址
Return:
status
if type == 'infer':
save_dir:模型保存路径
if type == 'lite':
message:模型保存信息
Example:
#导出inference模型
params = {tid:'T0001', type:'infer', save_dir:'path to save', 'quant': False}
ret = requests.post(url + '/project/task/export',json=params)
methods=='PUT':#停止导出模型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export_status(int):模型导出状态(PredictStatus)枚举变量的值
message(str):停止模型导出提示信息
status
Example:
#停止导出模型
params = {tid:'T0001'}
ret = requests.put(url + '/project/task/export',json=params)
/project/task/vdl [GET]¶
打开任务的可视化分析工具(VisualDL)
- GET请求:打开任务的vdl
methods=='GET':#打开某个任务的可视化分析工具(VisualDL)
Args:
tid(str):任务id
Return:
url(str):vdl地址
status
Example:
#打开任务T0002的vdl
params = {tid:'T0002'}
ret = requests.get(url + '/project/task/vdl',json=params)
#获取打开vdl的url
url = ret.json()['url']
/system [GET]¶
获取系统信息包括CPU、GPU信息
- GET请求:获取系统信息、在paddlex启动restful时会自行调用此api、若需要使用GPU请确定已经安装好了pycuda包
methods=='GET':#获取系统GPU、CPU信息
Args:
type(str):[machine_info,gpu_memory_size]选择需要获取的系统信息
Return:
status
if type=='machine_info'
info(dict):服务端信息
if type=='gpu_memory_size'
gpu_mem_infos(list):GPU内存信息
Example1:
#获取服务器gpu与cpu信息
params = {'type': 'machine_info'}
ret = requests.get(url + 'system', json=params)
info = ret.json()['info']
Example2:
#获取服务器gpu显存信息
params = {'type': 'gpu_memory_size'}
ret = requests.get(url + 'system', json=params)
gpu_mem_infos = ret.json()['gpu_mem_infos']
#info(dict):服务端信息
info={
message(str):获取提示信息
cpu_num(int):cpu个数
gpu_num(int):gpu个数
sysstr(str):服务器系统信息
}
#gpu_mem_infos(list):GPU内存信息,对于list里面第i个元素表示第i个GPU的显存信息,包含:
free:可用显存
used:已经使用的显存
total:总共的显存
/demo [GET,POST,PUT]¶
创建、获取、删除demo项目,
- GET请求: 获取demo下载的进度
- POST请求: 下载和载入demo项目
- PUT请求: 停止下载demo项目
methods=='GET':#获取demo下载进度
Args:
prj_type(str):项目类型可以是['classification', 'detection', 'segmentation','instance_segmentation']
Return:
status
attr(dict):demo下载信息
Example:
#分类项目示例demo下载
params = {'prj_type' = 'classification'}
ret = requests.get(url + 'demo', json=params)
#attr(dict):demo下载信息,包含
attr={
status(int):demo下载状态枚举变量DownloadStatus的int值
progress(float):demo下载进度
}
methods=='POST':#下载或创建demo工程
Args:
type(str):{download,load}下载或者创建样例
prj_type(int):项目类型ProjectType枚举变量的int值
Return:
status
if type=='load':
did:数据集id
pid:项目id
Example1:
#下载分类demo样例
params = {'type': 'download', 'prj_type': 0}
ret = requests.post(url + 'demo', json=params)
Example2:
#创建分类demo样例工程
params = {'type': 'load', 'prj_type': 0}
ret = requests.post(url + 'demo', json=params)
methods=='PUT':#停止下载或创建demo工程
Args:
prj_type(int):项目类型ProjectType枚举变量的int值
Return:
status
Example:
#停止分类demo下载或者创建
params = {'prj_type': 0}
ret = requests.put(url + 'demo', json=params)
/model [GET,POST,DELETE]¶
- GET请求: 获取所有或者单个模型的信息,可以是预训练模型或者inference模型
- POST请求: 在workspace中创建模型,对于inference模型需要先通过/project/task/export接口现在导出inference模型
- DELETE请求: 删除一个模型
methods=='GET':#获取一个或者所有模型的信息
Args:
mid(str,optional)可选,若存在则返回某个模型的信息
type(str,optional)可选,[pretrained,exported].若存在则返回对应类型下所有的模型信息
Return:
status
if mid in Args:
dataset_attr(dict):数据集属性
task_params(dict):模型训练参数
eval_result(dict):模型评估结果
if type in Args and type == 'pretrained':
pretrained_models(list):所有预训练模型信息
if type in Args and type == 'exported':
exported_models(list):所有inference模型的信息
Example:
#获取所有保存的预训练模型信息
params = {'type': 'exported'}
ret = requests.get(url + 'model', json=params)
methods=='POST':#创建一个模型
Args:
pid(str):项目id
tid(str):任务id
name(str):模型名字
type(str):创建模型的类型,[pretrained,exported],pretrained代表创建预训练模型、exported代表创建inference或者lite模型
source_path(str):仅type为pretrained时有效,训练好的模型的路径
path(str):仅type为exported时有效,inference或者lite模型的路径
exported_type(int):0为inference模型,1为lite模型
eval_results(dict,optional):可选,仅type为pretrained时有效,模型评估的指标
Return:
status
if type == 'pretrained':
pmid(str):预训练模型id
if type == 'exported':
emid(str):inference模型id
Exampe:
#创建一个预训练模型
params={
pid : 'P0001',
tid : 'T0001',
name : 'Pretrain_model',
type : 'pretrained',
source_path : '/path/to/pretrian_model',
}
ret = requests.post(url + 'model', json=params)
methods=='DELETE':删除一个模型
Args:
type(str):删除模型的类型,[pretrained,exported],pretrained代表创建预训练模型、exported代表创建inference或者lite模型
if type='pretrained':
pmid:预训练模型id
if type='exported':
emid:inference或者lite模型id
Return:
status
Example:
#删除模型id为EM0001的inference模型
params = {'type': 'exported', 'emid': 'EM0001'}
ret = requests.delete(url + 'model', json=params)
数据结构¶
本文档用于说明PaddleX RESTful模块自定义的数据结构
Protobuf结构化数据¶
message Dataset {
string id = 1;
string name = 2;
string desc = 3;
// 'classification': 分类数据
// 'segmentation': 分割数据
// 'detection_voc': 检测数据(仅用于检测)
// 'detection_coco': 检测数据(用于检测,分割,实例分割)
string type = 4;
string path = 5;
string create_time = 6;
}
message Project {
string id = 1;
string name = 2;
string desc = 3;
// 'classification'
// 'segmentation'
// 'segmentation'
// 'instance_segmentation'
// 'remote_segmentation'
string type = 4;
string did = 5;
string path = 6;
string create_time = 7;
}
message Task {
string id = 1;
string name = 2;
string desc = 3;
string pid = 4;
string path = 5;
string create_time = 6;
//裁剪任务id
string parent_id = 7;
}
message PretrainedModel {
string id = 1;
string name = 2;
string model = 3;
string type = 4;
// 所属项目id
string pid = 5;
string tid = 6;
string create_time = 7;
string path = 8;
}
message ExportedModel {
string id = 1;
string name = 2;
string model = 3;
string type = 4;
// 所属项目id
string pid = 5;
string tid = 6;
string create_time = 7;
string path = 8;
int32 exported_type = 9;
}
message Workspace {
string version = 1;
string path = 2;
map<string, Dataset> datasets = 3;
map<string, Project> projects = 4;
map<string, Task> tasks = 5;
int32 max_dataset_id = 6;
int32 max_project_id = 7;
int32 max_task_id = 8;
string current_time = 9;
int32 max_pretrained_model_id = 10;
map<string, PretrainedModel> pretrained_models = 11;
int32 max_exported_model_id = 12;
map<string, ExportedModel> exported_models = 13;
}
状态枚举变量¶
DatasetStatus(数据集状态变量)¶
DatasetStatus = Enum('DatasetStatus',
('XEMPTY', #空数据集
'XCHECKING', #正在验证数据集
'XCHECKFAIL', #数据集验证失败
'XCOPYING', #正在导入数据集
'XCOPYDONE', #数据集导入成功
'XCOPYFAIL', #数据集导入失败
'XSPLITED' #数据集已经切分
),start=0)
TaskStatus(任务状态变量)¶
TaskStatus = Enum('TaskStatus',
('XUNINIT',#任务还未初始化
'XINIT',#任务初始化
'XDOWNLOADING',#正在下载预训练模型
'XTRAINING',#任务正在运行中,改状态下任务不能被删除
'XTRAINDONE',#任务完成运行
'XEVALUATED',#任务评估完成
'XEXPORTING',#任务正在导出inference模型
'XEXPORTED',#任务已经导出模型
'XTRAINEXIT', #任务运行中止
'XDOWNLOADFAIL', #任务下载失败
'XTRAINFAIL', #任务运行失败
'XEVALUATING',#任务评估中
'XEVALUATEFAIL', #任务评估失败
'XEXPORTFAIL', #任务导出模型失败
'XPRUNEING', #裁剪分析任务运行中
'XPRUNETRAIN'#裁剪训练任务运行中
),start=0)
ProjectType(项目类型)¶
ProjectType = Enum('ProjectType',
('classification',#分类
'detection',#检测
'segmentation',#分割
'instance_segmentation',#实例分割
'remote_segmentation'#遥感分割
),start=0)
DownloadStatus(下载状态变量)¶
DownloadStatus = Enum('DownloadStatus',
('XDDOWNLOADING',#下载中
'XDDOWNLOADFAIL',#下载失败
'XDDOWNLOADDONE',下载完成
'XDDECOMPRESSED'解压完成
),start=0)
PruneStatus(裁剪状态变量)¶
PruneStatus = Enum('PruneStatus',
('XSPRUNESTART',#启动裁剪任务
'XSPRUNEING',#正在裁剪模型
'XSPRUNEDONE',#已完成裁剪任务
'XSPRUNEFAIL',#裁剪任务失败
'XSPRUNEEXIT',#裁剪任务已经停止
),start=0)
PredictStatus(预测任务状态变量)¶
PredictStatus = Enum('PredictStatus',
('XPRESTART',#预测开始
'XPREDONE',#预测完成
'XPREFAIL'#预测失败
), start=0)
PretrainedModelStatus(预训练模型状态变量)¶
PretrainedModelStatus = Enum('PretrainedModelStatus',
('XPINIT', #初始化
'XPSAVING', #正在保存
'XPSAVEFAIL',#保存失败
'XPSAVEDONE' #保存完成
),start=0)
ExportedModelType(模型导出状态变量)¶
ExportedModelType = Enum('ExportedModelType',
('XQUANTMOBILE',#量化后的lite模型
'XPRUNEMOBILE', #裁剪后的lite模型
'XTRAINMOBILE',#lite模型
'XQUANTSERVER', #量化后的inference模型
'XPRUNESERVER', #裁剪后的inference模型
'XTRAINSERVER'#inference模型
),start=0)
RESTful目录结构¶
介绍了PaddleX RESTful的整体目录结构
restful
|____system.py // 处理/system 请求
|____workspace_pb2.py
|____dir.py
|____dataset // 数据集相关
| |____datasetbase.py // 数据集基类
| |______init__.py
| |____seg_dataset.py // 分割数据集
| |____cls_dataset.py // 分类数据集
| |____dataset.py // 处理/dataset 请求
| |____operate.py // 数据集基础操作函数
| |____utils.py // 数据集基础工具函数
| |____ins_seg_dataset.py // 示例分割数据集
| |____det_dataset.py // 检测数据集
|______init__.py
|____model.py // 处理/model 请求
|____project // 项目相关
| |____task.py // 处理/project/task 请求
| |______init__.py
| |____visualize.py // 数据可视化
| |____operate.py // 任务基础操作函数
| |____evaluate // 模型评估
| | |____detection.py // 检测模型评估
| | |____classification.py // 分类模型评估
| | |______init__.py
| | |____draw_pred_result.py // 评估与预测结果可视化
| | |____segmentation.py // 分割模型评估
| |____train //模型训练
| | |____detection.py // 检测模型训练
| | |____params.py // 模型参数
| | |____classification.py // 分类模型训练
| | |______init__.py
| | |____params_v2.py // 模型参数V2版本
| | |____segmentation.py // 分割模型训练
| |____prune // 模型剪裁
| | |____detection.py // 检测模型剪裁
| | |____classification.py // 分类模型剪裁
| | |______init__.py
| | |____segmentation.py // 分割模型剪裁
| |____project.py // 处理/project请求
|____utils.py // 基础工具函数
|____app.py // 创建flask app
|____front_demo // 前端demo
|____workspace.py // 处理/workspace请求
|____demo.py // 处理/demo 请求
|____workspace.proto // workspace 结构化信息
|____frontend_demo // 前端demo
| |____paddlex_restful_demo.html //前端demo文件
|____templates // flask html文件存放目录
| |____paddlex_restful_demo.html //前端demo文件
API接口说明¶
数据处理与增强¶
transforms为PaddleX的模型训练提供了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增强接口。
paddlex.cls.transforms¶
对图像分类任务的数据进行操作。可以利用Compose类将图像预处理/增强操作进行组合。
Compose¶
paddlex.cls.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
根据数据预处理/增强算子对输入数据进行操作。 使用示例
参数
- transforms (list): 数据预处理/数据增强列表。
Normalize¶
paddlex.cls.transforms.Normalize(mean=[0.485, 0.456, 0.406], std=[0.229, 0.224, 0.225], min_val=[0, 0, 0], max_val=[255.0, 255.0, 255.0])
对图像进行标准化。
1.像素值减去min_val 2.像素值除以(max_val-min_val), 归一化到区间 [0.0, 1.0]。 3.对图像进行减均值除以标准差操作。
参数¶
- mean (list): 图像数据集的均值。默认为[0.485, 0.456, 0.406]。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std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标准差。默认为[0.229, 0.224, 0.225]。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min_val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最小值。默认值[0, 0, 0]。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max_val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最大值。默认值[255.0, 255.0, 255.0]。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ResizeByShort¶
paddlex.cls.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256, max_size=-1)
根据图像的短边调整图像大小(resize)。
- 获取图像的长边和短边长度。
- 根据短边与short_size的比例,计算长边的目标长度,此时高、宽的resize比例为short_size/原图短边长度。
- 如果max_size>0,调整resize比例: 如果长边的目标长度>max_size,则高、宽的resize比例为max_size/原图长边长度。
- 根据调整大小的比例对图像进行resize。
参数¶
- short_size (int): 调整大小后的图像目标短边长度。默认为256。
- max_size (int): 长边目标长度的最大限制。默认为-1。
CenterCrop¶
paddlex.cls.transforms.CenterCrop(crop_size=224)
以图像中心点扩散裁剪长宽为crop_size
的正方形
- 计算剪裁的起始点。
- 剪裁图像。
参数¶
- crop_size (int): 裁剪的目标边长。默认为224。
RandomCrop¶
paddlex.cls.transforms.RandomCrop(crop_size=224, lower_scale=0.08, lower_ratio=3. / 4, upper_ratio=4. / 3)
对图像进行随机剪裁,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 根据lower_scale、lower_ratio、upper_ratio计算随机剪裁的高、宽。
- 根据随机剪裁的高、宽随机选取剪裁的起始点。
- 剪裁图像。
- 调整剪裁后的图像的大小到crop_size*crop_size。
参数¶
- crop_size (int): 随机裁剪后重新调整的目标边长。默认为224。
- lower_scale (float): 裁剪面积相对原面积比例的最小限制。默认为0.08。
- lower_ratio (float): 宽变换比例的最小限制。默认为3. / 4。
- upper_ratio (float): 宽变换比例的最大限制。默认为4. / 3。
RandomHorizontalFlip¶
paddlex.cls.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水平翻转,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prob (float): 随机水平翻转的概率。默认为0.5。
RandomVerticalFlip¶
paddlex.cls.transforms.RandomVerticalFlip(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垂直翻转,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prob (float): 随机垂直翻转的概率。默认为0.5。
RandomRotate¶
paddlex.cls.transforms.RandomRotate(rotate_range=30, 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在[-rotate_range, rotaterange]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rotate_range (int): 旋转度数的范围。默认为30。
- prob (float): 随机旋转的概率。默认为0.5。
RandomDistort¶
paddlex.cls.transforms.RandomDistort(brightness_range=0.9, brightness_prob=0.5, contrast_range=0.9, contrast_prob=0.5, saturation_range=0.9, saturation_prob=0.5, hue_range=18, hue_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像素内容变换,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 对变换的操作顺序进行随机化操作。
- 按照1中的顺序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像素内容变换。
【注意】如果输入是uint8/uint16的RGB图像,该数据增强必须在数据增强Normalize之前使用。
参数¶
- brightness_range (float): 明亮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brightness_range
, 1+brightness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明亮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image * scale
调整图像明亮度。默认值为0.9。 - brightness_prob (float): 随机调整明亮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contrast_range (float): 对比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contrast_range
, 1+contrast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对比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image * scale + (image_mean + 0.5) * (1 - scale)
调整图像对比度。默认为0.9。 - contrast_prob (float): 随机调整对比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saturation_range (float): 饱和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saturation_range
, 1+saturation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饱和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gray * (1 - scale) + image * scale
,其中gray = R * 299/1000 + G * 587/1000+ B * 114/1000
。默认为0.9。 - saturation_prob (float): 随机调整饱和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hue_range (int): 调整色相角度的差值取值范围。从[-
hue_range
,hue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色相角度调整差值delta
,按照公式hue = hue + delta
调整色相角度 。默认为18,取值范围[0, 360]。 - hue_prob (float): 随机调整色调的概率。默认为0.5。
paddlex.det.transforms¶
对目标检测/实例分割任务的数据进行操作。可以利用Compose类将图像预处理/增强操作进行组合。
Compose¶
paddlex.det.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
根据数据预处理/增强算子对输入数据进行操作。使用示例
参数¶
- transforms (list): 数据预处理/数据增强列表。
Normalize¶
paddlex.det.transforms.Normalize(mean=[0.485, 0.456, 0.406], std=[0.229, 0.224, 0.225], min_val=[0., 0., 0.], max_val=[255., 255., 255.])
对图像进行标准化。1.像素值减去min_val 2.像素值除以(max_val-min_val), 归一化到区间 [0.0, 1.0]。 3.对图像进行减均值除以标准差操作。
参数¶
- mean (list): 图像数据集的均值。默认为[0.485, 0.456, 0.406]。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std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标准差。默认为[0.229, 0.224, 0.225]。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min_val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最小值。默认值[0, 0, 0]。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max_val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最大值。默认值[255.0, 255.0, 255.0]。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ResizeByShort¶
paddlex.det.transforms.ResizeByShort(short_size=800, max_size=1333)
根据图像的短边调整图像大小(resize)。
- 获取图像的长边和短边长度。
- 根据短边与short_size的比例,计算长边的目标长度,此时高、宽的resize比例为short_size/原图短边长度。若short_size为数组,则随机从该数组中挑选一个数值作为short_size。
- 如果max_size>0,调整resize比例: 如果长边的目标长度>max_size,则高、宽的resize比例为max_size/原图长边长度。
- 根据调整大小的比例对图像进行resize。
参数¶
- short_size (int|list): 短边目标长度。默认为800。当需要做多尺度训练时,可以将
short_size
设置成数组,例如[500, 600, 700, 800]。 - max_size (int): 长边目标长度的最大限制。默认为1333。
Padding¶
paddlex.det.transforms.Padding(coarsest_stride=1)
将图像的长和宽padding至coarsest_stride的倍数。如输入图像为[300, 640], coarest_stride
为32,则由于300不为32的倍数,因此在图像最右和最下使用0值进行padding,最终输出图像为[320, 640]
- 如果coarsest_stride为1则直接返回。
- 计算宽和高与最邻近的coarest_stride倍数差值
- 根据计算得到的差值,在图像最右和最下进行padding
参数¶
- coarsest_stride (int): 填充后的图像长、宽为该参数的倍数,默认为1。
Resize¶
paddlex.det.transforms.Resize(target_size=608, interp='LINEAR')
调整图像大小(resize)。
- 当目标大小(target_size)类型为int时,根据插值方式,将图像resize为[target_size, target_size]。
- 当目标大小(target_size)类型为list或tuple时,根据插值方式,将图像resize为target_size。【注意】当插值方式为“RANDOM”时,则随机选取一种插值方式进行resize,作为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target_size (int/list/tuple): 短边目标长度。默认为608。
- interp (str): resize的插值方式,与opencv的插值方式对应,取值范围为[’NEAREST’, ‘LINEAR’, ‘CUBIC’, ‘AREA’, ‘LANCZOS4’, ‘RANDOM’]。默认为”LINEAR”。
RandomHorizontalFlip¶
paddlex.det.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水平翻转,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prob (float): 随机水平翻转的概率。默认为0.5。
RandomDistort¶
paddlex.det.transforms.RandomDistort(brightness_range=0.5, brightness_prob=0.5, contrast_range=0.5, contrast_prob=0.5, saturation_range=0.5, saturation_prob=0.5, hue_range=18, hue_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像素内容变换,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 对变换的操作顺序进行随机化操作。
- 按照1中的顺序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像素内容变换。
【注意】如果输入是uint8/uint16的RGB图像,该数据增强必须在数据增强Normalize之前使用。
参数¶
- brightness_range (float): 明亮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brightness_range
, 1+brightness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明亮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image * scale
调整图像明亮度。默认值为0.5。 - brightness_prob (float): 随机调整明亮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contrast_range (float): 对比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contrast_range
, 1+contrast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对比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image * scale + (image_mean + 0.5) * (1 - scale)
调整图像对比度。默认为0.5。 - contrast_prob (float): 随机调整对比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saturation_range (float): 饱和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saturation_range
, 1+saturation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饱和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gray * (1 - scale) + image * scale
,其中gray = R * 299/1000 + G * 587/1000+ B * 114/1000
。默认为0.5。 - saturation_prob (float): 随机调整饱和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hue_range (int): 调整色相角度的差值取值范围。从[-
hue_range
,hue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色相角度调整差值delta
,按照公式hue = hue + delta
调整色相角度 。默认为18,取值范围[0, 360]。 - hue_prob (float): 随机调整色调的概率。默认为0.5。
MixupImage¶
paddlex.det.transforms.MixupImage(alpha=1.5, beta=1.5, mixup_epoch=-1)
对图像进行mixup操作,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目前仅YOLOv3模型支持该transform。当label_info中不存在mixup字段时,直接返回,否则进行下述操作:
- 从随机beta分布中抽取出随机因子factor。
-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 当factor>=1.0时,去除label_info中的mixup字段,直接返回。
- 当factor<=0.0时,直接返回label_info中的mixup字段,并在label_info中去除该字段。
- 其余情况,执行下述操作:(1)原图像乘以factor,mixup图像乘以(1-factor),叠加2个结果。(2)拼接原图像标注框和mixup图像标注框。(3)拼接原图像标注框类别和mixup图像标注框类别。(4)原图像标注框混合得分乘以factor,mixup图像标注框混合得分乘以(1-factor),叠加2个结果。
- 更新im_info中的augment_shape信息。
参数¶
- alpha (float): 随机beta分布的下限。默认为1.5。
- beta (float): 随机beta分布的上限。默认为1.5。
- mixup_epoch (int): 在前mixup_epoch轮使用mixup增强操作;当该参数为-1时,该策略不会生效。默认为-1。
RandomExpand¶
paddlex.det.transforms.RandomExpand(ratio=4., prob=0.5, fill_value=[123.675, 116.28, 103.53])
随机扩张图像,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 随机选取扩张比例(扩张比例大于1时才进行扩张)。
- 计算扩张后图像大小。
- 初始化像素值为输入填充值的图像,并将原图像随机粘贴于该图像上。
- 根据原图像粘贴位置换算出扩张后真实标注框的位置坐标。
- 根据原图像粘贴位置换算出扩张后真实分割区域的位置坐标。
参数¶
- ratio (float): 图像扩张的最大比例。默认为4.0。
- prob (float): 随机扩张的概率。默认为0.5。
- fill_value (list): 扩张图像的初始填充值(0-255)。默认为[123.675, 116.28, 103.53]。
【注意】该数据增强必须在数据增强Resize、ResizeByShort之前使用。
RandomCrop¶
paddlex.det.transforms.RandomCrop(aspect_ratio=[.5, 2.], thresholds=[.0, .1, .3, .5, .7, .9], scaling=[.3, 1.], num_attempts=50, allow_no_crop=True, cover_all_box=False)
随机裁剪图像,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 若allow_no_crop为True,则在thresholds加入’no_crop’。
- 随机打乱thresholds。
- 遍历thresholds中各元素: (1) 如果当前thresh为’no_crop’,则返回原始图像和标注信息。 (2) 随机取出aspect_ratio和scaling中的值并由此计算出候选裁剪区域的高、宽、起始点。 (3) 计算真实标注框与候选裁剪区域IoU,若全部真实标注框的IoU都小于thresh,则继续第3步。 (4) 如果cover_all_box为True且存在真实标注框的IoU小于thresh,则继续第3步。 (5) 筛选出位于候选裁剪区域内的真实标注框,若有效框的个数为0,则继续第3步,否则进行第4步。
- 换算有效真值标注框相对候选裁剪区域的位置坐标。
- 换算有效分割区域相对候选裁剪区域的位置坐标。
【注意】该数据增强必须在数据增强Resize、ResizeByShort之前使用。
参数¶
- aspect_ratio (list): 裁剪后短边缩放比例的取值范围,以[min, max]形式表示。默认值为[.5, 2.]。
- thresholds (list): 判断裁剪候选区域是否有效所需的IoU阈值取值列表。默认值为[.0, .1, .3, .5, .7, .9]。
- scaling (list): 裁剪面积相对原面积的取值范围,以[min, max]形式表示。默认值为[.3, 1.]。
- num_attempts (int): 在放弃寻找有效裁剪区域前尝试的次数。默认值为50。
- allow_no_crop (bool): 是否允许未进行裁剪。默认值为True。
- cover_all_box (bool): 是否要求所有的真实标注框都必须在裁剪区域内。默认值为False。
paddlex.seg.transforms¶
对用于分割任务的数据进行操作。可以利用Compose类将图像预处理/增强操作进行组合。
Compose¶
paddlex.seg.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
根据数据预处理/数据增强列表对输入数据进行操作。使用示例
参数¶
- transforms (list): 数据预处理/数据增强列表。
RandomHorizontalFlip¶
paddlex.seg.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水平翻转,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prob (float): 随机水平翻转的概率。默认值为0.5。
RandomVerticalFlip¶
paddlex.seg.transforms.RandomVerticalFlip(prob=0.1)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垂直翻转,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prob (float): 随机垂直翻转的概率。默认值为0.1。
Resize¶
paddlex.seg.transforms.Resize(target_size, interp='LINEAR')
调整图像大小(resize)。
- 当目标大小(target_size)类型为int时,根据插值方式, 将图像resize为[target_size, target_size]。
- 当目标大小(target_size)类型为list或tuple时,根据插值方式, 将图像resize为target_size, target_size的输入应为[w, h]或(w, h)。
参数¶
- target_size (int|list|tuple): 目标大小
- interp (str): resize的插值方式,与opencv的插值方式对应, 可选的值为[’NEAREST’, ‘LINEAR’, ‘CUBIC’, ‘AREA’, ‘LANCZOS4’],默认为”LINEAR”。
ResizeByLong¶
paddlex.seg.transforms.ResizeByLong(long_size)
对图像长边resize到固定值,短边按比例进行缩放。
参数¶
- long_size (int): resize后图像的长边大小。
ResizeRangeScaling¶
paddlex.seg.transforms.ResizeRangeScaling(min_value=400, max_value=600)
对图像长边随机resize到指定范围内,短边按比例进行缩放,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min_value (int): 图像长边resize后的最小值。默认值400。
- max_value (int): 图像长边resize后的最大值。默认值600。
ResizeStepScaling¶
paddlex.seg.transforms.ResizeStepScaling(min_scale_factor=0.75, max_scale_factor=1.25, scale_step_size=0.25)
对图像按照某一个比例resize,这个比例以scale_step_size为步长,在[min_scale_factor, max_scale_factor]随机变动,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min_scale_factor(float), resize最小尺度。默认值0.75。
- max_scale_factor (float), resize最大尺度。默认值1.25。
- scale_step_size (float), resize尺度范围间隔。默认值0.25。
Normalize¶
paddlex.seg.transforms.Normalize(mean=[0.5, 0.5, 0.5], std=[0.5, 0.5, 0.5], min_val=[0, 0, 0], max_val=[255.0, 255.0, 255.0])
对图像进行标准化。
1.像素值减去min_val 2.像素值除以(max_val-min_val), 归一化到区间 [0.0, 1.0]。 3.对图像进行减均值除以标准差操作。
参数¶
- mean (list): 图像数据集的均值。默认值[0.5, 0.5, 0.5]。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std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标准差。默认值[0.5, 0.5, 0.5]。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min_val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最小值。默认值[0, 0, 0]。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max_val (list): 图像数据集的最大值。默认值[255.0, 255.0, 255.0]。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Padding¶
paddlex.seg.transforms.Padding(target_size, im_padding_value=[127.5, 127.5, 127.5], label_padding_value=255)
对图像或标注图像进行padding,padding方向为右和下。根据提供的值对图像或标注图像进行padding操作。
参数¶
- target_size (int|list|tuple): padding后图像的大小。
- im_padding_value (list): 图像padding的值。默认为[127.5, 127.5, 127.5]。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label_padding_value (int): 标注图像padding的值。默认值为255(仅在训练时需要设定该参数)。
RandomPaddingCrop¶
paddlex.seg.transforms.RandomPaddingCrop(crop_size=512, im_padding_value=[127.5, 127.5, 127.5], label_padding_value=255)
对图像和标注图进行随机裁剪,当所需要的裁剪尺寸大于原图时,则进行padding操作,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crop_size(int|list|tuple): 裁剪图像大小。默认为512。
- im_padding_value (list): 图像padding的值。默认为[127.5, 127.5, 127.5]。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label_padding_value (int): 标注图像padding的值。默认值为255。
RandomBlur¶
paddlex.seg.transforms.RandomBlur(prob=0.1)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高斯模糊,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参数¶
- prob (float): 图像模糊概率。默认为0.1。
RandomRotate¶
paddlex.seg.transforms.RandomRotate(rotate_range=15, im_padding_value=[127.5, 127.5, 127.5], label_padding_value=255)
对图像进行随机旋转,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目前支持多通道的RGB图像,例如支持多张RGB图像沿通道轴做concatenate后的图像数据,不支持通道数量不是3的倍数的图像数据。
在旋转区间[-rotate_range, rotate_range]内,对图像进行随机旋转,当存在标注图像时,同步进行, 并对旋转后的图像和标注图像进行相应的padding。
参数¶
- rotate_range (float): 最大旋转角度。默认为15度。
- im_padding_value (list): 图像padding的值。默认为[127.5, 127.5, 127.5]。长度应与图像通道数量相同。
- label_padding_value (int): 标注图像padding的值。默认为255。
RandomScaleAspect¶
paddlex.seg.transforms.RandomScaleAspect(min_scale=0.5, aspect_ratio=0.33)
裁剪并resize回原始尺寸的图像和标注图像,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按照一定的面积比和宽高比对图像进行裁剪,并reszie回原始图像的图像,当存在标注图时,同步进行。
参数¶
- min_scale (float):裁取图像占原始图像的面积比,取值[0,1],为0时则返回原图。默认为0.5。
- aspect_ratio (float): 裁取图像的宽高比范围,非负值,为0时返回原图。默认为0.33。
RandomDistort¶
paddlex.seg.transforms.RandomDistort(brightness_range=0.5, brightness_prob=0.5, contrast_range=0.5, contrast_prob=0.5, saturation_range=0.5, saturation_prob=0.5, hue_range=18, hue_prob=0.5)
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像素内容变换,模型训练时的数据增强操作。
【注意】如果输入是uint8/uint16的RGB图像,该数据增强必须在数据增强Normalize之前使用。如果输入是由多张RGB图像数据沿通道方向做拼接而成的图像数据,则会把每3个通道数据视为一张RGB图像数据,依次对每3个通道数据做随机像素内容变化。
- 对变换的操作顺序进行随机化操作。
- 按照1中的顺序以一定的概率对图像进行随机像素内容变换。
参数¶
- brightness_range (float): 明亮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brightness_range
, 1+brightness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明亮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image * scale
调整图像明亮度。默认值为0.5。 - brightness_prob (float): 随机调整明亮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contrast_range (float): 对比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contrast_range
, 1+contrast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对比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image * scale + (image_mean + 0.5) * (1 - scale)
调整图像对比度。默认为0.5。 - contrast_prob (float): 随机调整对比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saturation_range (float): 饱和度的缩放系数范围。从[1-
saturation_range
, 1+saturation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饱和度缩放因子scale
,按照公式image = gray * (1 - scale) + image * scale
,其中gray = R * 299/1000 + G * 587/1000+ B * 114/1000
。默认为0.5。 - saturation_prob (float): 随机调整饱和度的概率。默认为0.5。
- hue_range (int): 调整色相角度的差值取值范围。从[-
hue_range
,hue_range
]中随机取值作为色相角度调整差值delta
,按照公式hue = hue + delta
调整色相角度 。默认为18,取值范围[0, 360]。 - hue_prob (float): 随机调整色调的概率。默认为0.5。
数据增强与imgaug支持¶
数据增强操作可用于在模型训练时,增加训练样本的多样性,从而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PaddleX内置增强操作¶
PaddleX对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和语义分割内置了部分常见的数据增强操作,如下表所示,
imgaug增强库的支持¶
PaddleX目前已适配imgaug图像增强库,用户可以直接在PaddleX构造transforms
时,调用imgaug的方法,如下示例,
import paddlex as pdx
from paddlex.cls import transforms
import imgaug.augmenters as iaa
train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 随机在[0.0 3.0]中选值对图像进行模糊
iaa.blur.GaussianBlur(sigma=(0.0, 3.0)),
transforms.RandomCrop(crop_size=224),
transforms.Normalize()
])
除了上述用法,Compose
接口中也支持imgaug的Someof
、Sometimes
、Sequential
、Oneof
等操作,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方法随意组合出增强流程。由于imgaug对于标注信息(目标检测框和实例分割mask)与PaddleX模型训练逻辑有部分差异,目前在检测和分割中,只支持pixel-level的增强方法,(即在增强时,不对图像的大小和方向做改变) 其它方法仍在适配中,详情可见下表,
增强方法 | 图像分类 | 目标检测 实例分割 |
语义分割 | 备注 |
---|---|---|---|---|
imgaug.augmenters.arithmetic | √ | √ | √ | Cutout, Dropout, JpegCompression等 |
imgaug.augmenters.artistic | √ | √ | √ | 图像卡通化 |
imgaug.augmenters.blur | √ | √ | √ | GaussianBlur, AverageBlur等 |
imgaug.augmenters.collections | √ | 提供了RandAugment方法 | ||
imgaug.augmenters.color | √ | √ | √ | Brightness, Hue等色调的增强方法 |
imgaug.augmenters.contrast | √ | √ | √ | 多种对比度增强方式 |
imgaug.augmenters.convolutional | √ | √ | √ | 应用卷积kernel到图像 |
imgaug.augmenters.edges | √ | √ | √ | 图像边缘化等方法 |
imgaug.augmenters.flip | √ | Fliplr和Flipud翻转方法 | ||
imgaug.augmenters.geometric | √ | Affine、Rotate等增强方法 | ||
imgaug.augmenters.imgcorruptlike | √ | √ | √ | GaussianNoise等图像噪声增强方法 |
imgaug.augmenters.pillike | √ | |||
imgaug.augmenters.pooling | √ | 应用pooling操作到图像 | ||
imgaug.augmenters.segmentation | √ | 应用分割方法到图像 | ||
imgaug.augmenters.size | √ | Reisze、Crop、Pad等操作 | ||
imgaug.augmenters.weather | √ | √ | √ | 多种模拟天气等增强方法 |
需要注意的是,imgaug的基础方法中,如imgaug.augmenters.blur
仅为图像处理操作,并无概率设置,而在CV模型训练中,增强操作往往是以一定概率应用在样本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imgaug的Someof
、Sometimes
、Sequential
、Oneof
等操作来组合实现,如下代码所示,
Someof
执行定义增强方法列表中的部分方法Sometimes
以一定概率执行定义的增强方法列表Sequential
按顺序执行定义的增强方法列表
image imgaug.augmenters as iaa
from paddlex.cls import transforms
# 以0.6的概率对图像样本进行模糊
img_augmenters = iaa.Sometimes(0.6, [
iaa.blur.GaussianBlur(sigma=(0.0, 3.0))
])
train_transforms = transforms.Compose([
img_augmenters,
transforms.RandomCrop(crop_size=224),
transforms.Normalize()
])
数据集读取¶
paddlex.datasets.ImageNet¶
用于图像分类模型
paddlex.datasets.ImageNet(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8,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ImageNet格式的分类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ImageNet数据集格式的介绍可查看文档:数据集格式说明
示例:代码文件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文件和类别id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 transforms (paddlex.cls.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cls.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8。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paddlex.datasets.VOCDetection¶
用于目标检测模型
paddlex.datasets.VOCDetection(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100,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PascalVOC格式的检测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PascalVOC数据集格式的介绍可查看文档:数据集格式说明
示例:代码文件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文件和对应标注文件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det.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100。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paddlex.datasets.CocoDetection¶
用于实例分割/目标检测模型
paddlex.datasets.CocoDetection(data_dir, ann_file,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100,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MSCOCO格式的检测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该格式的数据集同样可以应用到实例分割模型的训练中。MSCOCO数据集格式的介绍可查看文档:数据集格式说明
示例:代码文件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ann_file (str): 数据集的标注文件,为一个独立的json格式文件。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det.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100。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paddlex.datasets.SegDataset¶
用于语义分割模型
paddlex.datasets.SegDataset(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100,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语义分割任务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语义分割任务数据集格式的介绍可查看文档:数据集格式说明
示例:代码文件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文件和对应标注文件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 transforms (paddlex.seg.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seg.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100。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paddlex.datasets.EasyDataCls¶
用于图像分类模型
paddlex.datasets.EasyDataCls(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8,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EasyData平台标注图像分类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文件和对应标注文件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 transforms (paddlex.seg.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cls.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8。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paddlex.datasets.EasyDataDet¶
用于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模型
paddlex.datasets.EasyDataDet(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100,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EasyData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格式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该格式的数据集同样可以应用到实例分割模型的训练中。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文件和对应标注文件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det.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100。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paddlex.datasets.EasyDataSeg¶
用于语义分割模型
paddlex.datasets.EasyDataSeg(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100,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EasyData语义分割任务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文件和对应标注文件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 transforms (paddlex.seg.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seg.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100。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paddlex.datasets.ChangeDetDataset¶
用于完成变化检测的语义分割模型
paddlex.datasets.ChangeDetDataset(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transforms=None, num_workers='auto', buffer_size=100, parallel_method='process', shuffle=False)
读取用于完成变化检测的语义分割数据集,并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地块检测数据集格式的介绍可查看文档:数据集格式说明
示例:代码文件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1文件、图片2文件和对应标注文件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 transforms (paddlex.seg.transforms): 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预处理/增强算子,详见paddlex.seg.transforms。
- num_workers (int|str):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线程或进程数。默认为’auto’。当设为’auto’时,根据系统的实际CPU核数设置
num_workers
: 如果CPU核数的一半大于8,则num_workers
为8,否则为CPU核数的一半。- buffer_size (int):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队列的缓存长度,以样本数为单位。默认为100。
- parallel_method (str): 数据集中样本在预处理过程中并行处理的方式,支持’thread’线程和’process’进程两种方式。默认为’process’(Windows和Mac下会强制使用thread,该参数无效)。
- shuffle (bool): 是否需要对数据集中样本打乱顺序。默认为False。
数据集工具¶
数据集分析¶
paddlex.datasets.analysis.Seg¶
paddlex.datasets.analysis.Seg(data_dir, file_list, label_list)
构建统计分析语义分类数据集的分析器。
参数
- data_dir (str): 数据集所在的目录路径。
- file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图片文件和类别id的文件路径(文本内每行路径为相对
data_dir
的相对路径)。- label_list (str): 描述数据集包含的类别信息文件路径。
analysis¶
analysis(self)
Seg分析器的分析接口,完成以下信息的分析统计:
- 图像数量
- 图像最大和最小的尺寸
- 图像通道数量
- 图像各通道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图像各通道的像素值分布
- 图像各通道归一化后的均值和方差
- 标注图中各类别的数量及比重
cal_clipped_mean_std¶
cal_clipped_mean_std(self, clip_min_value, clip_max_value, data_info_file)
Seg分析器用于计算图像截断后的均值和方差的接口。
参数
- clip_min_value (list): 截断的下限,小于min_val的数值均设为min_val。
- clip_max_value (list): 截断的上限,大于max_val的数值均设为max_val。
- data_info_file (str): 在analysis()接口中保存的分析结果文件(名为
train_information.pkl
)的路径。
数据集生成¶
paddlex.det.paste_objects¶
paddlex.det.paste_objects(templates, background, save_dir='dataset_clone')
将目标物体粘贴在背景图片上生成新的图片和标注文件
参数
- templates (list|tuple):可以将多张图像上的目标物体同时粘贴在同一个背景图片上,因此templates是一个列表,其中每个元素是一个dict,表示一张图片的目标物体。一张图片的目标物体有
image
和annos
两个关键字,image
的键值是图像的路径,或者是解码后的排列格式为(H, W, C)且类型为uint8且为BGR格式的数组。图像上可以有多个目标物体,因此annos
的键值是一个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是一个dict,表示一个目标物体的信息。该dict包含polygon
和category
两个关键字,其中polygon
表示目标物体的边缘坐标,例如[[0, 0], [0, 1], [1, 1], [1, 0]],category
表示目标物体的类别,例如’dog’。- background (dict): 背景图片可以有真值,因此background是一个dict,包含
image
和annos
两个关键字,image
的键值是背景图像的路径,或者是解码后的排列格式为(H, W, C)且类型为uint8且为BGR格式的数组。若背景图片上没有真值,则annos
的键值是空列表[],若有,则annos
的键值是由多个dict组成的列表,每个dict表示一个物体的信息,包含bbox
和category
两个关键字,bbox
的键值是物体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坐标,即[x1, y1, x2, y2],category
表示目标物体的类别,例如’dog’。- save_dir (str):新图片及其标注文件的存储目录。默认值为
dataset_clone
。
代码示例
import paddlex as pdx
templates = [{'image': 'dataset/JPEGImages/budaodian-10.jpg',
'annos': [{'polygon': [[146, 169], [909, 169], [909, 489], [146, 489]],
'category': 'lou_di'},
{'polygon': [[146, 169], [909, 169], [909, 489], [146, 489]],
'category': 'lou_di'}]}]
background = {'image': 'dataset/JPEGImages/budaodian-12.jpg', 'annos': []}
pdx.det.paste_objects(templates, background, save_dir='dataset_clone')
视觉模型集¶
PaddleX目前支持 四种视觉任务解决方案 ,包括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和语义分割。对于每种视觉任务,PaddleX又提供了1种或多种模型,用户可根据需求及应用场景选取。
Image Classification¶
paddlex.cls.ResNet50¶
paddlex.cls.ResNet50(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构建ResNet50分类器,并实现其训练、评估和预测。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类别数。默认为1000。
-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的通道数量。默认为3。
train¶
train(self, num_epochs, 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64, eval_dataset=None, save_interval_epochs=1, log_interval_steps=2, save_dir='output', pretrain_weights='IMAGENET', optimizer=None, learning_rate=0.025, warmup_steps=0, warmup_start_lr=0.0, lr_decay_epochs=[30, 60, 90], lr_decay_gamma=0.1, use_vdl=False, sensitivities_file=None, eval_metric_loss=0.05, early_stop=False, early_stop_patience=5, resume_checkpoint=None)
参数
- num_epochs (int): 训练迭代轮数。
- train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训练数据读取器。
- train_batch_size (int): 训练数据batch大小。同时作为验证数据batch大小。默认值为64。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save_interval_epochs (int): 模型保存间隔(单位:迭代轮数)。默认为1。
- log_interval_steps (int): 训练日志输出间隔(单位:迭代步数)。默认为2。
- save_dir (str): 模型保存路径。
- pretrain_weights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预训练模型;若为字符串’IMAGENET’,则自动下载在ImageNet图片数据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None,则不使用预训练模型。默认为’IMAGENET’。若模型为’ResNet50_vd’,则默认下载百度自研10万类预训练模型,即默认为’BAIDU10W’。
- optimizer (paddle.fluid.optimizer): 优化器。当该参数为None时,使用默认优化器:fluid.layers.piecewise_decay衰减策略,fluid.optimizer.Momentum优化方法。
- learning_rate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初始学习率。默认为0.025。
- warmup_steps (int): 默认优化器的warmup步数,学习率将在设定的步数内,从warmup_start_lr线性增长至设定的learning_rate,默认为0。
- warmup_start_lr(float): 默认优化器的warmup起始学习率,默认为0.0。
- lr_decay_epochs (lis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轮数。默认为[30, 60, 90]。
- lr_decay_gamma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率。默认为0.1。
- use_vdl (bool): 是否使用VisualDL进行可视化。默认值为False。
- sensitivities_file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字符串’DEFAULT’,则自动下载在ImageNet图片数据上获得的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None,则不进行裁剪。默认为None。
- eval_metric_loss (float): 可容忍的精度损失。默认为0.05。
- early_stop (bool): 是否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_patience (int): 当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时,如果验证集精度在
early_stop_patience
个epoch内连续下降或持平,则终止训练。默认值为5。- resume_checkpoint (str): 恢复训练时指定上次训练保存的模型路径。若为None,则不会恢复训练。默认值为None。
evaluate¶
evaluate(self, eval_dataset, batch_size=1, epoch_id=None, return_details=False)
参数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batch_size (int): 验证数据批大小。默认为1。
- epoch_id (int): 当前评估模型所在的训练轮数。
- return_details (bool): 是否返回详细信息,默认False。
返回值
- dict: 当return_details为False时,返回dict, 包含关键字:’acc1’、’acc5’,分别表示最大值的accuracy、前5个最大值的accuracy。
- tuple (metrics, eval_details): 当
return_details
为True时,增加返回dict,包含关键字:’true_labels’、’pred_scores’,分别代表真实类别id、每个类别的预测得分。
predict¶
predict(self, img_file, transforms=None, topk=1)
分类模型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ResNet50.test_transforms
和ResNet50.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 (str|np.ndarray): 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cls.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 topk (int): 预测时前k个最大值。
返回值
- list: 其中元素均为字典。字典的关键字为’category_id’、’category’、’score’, 分别对应预测类别id、预测类别标签、预测得分。
batch_predict¶
batch_predict(self, img_file_list, transforms=None, topk=1)
分类模型批量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ResNet50.test_transforms
和ResNet50.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batch_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batch_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_list (list|tuple): 对列表(或元组)中的图像同时进行预测,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cls.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 topk (int): 预测时前k个最大值。
返回值
- list: 每个元素都为列表,表示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在各图像的预测列表中,其中元素均为字典。字典的关键字为’category_id’、’category’、’score’,分别对应预测类别id、预测类别标签、预测得分。
其它分类模型¶
PaddleX提供了共计22种分类模型,所有分类模型均提供同ResNet50
相同的训练train
,评估evaluate
和预测predict
接口,各模型效果可参考模型库。
模型 | 接口 |
---|---|
ResNet18 | paddlex.cls.ResNet18(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ResNet34 | paddlex.cls.ResNet34(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ResNet50 | paddlex.cls.ResNet50(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ResNet50_vd | paddlex.cls.ResNet50_vd(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ResNet50_vd_ssld | paddlex.cls.ResNet50_vd_ssld(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ResNet101 | paddlex.cls.ResNet101(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ResNet101_vd | paddlex.cls.ResNet101_vd(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ResNet101_vd_ssld | paddlex.cls.ResNet101_vd_ssld(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DarkNet53 | paddlex.cls.DarkNet53(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MobileNetV1 | paddlex.cls.MobileNetV1(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MobileNetV2 | paddlex.cls.MobileNetV2(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MobileNetV3_small | paddlex.cls.MobileNetV3_small(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MobileNetV3_small_ssld | paddlex.cls.MobileNetV3_small_ssld(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MobileNetV3_large | paddlex.cls.MobileNetV3_large(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MobileNetV3_large_ssld | paddlex.cls.MobileNetV3_large_ssld(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Xception65 | paddlex.cls.Xception65(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Xception71 | paddlex.cls.Xception71(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ShuffleNetV2 | paddlex.cls.ShuffleNetV2(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DenseNet121 | paddlex.cls.DenseNet121(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DenseNet161 | paddlex.cls.DenseNet161(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DenseNet201 | paddlex.cls.DenseNet201(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HRNet_W18 | paddlex.cls.HRNet_W18(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AlexNet | paddlex.cls.AlexNet(num_classes=1000, input_channel=3) |
Object Detection¶
paddlex.det.PPYOLO¶
paddlex.det.PPYOLO(num_classes=80, backbone='ResNet50_vd_ssld', with_dcn_v2=True, anchors=None, anchor_masks=None, use_coord_conv=True, use_iou_aware=True, use_spp=True, use_drop_block=True, scale_x_y=1.05, ignore_threshold=0.7, label_smooth=False, use_iou_loss=True, use_matrix_nms=True, nms_score_threshold=0.01, nms_topk=1000, nms_keep_topk=100, nms_iou_threshold=0.45, train_random_shapes=[320, 352, 384, 416, 448, 480, 512, 544, 576, 608], input_channel=3)
构建PPYOLO检测器。注意在PPYOLO,num_classes不需要包含背景类,如目标包括human、dog两种,则num_classes设为2即可,这里与FasterRCNN/MaskRCNN有差别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类别数。默认为80。
- backbone (str): PPYOLO的backbone网络,取值范围为[’ResNet50_vd_ssld’]。默认为’ResNet50_vd_ssld’。
- with_dcn_v2 (bool): Backbone是否使用DCNv2结构。默认为True。
- anchors (list|tuple): anchor框的宽度和高度,为None时表示使用默认值 [[10, 13], [16, 30], [33, 23], [30, 61], [62, 45], [59, 119], [116, 90], [156, 198], [373, 326]]。
- anchor_masks (list|tuple): 在计算PPYOLO损失时,使用anchor的mask索引,为None时表示使用默认值 [[6, 7, 8], [3, 4, 5], [0, 1, 2]]。
- use_coord_conv (bool): 是否使用CoordConv。默认值为True。
- use_iou_aware (bool): 是否使用IoU Aware分支。默认值为True。
- use_spp (bool): 是否使用Spatial Pyramid Pooling结构。默认值为True。
- use_drop_block (bool): 是否使用Drop Block。默认值为True。
- scale_x_y (float): 调整中心点位置时的系数因子。默认值为1.05。
- use_iou_loss (bool): 是否使用IoU loss。默认值为True。
- use_matrix_nms (bool): 是否使用Matrix NMS。默认值为True。
- ignore_threshold (float): 在计算PPYOLO损失时,IoU大于
ignore_threshold
的预测框的置信度被忽略。默认为0.7。- nms_score_threshold (float): 检测框的置信度得分阈值,置信度得分低于阈值的框应该被忽略。默认为0.01。
- nms_topk (int): 进行NMS时,根据置信度保留的最大检测框数。默认为1000。
- nms_keep_topk (int): 进行NMS后,每个图像要保留的总检测框数。默认为100。
- nms_iou_threshold (float): 进行NMS时,用于剔除检测框IOU的阈值。默认为0.45。
- label_smooth (bool): 是否使用label smooth。默认值为False。
- train_random_shapes (list|tuple): 训练时从列表中随机选择图像大小。默认值为[320, 352, 384, 416, 448, 480, 512, 544, 576, 608]。
-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的通道数量。默认为3。
train¶
train(self, num_epochs, 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8, eval_dataset=None, save_interval_epochs=20, log_interval_steps=2, save_dir='output', pretrain_weights='IMAGENET', optimizer=None, learning_rate=1.0/8000, warmup_steps=1000, warmup_start_lr=0.0, lr_decay_epochs=[213, 240], lr_decay_gamma=0.1, metric=None, use_vdl=False, sensitivities_file=None, eval_metric_loss=0.05, early_stop=False, early_stop_patience=5, resume_checkpoint=None, use_ema=True, ema_decay=0.9998)
PPYOLO模型的训练接口,函数内置了piecewise
学习率衰减策略和momentum
优化器。
参数
- num_epochs (int): 训练迭代轮数。
- train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训练数据读取器。
- train_batch_size (int): 训练数据batch大小。目前检测仅支持单卡评估,训练数据batch大小与显卡数量之商为验证数据batch大小。默认值为8。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save_interval_epochs (int): 模型保存间隔(单位:迭代轮数)。默认为20。
- log_interval_steps (int): 训练日志输出间隔(单位:迭代次数)。默认为2。
- save_dir (str): 模型保存路径。默认值为’output’。
- pretrain_weights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预训练模型;若为字符串’IMAGENET’,则自动下载在ImageNet图片数据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字符串’COCO’,则自动下载在COCO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None,则不使用预训练模型。默认为’IMAGENET’。
- optimizer (paddle.fluid.optimizer): 优化器。当该参数为None时,使用默认优化器:fluid.layers.piecewise_decay衰减策略,fluid.optimizer.Momentum优化方法。
- learning_rate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默认为1.0/8000。
- warmup_steps (int): 默认优化器进行warmup过程的步数。默认为1000。
- warmup_start_lr (int): 默认优化器warmup的起始学习率。默认为0.0。
- lr_decay_epochs (lis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轮数。默认为[213, 240]。
- lr_decay_gamma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率。默认为0.1。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值为None。
- use_vdl (bool): 是否使用VisualDL进行可视化。默认值为False。
- sensitivities_file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字符串’DEFAULT’,则自动下载在PascalVOC数据上获得的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None,则不进行裁剪。默认为None。
- eval_metric_loss (float): 可容忍的精度损失。默认为0.05。
- early_stop (bool): 是否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_patience (int): 当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时,如果验证集精度在
early_stop_patience
个epoch内连续下降或持平,则终止训练。默认值为5。- resume_checkpoint (str): 恢复训练时指定上次训练保存的模型路径。若为None,则不会恢复训练。默认值为None。
- use_ema (bool): 是否使用指数衰减计算参数的滑动平均值。默认值为True。
- ema_decay (float): 指数衰减率。默认值为0.9998。
evaluate¶
evaluate(self, eval_dataset, batch_size=1, epoch_id=None, metric=None, return_details=False)
PPYOLO模型的评估接口,模型评估后会返回在验证集上的指标box_map
(metric指定为’VOC’时)或box_mmap
(metric指定为COCO
时)。
参数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batch_size (int): 验证数据批大小。默认为1。
- epoch_id (int): 当前评估模型所在的训练轮数。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为None,根据用户传入的Dataset自动选择,如为VOCDetection,则
metric
为’VOC’;如为COCODetection,则metric
为’COCO’默认为None, 如为EasyData类型数据集,同时也会使用’VOC’。- return_details (bool): 是否返回详细信息。默认值为False。
返回值
- tuple (metrics, eval_details) | dict (metrics): 当
return_details
为True时,返回(metrics, eval_details),当return_details
为False时,返回metrics。metrics为dict,包含关键字:’bbox_mmap’或者’bbox_map‘,分别表示平均准确率平均值在各个阈值下的结果取平均值的结果(mmAP)、平均准确率平均值(mAP)。eval_details为dict,包含bbox和gt两个关键字。其中关键字bbox的键值是一个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代表一个预测结果,一个预测结果是一个由图像id,预测框类别id, 预测框坐标,预测框得分组成的列表。而关键字gt的键值是真实标注框的相关信息。
predict¶
predict(self, img_file, transforms=None)
PPYOLO模型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PPYOLO.test_transforms
和PPYOLO.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
传入给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 (str|np.ndarray): 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预测结果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key包括’bbox’,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
batch_predict¶
batch_predict(self, img_file_list, transforms=None)
PPYOLO模型批量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PPYOLO.test_transforms
和PPYOLO.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batch_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
传入给batch_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_list (str|np.ndarray): 对列表(或元组)中的图像同时进行预测,列表中的元素是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每个元素都为列表,表示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在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key包括’bbox’,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
paddlex.det.YOLOv3¶
paddlex.det.YOLOv3(num_classes=80, backbone='MobileNetV1', anchors=None, anchor_masks=None, ignore_threshold=0.7, nms_score_threshold=0.01, nms_topk=1000, nms_keep_topk=100, nms_iou_threshold=0.45, label_smooth=False, train_random_shapes=[320, 352, 384, 416, 448, 480, 512, 544, 576, 608], input_channel=3)
构建YOLOv3检测器。注意在YOLOv3,num_classes不需要包含背景类,如目标包括human、dog两种,则num_classes设为2即可,这里与FasterRCNN/MaskRCNN有差别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类别数。默认为80。
- backbone (str): YOLOv3的backbone网络,取值范围为[’DarkNet53’, ‘ResNet34’, ‘MobileNetV1’, ‘MobileNetV3_large’]。默认为’MobileNetV1’。
- anchors (list|tuple): anchor框的宽度和高度,为None时表示使用默认值 [[10, 13], [16, 30], [33, 23], [30, 61], [62, 45], [59, 119], [116, 90], [156, 198], [373, 326]]。
- anchor_masks (list|tuple): 在计算YOLOv3损失时,使用anchor的mask索引,为None时表示使用默认值 [[6, 7, 8], [3, 4, 5], [0, 1, 2]]。
- ignore_threshold (float): 在计算YOLOv3损失时,IoU大于
ignore_threshold
的预测框的置信度被忽略。默认为0.7。- nms_score_threshold (float): 检测框的置信度得分阈值,置信度得分低于阈值的框应该被忽略。默认为0.01。
- nms_topk (int): 进行NMS时,根据置信度保留的最大检测框数。默认为1000。
- nms_keep_topk (int): 进行NMS后,每个图像要保留的总检测框数。默认为100。
- nms_iou_threshold (float): 进行NMS时,用于剔除检测框IoU的阈值。默认为0.45。
- label_smooth (bool): 是否使用label smooth。默认值为False。
- train_random_shapes (list|tuple): 训练时从列表中随机选择图像大小。默认值为[320, 352, 384, 416, 448, 480, 512, 544, 576, 608]。
-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的通道数量。默认为3。
train¶
train(self, num_epochs, 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8, eval_dataset=None, save_interval_epochs=20, log_interval_steps=2, save_dir='output', pretrain_weights='IMAGENET', optimizer=None, learning_rate=1.0/8000, warmup_steps=1000, warmup_start_lr=0.0, lr_decay_epochs=[213, 240], lr_decay_gamma=0.1, metric=None, use_vdl=False, sensitivities_file=None, eval_metric_loss=0.05, early_stop=False, early_stop_patience=5, resume_checkpoint=None)
YOLOv3模型的训练接口,函数内置了piecewise
学习率衰减策略和momentum
优化器。
参数
- num_epochs (int): 训练迭代轮数。
- train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训练数据读取器。
- train_batch_size (int): 训练数据batch大小。目前检测仅支持单卡评估,训练数据batch大小与显卡数量之商为验证数据batch大小。默认值为8。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save_interval_epochs (int): 模型保存间隔(单位:迭代轮数)。默认为20。
- log_interval_steps (int): 训练日志输出间隔(单位:迭代次数)。默认为2。
- save_dir (str): 模型保存路径。默认值为’output’。
- pretrain_weights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预训练模型;若为字符串’IMAGENET’,则自动下载在ImageNet图片数据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字符串’COCO’,则自动下载在COCO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None,则不使用预训练模型。默认为’IMAGENET’。
- optimizer (paddle.fluid.optimizer): 优化器。当该参数为None时,使用默认优化器:fluid.layers.piecewise_decay衰减策略,fluid.optimizer.Momentum优化方法。
- learning_rate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默认为1.0/8000。
- warmup_steps (int): 默认优化器进行warmup过程的步数。默认为1000。
- warmup_start_lr (int): 默认优化器warmup的起始学习率。默认为0.0。
- lr_decay_epochs (lis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轮数。默认为[213, 240]。
- lr_decay_gamma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率。默认为0.1。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值为None。
- use_vdl (bool): 是否使用VisualDL进行可视化。默认值为False。
- sensitivities_file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字符串’DEFAULT’,则自动下载在PascalVOC数据上获得的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None,则不进行裁剪。默认为None。
- eval_metric_loss (float): 可容忍的精度损失。默认为0.05。
- early_stop (bool): 是否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_patience (int): 当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时,如果验证集精度在
early_stop_patience
个epoch内连续下降或持平,则终止训练。默认值为5。- resume_checkpoint (str): 恢复训练时指定上次训练保存的模型路径。若为None,则不会恢复训练。默认值为None。
evaluate¶
evaluate(self, eval_dataset, batch_size=1, epoch_id=None, metric=None, return_details=False)
YOLOv3模型的评估接口,模型评估后会返回在验证集上的指标box_map
(metric指定为’VOC’时)或box_mmap
(metric指定为COCO
时)。
参数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batch_size (int): 验证数据批大小。默认为1。
- epoch_id (int): 当前评估模型所在的训练轮数。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为None,根据用户传入的Dataset自动选择,如为VOCDetection,则
metric
为’VOC’;如为COCODetection,则metric
为’COCO’默认为None, 如为EasyData类型数据集,同时也会使用’VOC’。- return_details (bool): 是否返回详细信息。默认值为False。
返回值
- tuple (metrics, eval_details) | dict (metrics): 当
return_details
为True时,返回(metrics, eval_details),当return_details
为False时,返回metrics。metrics为dict,包含关键字:’bbox_mmap’或者’bbox_map‘,分别表示平均准确率平均值在各个阈值下的结果取平均值的结果(mmAP)、平均准确率平均值(mAP)。eval_details为dict,包含bbox和gt两个关键字。其中关键字bbox的键值是一个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代表一个预测结果,一个预测结果是一个由图像id,预测框类别id, 预测框坐标,预测框得分组成的列表。而关键字gt的键值是真实标注框的相关信息。
predict¶
predict(self, img_file, transforms=None)
YOLOv3模型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YOLOv3.test_transforms
和YOLOv3.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
传入给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 (str|np.ndarray): 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预测结果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key包括’bbox’,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
batch_predict¶
batch_predict(self, img_file_list, transforms=None)
YOLOv3模型批量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YOLOv3.test_transforms
和YOLOv3.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batch_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
传入给batch_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_list (str|np.ndarray): 对列表(或元组)中的图像同时进行预测,列表中的元素是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每个元素都为列表,表示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在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key包括’bbox’,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
paddlex.det.FasterRCNN¶
paddlex.det.FasterRCNN(num_classes=81, backbone='ResNet50', with_fpn=True, aspect_ratios=[0.5, 1.0, 2.0], anchor_sizes=[32, 64, 128, 256, 512], with_dcn=False, rpn_cls_loss='SigmoidCrossEntropy', rpn_focal_loss_alpha=0.25, rpn_focal_loss_gamma=2, rcnn_bbox_loss='SmoothL1Loss', rcnn_nms='MultiClassNMS', keep_top_k=100, nms_threshold=0.5, score_threshold=0.05, softnms_sigma=0.5, bbox_assigner='BBoxAssigner', fpn_num_channels=256, input_channel=3, rpn_batch_size_per_im=256, rpn_fg_fraction=0.5, test_pre_nms_top_n=None, test_post_nms_top_n=1000)
构建FasterRCNN检测器。 注意在FasterRCNN中,num_classes需要设置为类别数+背景类,如目标包括human、dog两种,则num_classes需设为3,多的一种为背景background类别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包含了背景类的类别数。默认为81。
- backbone (str): FasterRCNN的backbone网络,取值范围为[’ResNet18’, ‘ResNet50’, ‘ResNet50_vd’, ‘ResNet101’, ‘ResNet101_vd’, ‘HRNet_W18’, ‘ResNet50_vd_ssld’]。默认为’ResNet50’。
- with_fpn (bool): 是否使用FPN结构。默认为True。
- aspect_ratios (list): 生成anchor高宽比的可选值。默认为[0.5, 1.0, 2.0]。
- anchor_sizes (list): 生成anchor大小的可选值。默认为[32, 64, 128, 256, 512]。
- with_dcn (bool): backbone网络中是否使用deformable convolution network v2。默认为False。
- rpn_cls_loss (str): RPN部分的分类损失函数,取值范围为[’SigmoidCrossEntropy’, ‘SigmoidFocalLoss’]。当遇到模型误检了很多背景区域时,可以考虑使用’SigmoidFocalLoss’,并调整适合的
rpn_focal_loss_alpha
和rpn_focal_loss_gamma
。默认为’SigmoidCrossEntropy’。- rpn_focal_loss_alpha (float):当R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FocalLoss’时,用于调整正样本和负样本的比例因子,默认为0.25。当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CrossEntropy’时,
rpn_focal_loss_alpha
的设置不生效。- rpn_focal_loss_gamma (float): 当R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FocalLoss’时,用于调整易分样本和难分样本的比例因子,默认为2。当R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CrossEntropy’时,
rpn_focal_loss_gamma
的设置不生效。- rcnn_bbox_loss (str): RCNN部分的位置回归损失函数,取值范围为[’SmoothL1Loss’, ‘CIoULoss’]。默认为’SmoothL1Loss’。
- rcnn_nms (str): RCNN部分的非极大值抑制的计算方法,取值范围为[’MultiClassNMS’, ‘MultiClassSoftNMS’,’MultiClassCiouNMS’]。默认为’MultiClassNMS’。当选择’MultiClassNMS’时,可以将
keep_top_k
设置成100、nms_threshold
设置成0.5、score_threshold
设置成0.05。当选择’MultiClassSoftNMS’时,可以将keep_top_k
设置为300、score_threshold
设置为0.01、softnms_sigma
设置为0.5。当选择’MultiClassCiouNMS’时,可以将keep_top_k
设置为100、score_threshold
设置成0.05、nms_threshold
设置成0.5。- keep_top_k (int): RCNN部分在进行非极大值抑制计算后,每张图像保留最多保存
keep_top_k
个检测框。默认为100。- nms_threshold (float): RCNN部分在进行非极大值抑制时,用于剔除检测框所需的IoU阈值。当
rcnn_nms
设置为MultiClassSoftNMS
时,nms_threshold
的设置不生效。默认为0.5。- score_threshold (float): RCNN部分在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前,用于过滤掉低置信度边界框所需的置信度阈值。默认为0.05。
- softnms_sigma (float): 当
rcnn_nms
设置为MultiClassSoftNMS
时,用于调整被抑制的检测框的置信度,调整公式为score = score * weights, weights = exp(-(iou * iou) / softnms_sigma)
。默认设为0.5。- bbox_assigner (str): 训练阶段,RCNN部分生成正负样本的采样方式。可选范围为[’BBoxAssigner’, ‘LibraBBoxAssigner’]。当目标物体的区域只占原始图像的一小部分时,可以考虑采用LibraRCNN中提出的IoU-balanced Sampling采样方式来获取更多的难分负样本,设置为’LibraBBoxAssigner’即可。默认为’BBoxAssigner’。
- fpn_num_channels (int): FPN部分特征层的通道数量。默认为256。
-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的通道数量。默认为3。
- rpn_batch_size_per_im (int): 训练阶段,RPN部分每张图片的正负样本的数量总和。默认为256。
- rpn_fg_fraction (float): 训练阶段,RPN部分每张图片的正负样本数量总和中正样本的占比。默认为0.5。
- test_pre_nms_top_n (int):预测阶段,RPN部分做非极大值抑制计算的候选框的数量。若设置为None, 有FPN结构的话,
test_pre_nms_top_n
会被设置成6000, 无FPN结构的话,test_pre_nms_top_n
会被设置成1000。默认为None。- test_post_nms_top_n (int): 预测阶段,RPN部分做完非极大值抑制后保留的候选框的数量。默认为1000。
train¶
train(self, num_epochs, 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2, eval_dataset=None, save_interval_epochs=1, log_interval_steps=2,save_dir='output', pretrain_weights='IMAGENET', optimizer=None, learning_rate=0.0025, warmup_steps=500, warmup_start_lr=1.0/1200, lr_decay_epochs=[8, 11], lr_decay_gamma=0.1, metric=None, use_vdl=False, early_stop=False, early_stop_patience=5, resume_checkpoint=None)
FasterRCNN模型的训练接口,函数内置了piecewise
学习率衰减策略和momentum
优化器。
参数
- num_epochs (int): 训练迭代轮数。
- train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训练数据读取器。
- train_batch_size (int): 训练数据batch大小。目前检测仅支持单卡评估,训练数据batch大小与显卡数量之商为验证数据batch大小。默认为2。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save_interval_epochs (int): 模型保存间隔(单位:迭代轮数)。默认为1。
- log_interval_steps (int): 训练日志输出间隔(单位:迭代次数)。默认为2。
- save_dir (str): 模型保存路径。默认值为’output’。
- pretrain_weights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预训练模型;若为字符串’IMAGENET’,则自动下载在ImageNet图片数据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字符串’COCO’,则自动下载在COCO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注意:暂未提供ResNet18的COCO预训练模型);为None,则不使用预训练模型。默认为’IMAGENET’。
- optimizer (paddle.fluid.optimizer): 优化器。当该参数为None时,使用默认优化器:fluid.layers.piecewise_decay衰减策略,fluid.optimizer.Momentum优化方法。
- learning_rate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初始学习率。默认为0.0025。
- warmup_steps (int): 默认优化器进行warmup过程的步数。默认为500。
- warmup_start_lr (int): 默认优化器warmup的起始学习率。默认为1.0/1200。
- lr_decay_epochs (lis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轮数。默认为[8, 11]。
- lr_decay_gamma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率。默认为0.1。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值为None。
- use_vdl (bool): 是否使用VisualDL进行可视化。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 (float): 是否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_patience (int): 当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时,如果验证集精度在
early_stop_patience
个epoch内连续下降或持平,则终止训练。默认值为5。- resume_checkpoint (str): 恢复训练时指定上次训练保存的模型路径。若为None,则不会恢复训练。默认值为None。
evaluate¶
evaluate(self, eval_dataset, batch_size=1, epoch_id=None, metric=None, return_details=False)
FasterRCNN模型的评估接口,模型评估后会返回在验证集上的指标box_map(metric指定为’VOC’时)或box_mmap(metric指定为COCO时)。
参数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batch_size (int): 验证数据批大小。默认为1。当前只支持设置为1。
- epoch_id (int): 当前评估模型所在的训练轮数。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为None,根据用户传入的Dataset自动选择,如为VOCDetection,则
metric
为’VOC’; 如为COCODetection,则metric
为’COCO’。- return_details (bool): 是否返回详细信息。默认值为False。
返回值
- tuple (metrics, eval_details) | dict (metrics): 当
return_details
为True时,返回(metrics, eval_details),当return_details
为False时,返回metrics。metrics为dict,包含关键字:’bbox_mmap’或者’bbox_map‘,分别表示平均准确率平均值在各个IoU阈值下的结果取平均值的结果(mmAP)、平均准确率平均值(mAP)。eval_details为dict,包含bbox和gt两个关键字。其中关键字bbox的键值是一个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代表一个预测结果,一个预测结果是一个由图像id,预测框类别id, 预测框坐标,预测框得分组成的列表。而关键字gt的键值是真实标注框的相关信息。
predict¶
predict(self, img_file, transforms=None)
FasterRCNN模型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FasterRCNN.test_transforms
和FasterRCNN.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 (str|np.ndarray): 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预测结果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key包括’bbox’,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
batch_predict¶
batch_predict(self, img_file_list, transforms=None)
FasterRCNN模型批量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FasterRCNN.test_transforms
和FasterRCNN.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batch_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batch_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_list (list|tuple): 对列表(或元组)中的图像同时进行预测,列表中的元素是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每个元素都为列表,表示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在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key包括’bbox’,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
Instance Segmentation¶
MaskRCNN¶
paddlex.det.MaskRCNN(num_classes=81, backbone='ResNet50', with_fpn=True, aspect_ratios=[0.5, 1.0, 2.0], anchor_sizes=[32, 64, 128, 256, 512], with_dcn=False, rpn_cls_loss='SigmoidCrossEntropy', rpn_focal_loss_alpha=0.25, rpn_focal_loss_gamma=2, rcnn_bbox_loss='SmoothL1Loss', rcnn_nms='MultiClassNMS', keep_top_k=100, nms_threshold=0.5, score_threshold=0.05, softnms_sigma=0.5, bbox_assigner='BBoxAssigner', fpn_num_channels=256, input_channel=3, rpn_batch_size_per_im=256, rpn_fg_fraction=0.5, test_pre_nms_top_n=None, test_post_nms_top_n=1000)
构建MaskRCNN检测器。注意在MaskRCNN中,num_classes需要设置为类别数+背景类,如目标包括human、dog两种,则num_classes需设为3,多的一种为背景background类别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包含了背景类的类别数。默认为81。
- backbone (str): MaskRCNN的backbone网络,取值范围为[’ResNet18’, ‘ResNet50’, ‘ResNet50_vd’, ‘ResNet101’, ‘ResNet101_vd’, ‘HRNet_W18’, ‘ResNet50_vd_ssld’]。默认为’ResNet50’。
- with_fpn (bool): 是否使用FPN结构。默认为True。
- aspect_ratios (list): 生成anchor高宽比的可选值。默认为[0.5, 1.0, 2.0]。
- anchor_sizes (list): 生成anchor大小的可选值。默认为[32, 64, 128, 256, 512]。
- with_dcn (bool): backbone网络中是否使用deformable convolution network v2。默认为False。
- rpn_cls_loss (str): RPN部分的分类损失函数,取值范围为[’SigmoidCrossEntropy’, ‘SigmoidFocalLoss’]。当遇到模型误检了很多背景区域时,可以考虑使用’SigmoidFocalLoss’,并调整适合的
rpn_focal_loss_alpha
和rpn_focal_loss_gamma
。默认为’SigmoidCrossEntropy’。- rpn_focal_loss_alpha (float):当R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FocalLoss’时,用于调整正样本和负样本的比例因子,默认为0.25。当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CrossEntropy’时,
rpn_focal_loss_alpha
的设置不生效。- rpn_focal_loss_gamma (float): 当R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FocalLoss’时,用于调整易分样本和难分样本的比例因子,默认为2。当RPN的分类损失函数设置为’SigmoidCrossEntropy’时,
rpn_focal_loss_gamma
的设置不生效。- rcnn_bbox_loss (str): RCNN部分的位置回归损失函数,取值范围为[’SmoothL1Loss’, ‘CIoULoss’]。默认为’SmoothL1Loss’。
- rcnn_nms (str): RCNN部分的非极大值抑制的计算方法,取值范围为[’MultiClassNMS’, ‘MultiClassSoftNMS’,’MultiClassCiouNMS’]。默认为’MultiClassNMS’。当选择’MultiClassNMS’时,可以将
keep_top_k
设置成100、nms_threshold
设置成0.5、score_threshold
设置成0.05。当选择’MultiClassSoftNMS’时,可以将keep_top_k
设置为300、score_threshold
设置为0.01、softnms_sigma
设置为0.5。当选择’MultiClassCiouNMS’时,可以将keep_top_k
设置为100、score_threshold
设置成0.05、nms_threshold
设置成0.5。- keep_top_k (int): RCNN部分在进行非极大值抑制计算后,每张图像保留最多保存
keep_top_k
个检测框。默认为100。- nms_threshold (float): RCNN部分在进行非极大值抑制时,用于剔除检测框所需的IoU阈值。当
rcnn_nms
设置为MultiClassSoftNMS
时,nms_threshold
的设置不生效。默认为0.5。- score_threshold (float): RCNN部分在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前,用于过滤掉低置信度边界框所需的置信度阈值。默认为0.05。
- softnms_sigma (float): 当
rcnn_nms
设置为MultiClassSoftNMS
时,用于调整被抑制的检测框的置信度,调整公式为score = score * weights, weights = exp(-(iou * iou) / softnms_sigma)
。默认设为0.5。- bbox_assigner (str): 训练阶段,RCNN部分生成正负样本的采样方式。可选范围为[’BBoxAssigner’, ‘LibraBBoxAssigner’]。当目标物体的区域只占原始图像的一小部分时,可以考虑采用LibraRCNN中提出的IoU-balanced Sampling采样方式来获取更多的难分负样本,设置为’LibraBBoxAssigner’即可。默认为’BBoxAssigner’。
- fpn_num_channels (int): FPN部分特征层的通道数量。默认为256。
-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的通道数量。默认为3。
- rpn_batch_size_per_im (int): 训练阶段,RPN部分每张图片的正负样本的数量总和。默认为256。
- rpn_fg_fraction (float): 训练阶段,RPN部分每张图片的正负样本数量总和中正样本的占比。默认为0.5。
- test_pre_nms_top_n (int):预测阶段,RPN部分做非极大值抑制计算的候选框的数量。若设置为None, 有FPN结构的话,
test_pre_nms_top_n
会被设置成6000, 无FPN结构的话,test_pre_nms_top_n
会被设置成1000。默认为None。- test_post_nms_top_n (int): 预测阶段,RPN部分做完非极大值抑制后保留的候选框的数量。默认为1000。
train¶
train(self, num_epochs, 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1, eval_dataset=None, save_interval_epochs=1, log_interval_steps=20, save_dir='output', pretrain_weights='IMAGENET', optimizer=None, learning_rate=1.0/800, warmup_steps=500, warmup_start_lr=1.0 / 2400, lr_decay_epochs=[8, 11], lr_decay_gamma=0.1, metric=None, use_vdl=False, early_stop=False, early_stop_patience=5, resume_checkpoint=None)
MaskRCNN模型的训练接口,函数内置了piecewise
学习率衰减策略和momentum
优化器。
参数
- num_epochs (int): 训练迭代轮数。
- train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训练数据读取器。
- train_batch_size (int): 训练数据batch大小。目前检测仅支持单卡评估,训练数据batch大小与显卡数量之商为验证数据batch大小。默认为1。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save_interval_epochs (int): 模型保存间隔(单位:迭代轮数)。默认为1。
- log_interval_steps (int): 训练日志输出间隔(单位:迭代次数)。默认为2。
- save_dir (str): 模型保存路径。默认值为’output’。
- pretrain_weights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预训练模型;若为字符串’IMAGENET’,则自动下载在ImageNet图片数据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字符串’COCO’,则自动下载在COCO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注意:暂未提供ResNet18和HRNet_W18的COCO预训练模型);若为None,则不使用预训练模型。默认为None。
- optimizer (paddle.fluid.optimizer): 优化器。当该参数为None时,使用默认优化器:fluid.layers.piecewise_decay衰减策略,fluid.optimizer.Momentum优化方法。
- learning_rate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初始学习率。默认为0.00125。
- warmup_steps (int): 默认优化器进行warmup过程的步数。默认为500。
- warmup_start_lr (int): 默认优化器warmup的起始学习率。默认为1.0/2400。
- lr_decay_epochs (lis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轮数。默认为[8, 11]。
- lr_decay_gamma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学习率衰减率。默认为0.1。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值为None。
- use_vdl (bool): 是否使用VisualDL进行可视化。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 (float): 是否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_patience (int): 当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时,如果验证集精度在
early_stop_patience
个epoch内连续下降或持平,则终止训练。默认值为5。- resume_checkpoint (str): 恢复训练时指定上次训练保存的模型路径。若为None,则不会恢复训练。默认值为None。
evaluate¶
evaluate(self, eval_dataset, batch_size=1, epoch_id=None, metric=None, return_details=False)
MaskRCNN模型的评估接口,模型评估后会返回在验证集上的指标box_mmap(metric指定为COCO时)和相应的seg_mmap。
参数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验证数据读取器。
- batch_size (int): 验证数据批大小。默认为1。当前只支持设置为1。
- epoch_id (int): 当前评估模型所在的训练轮数。
- metric (bool): 训练过程中评估的方式,取值范围为[’COCO’, ‘VOC’]。默认为None,根据用户传入的Dataset自动选择,如为VOCDetection,则
metric
为’VOC’; 如为COCODetection,则metric
为’COCO’。- return_details (bool): 是否返回详细信息。默认值为False。
返回值
- tuple (metrics, eval_details) | dict (metrics): 当
return_details
为True时,返回(metrics, eval_details),当return_details为False时,返回metrics。metrics为dict,包含关键字:’bbox_mmap’和’segm_mmap’或者’bbox_map‘和’segm_map’,分别表示预测框和分割区域平均准确率平均值在各个IoU阈值下的结果取平均值的结果(mmAP)、平均准确率平均值(mAP)。eval_details为dict,包含bbox
、mask
和gt
三个关键字。其中关键字bbox
的键值是一个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代表一个预测结果,一个预测结果是一个由图像id,预测框类别id, 预测框坐标,预测框得分组成的列表。关键字mask
的键值是一个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代表各预测框内物体的分割结果,分割结果由图像id、预测框类别id、表示预测框内各像素点是否属于物体的二值图、预测框得分。而关键字gt的键值是真实标注框的相关信息。
predict¶
predict(self, img_file, transforms=None)
MaskRCNN模型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MaskRCNN.test_transforms
和MaskRCNN.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 (str|np.ndarray): 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预测结果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key’bbox’, ‘mask’,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Mask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Mask信息为原图大小的二值图,1表示像素点属于预测类别,0表示像素点是背景。
batch_predict¶
batch_predict(self, img_file_list, transforms=None)
MaskRCNN模型批量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MaskRCNN.test_transforms
和MaskRCNN.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batch_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batch_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_list (list|tuple): 对列表(或元组)中的图像同时进行预测,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det.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list: 每个元素都为列表,表示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在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列表中,每个元素均为一个dict,包含关键字:’bbox’, ‘mask’, ‘category’, ‘category_id’, ‘score’,分别表示每个预测目标的框坐标信息、Mask信息,类别、类别id、置信度。其中框坐标信息为[xmin, ymin, w, h],即左上角x, y坐标和框的宽和高。Mask信息为原图大小的二值图,1表示像素点属于预测类别,0表示像素点是背景。
Semantic Segmentation¶
paddlex.seg.DeepLabv3p¶
paddlex.seg.DeepLabv3p(num_classes=2, backbone='MobileNetV2_x1.0', output_stride=16, aspp_with_sep_conv=True, decoder_use_sep_conv=True, encoder_with_aspp=True, enable_decoder=True, use_bce_loss=False, use_dice_loss=False, class_weight=None, ignore_index=255, pooling_crop_size=None, input_channel=3)
构建DeepLabv3p分割器。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类别数。
- backbone (str): DeepLabv3+的backbone网络,实现特征图的计算,取值范围为[’Xception65’, ‘Xception41’, ‘MobileNetV2_x0.25’, ‘MobileNetV2_x0.5’, ‘MobileNetV2_x1.0’, ‘MobileNetV2_x1.5’, ‘MobileNetV2_x2.0’, ‘MobileNetV3_large_x1_0_ssld’],默认值为’MobileNetV2_x1.0’。
- output_stride (int): backbone 输出特征图相对于输入的下采样倍数,一般取值为8或16。默认16。
- aspp_with_sep_conv (bool): aspp模块是否采用separable convolutions。默认True。
- decoder_use_sep_conv (bool): decoder模块是否采用separable convolutions。默认True。
- encoder_with_aspp (bool): 是否在encoder阶段采用aspp模块。默认True。
- enable_decoder (bool): 是否使用decoder模块。默认True。
- use_b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b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dice loss同时使用。默认False。
- use_di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di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bce loss同时使用,当
use_bce_loss
和use_dice_loss
都为False时,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默认False。- class_weight (list/str): 交叉熵损失函数各类损失的权重。当
class_weight
为list的时候,长度应为num_classes
。当class_weight
为str时, weight.lower()应为’dynamic’,这时会根据每一轮各类像素的比重自行计算相应的权重,每一类的权重为:每类的比例 * num_classes。class_weight取默认值None是,各类的权重1,即平时使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ignore_index (int): label上忽略的值,label为
ignore_index
的像素不参与损失函数的计算。默认255。- pooling_crop_size (int):当backbone为
MobileNetV3_large_x1_0_ssld
时,需设置为训练过程中模型输入大小,格式为[W, H]。例如模型输入大小为[512, 512], 则pooling_crop_size
应该设置为[512, 512]。在encoder模块中获取图像平均值时被用到,若为None,则直接求平均值;若为模型输入大小,则使用avg_pool
算子得到平均值。默认值None。-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通道数。默认值3。
train¶
train(self, num_epochs, train_dataset, train_batch_size=2, eval_dataset=None, eval_batch_size=1, save_interval_epochs=1, log_interval_steps=2, save_dir='output', pretrain_weights='IMAGENET', optimizer=None, learning_rate=0.01, lr_decay_power=0.9, use_vdl=False, sensitivities_file=None, eval_metric_loss=0.05, early_stop=False, early_stop_patience=5, resume_checkpoint=None):
DeepLabv3p模型的训练接口,函数内置了polynomial
学习率衰减策略和momentum
优化器。
参数
- num_epochs (int): 训练迭代轮数。
- train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训练数据读取器。
- train_batch_size (int): 训练数据batch大小。同时作为验证数据batch大小。默认2。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评估数据读取器。
- save_interval_epochs (int): 模型保存间隔(单位:迭代轮数)。默认为1。
- log_interval_steps (int): 训练日志输出间隔(单位:迭代次数)。默认为2。
- save_dir (str): 模型保存路径。默认’output’
- pretrain_weights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预训练模型;若为字符串’IMAGENET’,则自动下载在ImageNet图片数据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若为字符串’COCO’,则自动下载在COCO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注意:暂未提供Xception41、MobileNetV2_x0.25、MobileNetV2_x0.5、MobileNetV2_x1.5、MobileNetV2_x2.0的COCO预训练模型);若为字符串’CITYSCAPES’,则自动下载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注意:暂未提供Xception41、MobileNetV2_x0.25、MobileNetV2_x0.5、MobileNetV2_x1.5、MobileNetV2_x2.0的CITYSCAPES预训练模型);若为None,则不使用预训练模型。默认’IMAGENET’。
- optimizer (paddle.fluid.optimizer): 优化器。当该参数为None时,使用默认的优化器:使用fluid.optimizer.Momentum优化方法,polynomial的学习率衰减策略。
- learning_rate (float): 默认优化器的初始学习率。默认0.01。
- lr_decay_power (float): 默认优化器学习率衰减指数。默认0.9。
- use_vdl (bool): 是否使用VisualDL进行可视化。默认False。
- sensitivities_file (str): 若指定为路径时,则加载路径下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字符串’DEFAULT’,则自动下载在Cityscapes图片数据上获得的敏感度信息进行裁剪;若为None,则不进行裁剪。默认为None。
- eval_metric_loss (float): 可容忍的精度损失。默认为0.05。
- early_stop (bool): 是否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默认值为False。
- early_stop_patience (int): 当使用提前终止训练策略时,如果验证集精度在
early_stop_patience
个epoch内连续下降或持平,则终止训练。默认值为5。- resume_checkpoint (str): 恢复训练时指定上次训练保存的模型路径。若为None,则不会恢复训练。默认值为None。
evaluate¶
evaluate(self, eval_dataset, batch_size=1, epoch_id=None, return_details=False):
DeepLabv3p模型评估接口。
参数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评估数据读取器。
- batch_size (int): 评估时的batch大小。默认1。
- epoch_id (int): 当前评估模型所在的训练轮数。
- return_details (bool): 是否返回详细信息。默认False。
返回值
- dict: 当
return_details
为False时,返回dict。包含关键字:’miou’、’category_iou’、’macc’、 ‘category_acc’和’kappa’,分别表示平均IoU、各类别IoU、平均准确率、各类别准确率和kappa系数。- tuple (metrics, eval_details):当
return_details
为True时,增加返回dict (eval_details), 包含关键字:’confusion_matrix’,表示评估的混淆矩阵。
predict¶
predict(self, img_file, transforms=None):
DeepLabv3p模型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DeepLabv3p.test_transforms
和DeepLabv3p.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 (str|np.ndarray): 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seg.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dict: 包含关键字’label_map’和’score_map’, ‘label_map’存储预测结果灰度图,像素值表示对应的类别,’score_map’存储各类别的概率,shape=(h, w, num_classes)。
batch_predict¶
batch_predict(self, img_file_list, transforms=None):
DeepLabv3p模型批量预测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DeepLabv3p.test_transforms
和DeepLabv3p.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batch_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batch_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_list (list|tuple): 对列表(或元组)中的图像同时进行预测,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ransforms (paddlex.seg.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dict: 每个元素都为列表,表示各图像的预测结果。各图像的预测结果用字典表示,包含关键字’label_map’和’score_map’, ‘label_map’存储预测结果灰度图,像素值表示对应的类别,’score_map’存储各类别的概率,shape=(h, w, num_classes)。
overlap_tile_predict¶
overlap_tile_predict(self, img_file, tile_size=[512, 512], pad_size=[64, 64], batch_size=32, transforms=None)
DeepLabv3p模型的滑动预测接口, 支持有重叠和无重叠两种方式。
无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在输入图片上以固定大小的窗口滑动,分别对每个窗口下的图像进行预测,最后将各窗口的预测结果拼接成输入图片的预测结果。使用时需要把参数pad_size
设置为[0, 0]
。
有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在Unet论文中,作者提出一种有重叠的滑动窗口预测策略(Overlap-tile strategy)来消除拼接处的裂痕感。对各滑动窗口预测时,会向四周扩展一定的面积,对扩展后的窗口进行预测,例如下图中的蓝色部分区域,到拼接时只取各窗口中间部分的预测结果,例如下图中的黄色部分区域。位于输入图像边缘处的窗口,其扩展面积下的像素则通过将边缘部分像素镜像填补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定义了eval_dataset,模型在保存时才会将预测时的图像处理流程保存在DeepLabv3p.test_transforms
和DeepLabv3p.eval_transforms
中。如未在训练时定义eval_dataset,那在调用预测overlap_tile_predict
接口时,用户需要再重新定义test_transforms传入给overlap_tile_predict
接口。
参数
- img_file (str|np.ndarray): 预测图像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tile_size (list|tuple): 滑动窗口的大小,该区域内用于拼接预测结果,格式为(W,H)。默认值为[512, 512]。
- pad_size (list|tuple): 滑动窗口向四周扩展的大小,扩展区域内不用于拼接预测结果,格式为(W,H)。默认值为[64, 64]。
- batch_size (int):对窗口进行批量预测时的批量大小。默认值为32。
- transforms (paddlex.seg.transforms): 数据预处理操作。
返回值
- dict: 包含关键字’label_map’和’score_map’, ‘label_map’存储预测结果灰度图,像素值表示对应的类别,’score_map’存储各类别的概率,shape=(h, w, num_classes)。
paddlex.seg.UNet¶
paddlex.seg.UNet(num_classes=2, upsample_mode='bilinear', use_bce_loss=False, use_dice_loss=False, class_weight=None, ignore_index=255, input_channel=3)
构建UNet分割器。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类别数。
- upsample_mode (str): UNet decode时采用的上采样方式,取值为’bilinear’时利用双线行差值进行上菜样,当输入其他选项时则利用反卷积进行上菜样,默认为’bilinear’。
- use_b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b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dice loss同时使用。默认False。
- use_di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di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bce loss同时使用。当use_bce_loss和use_dice_loss都为False时,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默认False。
- class_weight (list/str): 交叉熵损失函数各类损失的权重。当
class_weight
为list的时候,长度应为num_classes
。当class_weight
为str时, weight.lower()应为’dynamic’,这时会根据每一轮各类像素的比重自行计算相应的权重,每一类的权重为:每类的比例 * num_classes。class_weight取默认值None是,各类的权重1,即平时使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ignore_index (int): label上忽略的值,label为
ignore_index
的像素不参与损失函数的计算。默认255。-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通道数。默认值3。
- train 训练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train接口
- evaluate 评估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evaluate接口
- predict 预测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predict接口
- batch_predict 批量预测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predict接口
- overlap_tile_predict 滑动窗口预测接口同 DeepLabv3p模型poverlap_tile_predict接口
paddlex.seg.HRNet¶
paddlex.seg.HRNet(num_classes=2, width=18, use_bce_loss=False, use_dice_loss=False, class_weight=None, ignore_index=255, input_channel=3)
构建HRNet分割器。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类别数。
- width (int|str): 高分辨率分支中特征层的通道数量。默认值为18。可选择取值为[18, 30, 32, 40, 44, 48, 60, 64, ‘18_small_v1’]。’18_small_v1’是18的轻量级版本。
- use_b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b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dice loss同时使用。默认False。
- use_di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di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bce loss同时使用。当use_bce_loss和use_dice_loss都为False时,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默认False。
- class_weight (list|str): 交叉熵损失函数各类损失的权重。当
class_weight
为list的时候,长度应为num_classes
。当class_weight
为str时, weight.lower()应为’dynamic’,这时会根据每一轮各类像素的比重自行计算相应的权重,每一类的权重为:每类的比例 * num_classes。class_weight取默认值None是,各类的权重1,即平时使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ignore_index (int): label上忽略的值,label为
ignore_index
的像素不参与损失函数的计算。默认255。-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通道数。默认值3。
- train 训练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train接口
- evaluate 评估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evaluate接口
- predict 预测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predict接口
- batch_predict 批量预测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predict接口
- overlap_tile_predict 滑动窗预测接口同 DeepLabv3p模型poverlap_tile_predict接口
paddlex.seg.FastSCNN¶
paddlex.seg.FastSCNN(num_classes=2, use_bce_loss=False, use_dice_loss=False, class_weight=None, ignore_index=255, multi_loss_weight=[1.0], input_channel=3)
构建FastSCNN分割器。
参数
- num_classes (int): 类别数。
- use_b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b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dice loss同时使用。默认False。
- use_dice_loss (bool): 是否使用dic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只能用于两类分割,可与bce loss同时使用。当use_bce_loss和use_dice_loss都为False时,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默认False。
- class_weight (list/str): 交叉熵损失函数各类损失的权重。当
class_weight
为list的时候,长度应为num_classes
。当class_weight
为str时, weight.lower()应为’dynamic’,这时会根据每一轮各类像素的比重自行计算相应的权重,每一类的权重为:每类的比例 * num_classes。class_weight取默认值None是,各类的权重1,即平时使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ignore_index (int): label上忽略的值,label为
ignore_index
的像素不参与损失函数的计算。默认255。- multi_loss_weight (list): 多分支上的loss权重。默认计算一个分支上的loss,即默认值为[1.0]。也支持计算两个分支或三个分支上的loss,权重按[fusion_branch_weight, higher_branch_weight, lower_branch_weight]排列,fusion_branch_weight为空间细节分支和全局上下文分支融合后的分支上的loss权重,higher_branch_weight为空间细节分支上的loss权重,lower_branch_weight为全局上下文分支上的loss权重,若higher_branch_weight和lower_branch_weight未设置则不会计算这两个分支上的loss。
- input_channel (int): 输入图像通道数。默认值3。
- train 训练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train接口
- evaluate 评估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evaluate接口
- predict 预测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predict接口
- batch_predict 批量预测接口说明同 DeepLabv3p模型predict接口
- overlap_tile_predict 滑动窗预测接口同 DeepLabv3p模型poverlap_tile_predict接口
模型压缩¶
paddlex.slim.prune.analysis¶
计算参数敏感度
paddlex.slim.prune.analysis(model, dataset, batch_size, save_file='model.sensi.data')
此函数接口与paddlex.slim.cal_params_sensitivites
接口功能一致,仅修改了函数名,参数名,顺序和默认值,推荐使用此接口。
使用示例参考教程-模型裁剪训练
paddlex.slim.cal_params_sensitivities¶
此函数接口与paddlex.slim.prune.analysis
功能一致,推荐使用paddlex.slim.prune.analysis
接口计算参数敏感度
paddlex.slim.cal_params_sensitivities(model, save_file, eval_dataset, batch_size=8)
计算模型中可剪裁参数在验证集上的敏感度,并将敏感度信息保存至文件save_file
- 获取模型中可剪裁卷积Kernel的名称。
- 计算每个可剪裁卷积Kernel不同剪裁率下的敏感度。
【注意】卷积的敏感度是指按照剪裁率将模型剪裁后模型精度的损失。选择合适的敏感度,对应地也能确定最终模型需要剪裁的参数列表和各剪裁参数对应的剪裁率。
参数
- model (paddlex.cls.models/paddlex.det.models/paddlex.seg.models): paddlex加载的模型。
- save_file (str): 计算的得到的sensetives文件存储路径。
- eval_dataset (paddlex.datasets): 评估数据集的读取器。
- batch_size (int): 评估时的batch_size大小。
paddlex.slim.export_quant_model¶
导出量化模型
paddlex.slim.export_quant_model(model, test_dataset, batch_size=2, batch_num=10, save_dir='./quant_model', cache_dir='./temp')
导出量化模型,该接口实现了Post Quantization量化方式,需要传入测试数据集,并设定batch_size
和batch_num
。量化过程中会以数量为batch_size
* batch_num
的样本数据的计算结果为统计信息完成模型的量化。
参数
- model(paddlex.cls.models/paddlex.det.models/paddlex.seg.models): paddlex加载的模型。
- test_dataset(paddlex.dataset): 测试数据集。
- batch_size(int): 进行前向计算时的批数据大小。
- batch_num(int): 进行向前计算时批数据数量。
- save_dir(str): 量化后模型的保存目录。
- cache_dir(str): 量化过程中的统计数据临时存储目录。
使用示例
import paddlex as pdx
model = pdx.load_model('vegetables_mobilenet')
test_dataset = pdx.datasets.ImageNet(
data_dir='vegetables_cls',
file_list='vegetables_cls/train_list.txt',
label_list='vegetables_cls/labels.txt',
transforms=model.eval_transforms)
pdx.slim.export_quant_model(model, test_dataset, save_dir='./quant_mobilenet')
预测结果可视化¶
PaddleX提供了一系列模型预测和结果分析的可视化函数。
paddlex.det.visualize¶
目标检测/实例分割预测结果可视化
paddlex.det.visualize(image, result, threshold=0.5, save_dir='./', color=None)
将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模型预测得到的Box框和Mask在原图上进行可视化。
参数¶
- image (str|np.ndarray): 原图文件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result (str): 模型预测结果。
- threshold(float): score阈值,将Box置信度低于该阈值的框过滤不进行可视化。默认0.5
- save_dir(str): 可视化结果保存路径。若为None,则表示不保存,该函数将可视化的结果以np.ndarray的形式返回;若设为目录路径,则将可视化结果保存至该目录下。默认值为’./’。
- color(list|tuple|np.array): 各类别的BGR颜色值组成的数组,形状为Nx3(N为类别数量),数值范围为[0, 255]。例如针对2个类别的[[255, 0, 0], [0, 255, 0]]。若为None,则自动生成各类别的颜色。默认值为None。
paddlex.seg.visualize¶
语义分割模型预测结果可视化
paddlex.seg.visualize(image, result, weight=0.6, save_dir='./', color=None)
将语义分割模型预测得到的Mask在原图上进行可视化。
参数¶
- image (str|np.ndarray): 原图文件路径或numpy数组(HWC排列,BGR格式)。
- result (str): 模型预测结果。
- weight(float): mask可视化结果与原图权重因子,weight表示原图的权重。默认0.6。
- save_dir(str): 可视化结果保存路径。若为None,则表示不保存,该函数将可视化的结果以np.ndarray的形式返回;若设为目录路径,则将可视化结果保存至该目录下。默认值为’./’。
- color (list): 各类别的BGR颜色值组成的列表。例如两类时可设置为[255, 255, 255, 0, 0, 0]。默认值为None,则使用默认生成的颜色列表。
paddlex.det.draw_pr_curve¶
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准确率-召回率可视化
paddlex.det.draw_pr_curve(eval_details_file=None, gt=None, pred_bbox=None, pred_mask=None, iou_thresh=0.5, save_dir='./')
将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模型评估结果中各个类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的对应关系进行可视化,同时可视化召回率和置信度阈值的对应关系。
注:PaddleX在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模型目录中,均包含eval_result.json
文件,可将此文件路径传给eval_details_file
参数,设定iou_threshold
即可得到对应模型在验证集上的PR曲线图。
参数¶
- eval_details_file (str): 模型评估结果的保存路径,包含真值信息和预测结果。默认值为None。
- gt (list): 数据集的真值信息。默认值为None。
- pred_bbox (list): 模型在数据集上的预测框。默认值为None。
- pred_mask (list): 模型在数据集上的预测mask。默认值为None。
- iou_thresh (float): 判断预测框或预测mask为真阳时的IoU阈值。默认值为0.5。
- save_dir (str): 可视化结果保存路径。默认值为’./’。
注意:eval_details_file
的优先级更高,只要eval_details_file
不为None,就会从eval_details_file
提取真值信息和预测结果做分析。当eval_details_file
为None时,则用gt
、pred_mask
、pred_mask
做分析。
使用示例¶
import paddlex as pdx
eval_details_file = 'insect_epoch_270/eval_details.json'
pdx.det.draw_pr_curve(eval_details_file, save_dir='./insect')
方式二:分析模型评估函数返回的评估结果。
import os
# 选择使用0号卡
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0'
from paddlex.det import transforms
import paddlex as pdx
model = pdx.load_model('insect_epoch_270')
eval_dataset = pdx.datasets.VOCDetection(
data_dir='insect_det',
file_list='insect_det/val_list.txt',
label_list='insect_det/labels.txt',
transforms=model.eval_transforms)
metrics, evaluate_details = model.evaluate(eval_dataset, batch_size=8, return_details=True)
gt = evaluate_details['gt']
bbox = evaluate_details['bbox']
pdx.det.draw_pr_curve(gt=gt, pred_bbox=bbox, save_dir='./insect')
预测框的各个类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的对应关系、召回率和置信度阈值的对应关系可视化如下:
paddlex.slim.visualzie¶
模型剪裁比例可视化分析
paddlex.slim.visualize(model, sensitivities_file, save_dir='./')
利用此接口,可以分析在不同的eval_metric_loss
参数下,模型被剪裁的比例情况。可视化结果纵轴为eval_metric_loss参数值,横轴为对应的模型被剪裁的比例。eval_metric_loss
即卷积的敏感度,是指按照剪裁率将模型剪裁后模型精度的损失。
参数¶
- model (paddlex.cv.models): 使用PaddleX加载的模型。
- sensitivities_file (str): 模型各参数在验证集上计算得到的参数敏感度信息文件。
- save_dir(str): 可视化结果保存路径,默认为当前目录
使用示例¶
点击下载示例中的模型和sensitivities_file
import paddlex as pdx
model = pdx.load_model('vegetables_mobilenet')
pdx.slim.visualize(model, 'mobilenetv2.sensitivities', save_dir='./')
# 可视化结果保存在./sensitivities.png
paddlex.transforms.visualize¶
数据预处理/增强过程可视化
paddlex.transforms.visualize(dataset,
img_count=3,
save_dir='vdl_output')
对数据预处理/增强中间结果进行可视化。 可使用VisualDL查看中间结果:
- VisualDL启动方式: visualdl –logdir vdl_output/image_transforms –port 8001
- 浏览器打开 https://0.0.0.0:8001 ,在页面上面点击
『样本数据-图像』
即可。 其中0.0.0.0为本机访问,如为远程服务, 改成相应机器IP
参数¶
- dataset (paddlex.datasets): 数据集读取器。
- img_count (int): 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增强的图像数目。默认为3。
- save_dir (str): 日志保存的路径。默认为’vdl_output’。
paddlex.det.coco_error_analysis¶
分析模型预测错误的原因
paddlex.det.coco_error_analysis(eval_details_file=None, gt=None, pred_bbox=None, pred_mask=None, save_dir='./output')
逐个分析模型预测错误的原因,并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分析结果图表示例如下:
左图显示的是person
类的分析结果,有图显示的是所有类别整体的分析结果。
分析图表展示了7条Precision-Recall(PR)曲线,每一条曲线表示的Average Precision (AP)比它左边那条高,原因是逐步放宽了评估要求。以person
类为例,各条PR曲线的评估要求解释如下:
- C75: 在IoU设置为0.75时的PR曲线, AP为0.510。
- C50: 在IoU设置为0.5时的PR曲线,AP为0.724。C50与C75之间的白色区域面积代表将IoU从0.75放宽至0.5带来的AP增益。
- Loc: 在IoU设置为0.1时的PR曲线,AP为0.832。Loc与C50之间的蓝色区域面积代表将IoU从0.5放宽至0.1带来的AP增益。蓝色区域面积越大,表示越多的检测框位置不够精准。
- Sim: 在Loc的基础上,如果检测框与真值框的类别不相同,但两者同属于一个亚类,则不认为该检测框是错误的,在这种评估要求下的PR曲线, AP为0.832。Sim与Loc之间的红色区域面积越大,表示子类间的混淆程度越高。
- Oth: 在Sim的基础上,如果检测框与真值框的亚类不相同,则不认为该检测框是错误的,在这种评估要求下的PR曲线,AP为0.841。Oth与Sim之间的绿色区域面积越大,表示亚类间的混淆程度越高。
- BG: 在Oth的基础上,背景区域上的检测框不认为是错误的,在这种评估要求下的PR曲线,AP为91.1。BG与Oth之间的紫色区域面积越大,表示背景区域被误检的数量越多。
- FN: 在BG的基础上,漏检的真值框不认为是错误的,在这种评估要求下的PR曲线,AP为1.00。FN与BG之间的橙色区域面积越大,表示漏检的真值框数量越多。
更为详细的说明参考COCODataset官网给出分析工具说明
参数¶
- eval_details_file (str): 模型评估结果的保存路径,包含真值信息和预测结果。默认值为None。
- gt (list): 数据集的真值信息。默认值为None。
- pred_bbox (list): 模型在数据集上的预测框。默认值为None。
- pred_mask (list): 模型在数据集上的预测mask。默认值为None。
- save_dir (str): 可视化结果保存路径。默认值为’./output’。
注意:eval_details_file
的优先级更高,只要eval_details_file
不为None,就会从eval_details_file
提取真值信息和预测结果做分析。当eval_details_file
为None时,则用gt
、pred_mask
、pred_mask
做分析。
使用示例¶
import paddlex as pdx
eval_details_file = 'insect_epoch_270/eval_details.json'
pdx.det.coco_error_analysis(eval_details_file, save_dir='./insect')
方式二:分析模型评估函数返回的评估结果。
import os
# 选择使用0号卡
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0'
from paddlex.det import transforms
import paddlex as pdx
model = pdx.load_model('insect_epoch_270')
eval_dataset = pdx.datasets.VOCDetection(
data_dir='insect_det',
file_list='insect_det/val_list.txt',
label_list='insect_det/labels.txt',
transforms=model.eval_transforms)
metrics, evaluate_details = model.evaluate(eval_dataset, batch_size=8, return_details=True)
gt = evaluate_details['gt']
bbox = evaluate_details['bbox']
pdx.det.coco_error_analysis(gt=gt, pred_bbox=bbox, save_dir='./insect')
所有类别整体的分析结果示例如下:
模型可解释性¶
目前PaddleX支持对于图像分类的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解释,支持LIME和NormLIME两种可解释性算法。
paddlex.interpret.lime¶
LIME可解释性结果可视化
paddlex.interpret.lime(img_file,
model,
num_samples=3000,
batch_size=50,
save_dir='./')
使用LIME算法将模型预测结果的可解释性可视化。LIME表示与模型无关的局部可解释性,可以解释任何模型。LIME的思想是以输入样本为中心,在其附近的空间中进行随机采样,每个采样通过原模型得到新的输出,这样得到一系列的输入和对应的输出,LIME用一个简单的、可解释的模型(比如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这个映射关系,得到每个输入维度的权重,以此来解释模型。
注意: 可解释性结果可视化目前只支持分类模型。
参数¶
- img_file (str): 预测图像路径。
- model (paddlex.cv.models): paddlex中的模型。
- num_samples (int): LIME用于学习线性模型的采样数,默认为3000。
- batch_size (int): 预测数据batch大小,默认为50。
- save_dir (str): 可解释性可视化结果(保存为png格式文件)和中间文件存储路径。
可视化效果¶
paddlex.interpret.normlime¶
NormLIME可解释性结果可视化
paddlex.interpret.normlime(img_file,
model,
dataset=None,
num_samples=3000,
batch_size=50,
save_dir='./',
normlime_weights_file=None)
使用NormLIME算法将模型预测结果的可解释性可视化。 NormLIME是利用一定数量的样本来出一个全局的解释。由于NormLIME计算量较大,此处采用一种简化的方式:使用一定数量的测试样本(目前默认使用所有测试样本),对每个样本进行特征提取,映射到同一个特征空间;然后以此特征做为输入,以模型输出做为输出,使用线性回归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一个全局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之后,对一测试样本进行解释时,使用NormLIME全局的解释,来对LIME的结果进行滤波,使最终的可视化结果更加稳定。
注意: 可解释性结果可视化目前只支持分类模型。
参数¶
- img_file (str): 预测图像路径。
- model (paddlex.cv.models): paddlex中的模型。
- dataset (paddlex.datasets): 数据集读取器,默认为None。
- num_samples (int): LIME用于学习线性模型的采样数,默认为3000。
- batch_size (int): 预测数据batch大小,默认为50。
- save_dir (str): 可解释性可视化结果(保存为png格式文件)和中间文件存储路径。
- normlime_weights_file (str): NormLIME初始化文件名,若不存在,则计算一次,保存于该路径;若存在,则直接载入。
注意: dataset
读取的是一个数据集,该数据集不宜过大,否则计算时间会较长,但应包含所有类别的数据。NormLIME可解释性结果可视化目前只支持分类模型。
PaddleX模型库¶
图像分类模型¶
表中模型准确率均为在ImageNet数据集上测试所得,表中符号-
表示相关指标暂未测试,预测速度测试环境如下所示:
- CPU的评估环境基于骁龙855(SD855)。
- GPU评估环境基于T4机器,在FP32+TensorRT配置下运行500次测得(去除前10次的warmup时间)。
移动端系列¶
模型 | 模型大小 | SD855 time(ms) bs=1 | Top1准确率(%) | Top5准确率(%) |
---|---|---|---|---|
MobileNetV1 | 17.4MB | 32.523048 | 71.0 | 89.7 |
MobileNetV2 | 15.0MB | 23.317699 | 72.2 | 90.7 |
MobileNetV3_large | 22.8MB | 19.30835 | 75.3 | 93.2 |
MobileNetV3_small | 12.5MB | 9.2745 | 68.2 | 88.1 |
MobileNetV3_large_ssld | 22.8MB | 19.30835 | 79.0 | 94.5 |
MobileNetV3_small_ssld | 12.5MB | 6.5463 | 71.3 | 90.1 |
ShuffleNetV2 | 10.2MB | 10.941 | 68.8 | 88.5 |
其他系列¶
模型 | 模型大小 | GPU time(ms) bs=1 | Top1准确率(%) | Top5准确率(%) |
---|---|---|---|---|
ResNet18 | 46.2MB | 1.45606 | 71.0 | 89.9 |
ResNet34 | 87.9MB | 2.34957 | 74.6 | 92.1 |
ResNet50 | 103.4MB | 3.47712 | 76.5 | 93.0 |
ResNet101 | 180.4MB | 6.07125 | 77.6 | 93.6 |
ResNet50_vd | 103.5MB | 3.53131 | 79.1 | 94.4 |
ResNet101_vd | 180.5MB | 6.11704 | 80.2 | 95.0 |
ResNet50_vd_ssld | 103.5MB | 3.53131 | 82.4 | 96.1 |
ResNet101_vd_ssld | 180.5MB | 6.11704 | 83.7 | 96.7 |
DarkNet53 | 167.4MB | - | 78.0 | 94.1 |
Xception41 | 109.2MB | 4.96939 | 79.6 | 94.4 |
Xception65 | 161.6MB | 7.26158 | 80.3 | 94.5 |
DenseNet121 | 33.1MB | 4.40447 | 75.7 | 92.6 |
DenseNet161 | 118.0MB | 10.39152 | 78.6 | 94.1 |
DenseNet201 | 84.1MB | 8.20652 | 77.6 | 93.7 |
HRNet_W18 | 21.29MB | 7.40636 | 76.9 | 93.4 |
AlexNet | 244.4MB | - | 56.7 | 79.2 |
目标检测模型¶
表中模型精度BoxAP通过evaluate()
接口测试MSCOCO验证集得到,符号-
表示相关指标暂未测试,预测时间在以下环境测试所的:
- 测试环境:
- CUDA 9.0
- CUDNN 7.5
- PaddlePaddle v1.6
- TensorRT-5.1.2.2
- GPU分别为: Tesla V100
- 测试方式:
- 为了方便比较不同模型的推理速度,输入采用同样大小的图片,为 3x640x640。
- Batch Size=1
- 去掉前10轮warmup时间,测试100轮的平均时间,单位ms/image,包括输入数据拷贝至GPU的时间、计算时间、数据拷贝至CPU的时间。
- 采用Fluid C++预测引擎,开启FP32 TensorRT配置。
- 测试时开启了 FLAGS_cudnn_exhaustive_search=True,使用exhaustive方式搜索卷积计算算法。
模型 | 模型大小 | 预测时间(ms/image) | BoxAP(%) |
---|---|---|---|
FasterRCNN-ResNet18-FPN | 173.2MB | - | 32.6 |
FasterRCNN-ResNet50 | 136.0MB | 146.124 | 35.2 |
FasterRCNN-ResNet50_vd | 136.1MB | 144.767 | 36.4 |
FasterRCNN-ResNet101 | 212.5MB | 150.985 | 38.3 |
FasterRCNN-ResNet50-FPN | 167.7MB | 24.758 | 37.2 |
FasterRCNN-ResNet50_vd-FPN | 167.8MB | 25.292 | 38.9 |
FasterRCNN-ResNet101-FPN | 244.2MB | 30.331 | 38.7 |
FasterRCNN-ResNet101_vd-FPN | 244.3MB | 29.969 | 40.5 |
FasterRCNN-HRNet_W18-FPN | 115.5MB | - | 36 |
PPYOLO | 329.1MB | - | 45.9 |
YOLOv3-DarkNet53 | 249.2MB | 20.252 | 38.9 |
YOLOv3-MobileNetV1 | 99.2MB | 11.834 | 29.3 |
YOLOv3-MobileNetV3_large | 100.7MB | - | 31.6 |
YOLOv3-ResNet34 | 170.3MB | 14.125 | 36.2 |
实例分割模型¶
表中模型精度BoxAP/MaskAP通过evaluate()
接口测试MSCOCO验证集得到,符号-
表示相关指标暂未测试,预测时间在以下环境测试所的
- 测试环境:
- CUDA 9.0
- CUDNN 7.5
- PaddlePaddle v1.6
- TensorRT-5.1.2.2
- GPU分别为: Tesla V100
- 测试方式:
- 为了方便比较不同模型的推理速度,输入采用同样大小的图片,为 3x640x640。
- Batch Size=1
- 去掉前10轮warmup时间,测试100轮的平均时间,单位ms/image,包括输入数据拷贝至GPU的时间、计算时间、数据拷贝至CPU的时间。
- 采用Fluid C++预测引擎,开启FP32 TensorRT配置。
- 测试时开启了 FLAGS_cudnn_exhaustive_search=True,使用exhaustive方式搜索卷积计算算法。
模型 | 模型大小 | 预测时间(毫秒) | BoxAP (%) | MaskAP (%) |
---|---|---|---|---|
MaskRCNN-ResNet18-FPN | 189.1MB | - | 33.6 | 30.5 |
MaskRCNN-ResNet50 | 143.9MB | 159.527 | 38.2 | 33.4 |
MaskRCNN-ResNet50-FPN | 177.7MB | 83.567 | 38.7 | 34.7 |
MaskRCNN-ResNet50_vd-FPN | 177.7MB | 97.929 | 39.8 | 35.4 |
MaskRCNN-ResNet101-FPN | 253.6MB | 97.929 | 39.5 | 35.2 |
MaskRCNN-ResNet101_vd-FPN | 253.7MB | 97.647 | 41.4 | 36.8 |
MaskRCNN-HRNet_W18-FPN | 120.7MB | - | 38.7 | 34.7 |
语义分割模型¶
以下指标均在MSCOCO验证集上测试得到,表中符号-
表示相关指标暂未测试。
模型 | 模型大小 | 预测时间(毫秒) | mIoU(%) |
---|---|---|---|
DeepLabv3_MobileNetV2_x1.0 | 14.7MB | - | - |
DeepLabv3_Xception65 | 329.3MB | - | - |
UNet | 107.3MB | - | - |
以下指标均在Cityscapes验证集上测试得到,表中符号-
表示相关指标暂未测试。
模型 | 模型大小 | 预测时间(毫秒) | mIoU(%) |
---|---|---|---|
DeepLabv3_MobileNetV3_large_x1_0_ssld | 9.3MB | - | 73.28 |
DeepLabv3_MobileNetv2_x1.0 | 14.7MB | - | 69.8 |
DeepLabv3_Xception65 | 329.3MB | - | 79.3 |
HRNet_W18 | 77.3MB | - | 79.36 |
Fast-SCNN | 9.8MB | - | 69.64 |
PaddleX指标及日志¶
PaddleX在模型训练、评估过程中,都会有相应的日志和指标反馈,本文档用于说明这些日志和指标的含义。
训练通用统计信息¶
PaddleX所有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输出的日志信息都包含了6个通用的统计信息,用于辅助用户进行模型训练,例如分割模型的训练日志,如下图所示。
各字段含义如下:
字段 | 字段值示例 | 含义 |
---|---|---|
Epoch | Epoch=4/20 | [迭代轮数]所有训练数据会被训练20轮,当前处于第4轮 |
Step | Step=62/66 | [迭代步数]所有训练数据被训练一轮所需要的迭代步数为66,当前处于第62步 |
loss | loss=0.007226 | [损失函数值]参与当前迭代步数的训练样本的平均损失函数值loss,loss值越低,表明模型在训练集上拟合的效果越好(如上日志中第1行表示第4个epoch的第62个Batch的loss值为0.007226) |
lr | lr=0.008215 | [学习率]当前模型迭代过程中的学习率 |
time_each_step | time_each_step=0.41s | [每步迭代时间]训练过程计算得到的每步迭代平均用时 |
eta | eta=0:9:44 | [剩余时间]模型训练完成所需剩余时间预估为0小时9分钟44秒 |
不同模型的日志中除了上述通用字段外,还有其它字段,这些字段含义可见文档后面对各任务模型的描述。
评估通用统计信息¶
PaddleX所有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会根据用户设定的save_interval_epochs
参数,每间隔一定轮数进行评估和保存。例如分类模型的评估日志,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第1行表明验证数据集中样本数为240,需要迭代8步才能评估完所有验证数据;第5行用于表明第2轮的模型已经完成保存操作;第6行则表明当前保存的模型中,第2轮的模型在验证集上指标最优(分类任务看acc1
,此时acc1
值为0.258333),最优模型会保存在best_model
目录中。
分类特有统计信息¶
训练日志字段¶
分类任务的训练日志除了通用统计信息外,还包括acc1
和acc5
两个特有字段。
注: acck准确率是针对一张图片进行计算的:把模型在各个类别上的预测得分按从高往低进行排序,取出前k个预测类别,若这k个预测类别包含了真值类,则认为该图片分类正确。
上图中第1行中的acc1
表示参与当前迭代步数的训练样本的平均top1准确率,值越高代表模型越优;acc5
表示参与当前迭代步数的训练样本的平均top5(若类别数n少于5,则为topn)准确率,值越高代表模型越优。第4行中的loss
表示整个训练集的平均损失函数值,acc1
表示整个训练集的平均top1准确率,acc5
表示整个训练集的平均top5准确率。
检测特有统计信息¶
训练日志字段¶
FasterRCNN¶
FasterRCNN的训练日志除了通用统计信息外,还包括loss_cls
、loss_bbox
、loss_rpn_cls
和loss_rpn_bbox
,这些字段的含义如下:
字段 | 含义 |
---|---|
loss_cls | RCNN子网络中分类损失函数值 |
loss_bbox | RCNN子网络中检测框回归损失函数值 |
loss_rpn_cls | RPN子网络中分类损失函数值 |
loss_rpn_bbox | RPN子网络中检测框回归损失函数值 |
loss | 所有子网络损失函数值之和 |
上图中第1行loss
, loss_cls
、loss_bbox
、loss_rpn_clss
、loss_rpn_bbox
都是参与当前迭代步数的训练样本的损失值,而第7行是针整个训练集的损失函数值。
MaskRCNN¶
MaskRCNN的训练日志除了通用统计信息外,还包括loss_cls
、loss_bbox
、loss_mask
、loss_rpn_cls
和loss_rpn_bbox
,这些字段的含义如下:
字段 | 含义 |
---|---|
loss_cls | RCNN子网络中分类损失函数值 |
loss_bbox | RCNN子网络中检测框回归损失函数值 |
loss_mask | RCNN子网络中Mask回归损失函数值 |
loss_rpn_cls | RPN子网络中分类损失函数值 |
loss_rpn_bbox | RPN子网络中检测框回归损失函数值 |
loss | 所有子网络损失函数值之和 |
上图中第1行loss
, loss_cls
、loss_bbox
、loss_mask
、loss_rpn_clss
、loss_rpn_bbox
都是参与当前迭代步数的训练样本的损失值,而第7行是针整个训练集的损失函数值。
评估日志字段¶
检测可以使用两种评估标准:VOC评估标准和COCO评估标准。
VOC评估标准¶
注:map
为平均准确率的平均值,即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取0.5时各个类别的准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的平均值。
上图中第3行bbox_map
表示检测任务中整个验证集的平均准确率平均值。
COCO评估标准¶
注:COCO评估指标可参见COCO官网解释。PaddleX主要反馈mmAP
,即AP at IoU=.50:.05:.95这项指标,为在各个IoU阈值下平均准确率平均值(mAP)的平均值。
COCO格式的数据集不仅可以用于训练目标检测模型,也可以用于训练实例分割模型。在目标检测中,PaddleX主要反馈针对检测框的bbox_mmAP
指标;在实例分割中,还包括针对Mask的seg_mmAP
指标。如下所示,第一张日志截图为目标检测的评估结果,第二张日志截图为实例分割的评估结果。
上图中红框标注的bbox_mmap
表示整个验证集的检测框平均准确率平均值。
上图中红框标注的
bbox_mmap
和seg_mmap
分别表示整个验证集的检测框平均准确率平均值、Mask平均准确率平均值。
分割特有统计信息¶
评估日志字段¶
语义分割的评估日志包括了miou
、category_iou
、macc
、category_acc
、kappa
,这些字段的含义如下:
字段 | 含义 |
---|---|
miou | 各类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的平均值 |
category_iou | 各类别的IoU |
oacc | 整体准确率,即预测正确的像素数/总像素数 |
category_acc | 各类别的准确率,即各类别预测正确的像素数/预测为该类别的总像素数 |
kappa | kappa系数,用于一致性检验 |
category_F1-score | 各类别的F1-score, F1-score为2(准确率召回率)/(准确率+召回率),其中召回率为各类别预测正确的像素数/该类别的总像素数 |
PaddleX可解释性¶
目前深度学习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模型目前还是黑盒,几乎无法感知到它的内部工作状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一直遭到质疑。为此,PadlleX提供了2种对图像分类预测结果进行可解释性研究的算法:LIME和NormLIME。
LIME¶
LIME全称Local interpretable model-agnostic explanations,表示一种与模型无关的局部可解释性。其实现步骤主要如下:
- 获取图像的超像素。
- 以输入样本为中心,在其附近的空间中进行随机采样,每个采样即对样本中的超像素进行随机遮掩(每个采样的权重和该采样与原样本的距离成反比)。
- 每个采样通过预测模型得到新的输出,这样得到一系列的输入
X
和对应的输出Y
。 - 将
X
转换为超像素特征F
,用一个简单的、可解释的模型Model
(这里使用岭回归)来拟合F
和Y
的映射关系。 Model
将得到F
每个输入维度的权重(每个维度代表一个超像素),以此来解释模型。
LIME的使用方式可参见代码示例和api介绍。在使用时,参数中的num_samples
设置尤为重要,其表示上述步骤2中的随机采样的个数,若设置过小会影响可解释性结果的稳定性,若设置过大则将在上述步骤3耗费较长时间;参数batch_size
则表示在计算上述步骤3时,若设置过小将在上述步骤3耗费较长时间,而上限则根据机器配置决定。
最终LIME可解释性算法的可视化结果如下所示:图中绿色区域代表起正向作用的超像素,红色区域代表起反向作用的超像素,”First n superpixels”代表前n个权重比较大的超像素(由上述步骤5计算所得结果)。
NormLIME¶
NormLIME是在LIME上的改进,LIME的解释是局部性的,是针对当前样本给的特定解释,而NormLIME是利用一定数量的样本对当前样本的一个全局性的解释,有一定的降噪效果。其实现步骤如下所示:
- 下载Kmeans模型参数和ResNet50_vc网络前三层参数。(ResNet50_vc的参数是在ImageNet上训练所得网络的参数;使用ImageNet图像作为数据集,每张图像从ResNet50_vc的第三层输出提取对应超象素位置上的平均特征和质心上的特征,训练将得到此处的Kmeans模型)
- 使用测试集中的数据计算normlime的权重信息(如无测试集,可用验证集代替):对每张图像的处理:
(1) 获取图像的超像素。
(2) 使用ResNet50_vc获取第三层特征,针对每个超像素位置,组合质心特征和均值特征
F
。(3) 把F
作为Kmeans模型的输入,计算每个超像素位置的聚类中心。(4) 使用训练好的分类模型,预测该张图像的label
。对所有图像的处理:(1) 以每张图像的聚类中心信息组成的向量(若某聚类中心出现在盖章途中设置为1,反之为0)为输入, 预测的label
为输出,构建逻辑回归函数regression_func
。(2) 由regression_func
可获得每个聚类中心不同类别下的权重,并对权重进行归一化。 - 使用Kmeans模型获取需要可视化图像的每个超像素的聚类中心。
- 对需要可视化的图像的超像素进行随机遮掩构成新的图像。
- 对每张构造的图像使用预测模型预测label。
- 根据normlime的权重信息,每个超像素可获不同的权重,选取最高的权重为最终的权重,以此来解释模型。
NormLIME的使用方式可参见代码示例和api介绍。在使用时,参数中的num_samples
设置尤为重要,其表示上述步骤2中的随机采样的个数,若设置过小会影响可解释性结果的稳定性,若设置过大则将在上述步骤3耗费较长时间;参数batch_size
则表示在计算上述步骤3时,预测的batch size,若设置过小将在上述步骤3耗费较长时间,而上限则根据机器配置决定;而dataset
则是由测试集或验证集构造的数据。
最终NormLIME可解释性算法的可视化结果如下所示:图中绿色区域代表起正向作用的超像素,红色区域代表起反向作用的超像素,”First n superpixels”代表前n个权重比较大的超像素(由上述步骤5计算所得结果)。图中最后一行代表把LIME和NormLIME对应超像素权重相乘的结果。
无联网模型训练¶
PaddleX在模型训练时,存在以下两种情况需要进行联网下载
1.训练模型时,用户没有配置自定义的预训练模型权重pretrain_weights
,此时PaddleX会自动联网下载在标准数据集上的预训练模型; 2.模型裁剪训练时,用户没有配置自定义的参数敏感度信息文件sensitivities_file
,并将sensitivities_file
配置成了’DEFAULT’字符串,此时PaddleX会自动联网下载模型在标准数据集上计算得到的参数敏感度信息文件。
PaddleX Python API离线训练¶
通过如下代码先下载好PaddleX的所有预训练模型,下载完共约7.5G
from paddlex.cv.models.utils.pretrain_weights import image_pretrain
from paddlex.cv.models.utils.pretrain_weights import coco_pretrain
from paddlex.cv.models.utils.pretrain_weights import cityscapes_pretrain
import paddlehub as hub
save_dir = '/home/work/paddlex_pretrain'
for name, url in image_pretrain.items():
hub.download(name, save_dir)
for name, url in coco_pretrain.items():
hub.download(name, save_dir)
for name, url in cityscapes_pretrain.items():
hub.download(name, save_dir)
用户在可联网的机器上,执行如上代码,所有的预训练模型将会下载至指定的save_dir
(代码示例中为/home/work/paddlex_pretrain
),之后在通过Python代码使用PaddleX训练代码时,只需要在import paddlex的同时,配置如下参数,模型在训练时便会优先在此目录下寻找已经下载好的预训练模型。
import paddlex as pdx
pdx.pretrain_dir = '/home/work/paddlex_pretrain'
PaddleX GUI离线训练¶
PaddleX GUI在打开后,需要用户设定工作空间,假设当前用户设定的工作空间为D:\PaddleX_Workspace
,为了离线训练,用户需手动下载如下所有文件(下载后无需再做解压操作)至D:\PaddleX_Workspace\pretrain
目录,之后在训练模型时,便不再需要联网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18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34_pretrained.tar
http://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50_pretrained.tar
http://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101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50_vd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101_vd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50_vd_ssld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101_vd_ssld_pretrained.tar
http://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1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2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2_x0_5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2_x2_0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2_x0_25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2_x1_5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3_small_x1_0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3_large_x1_0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3_small_x1_0_ssld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MobileNetV3_large_x1_0_ssld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DarkNet53_ImageNet1k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DenseNet121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DenseNet161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DenseNet201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ResNet50_cos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Xception41_deeplab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Xception65_deeplab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ShuffleNetV2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18_C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30_C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32_C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40_C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44_C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48_C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60_C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HRNet_W64_C_pretrained.tar
http://paddle-imagenet-models-name.bj.bcebos.com/AlexNet_pretrained.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yolov3_darknet.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yolov3_mobilenet_v1.tar
https://bj.bcebos.com/paddlex/models/yolov3_mobilenet_v3.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yolov3_r34.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yolov3_r50vd_dcn.tar
https://bj.bcebos.com/paddlex/pretrained_weights/faster_rcnn_r18_fpn_1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faster_rcnn_r50_fpn_2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faster_rcnn_r50_vd_fpn_2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faster_rcnn_r101_fpn_2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faster_rcnn_r101_vd_fpn_2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faster_rcnn_hrnetv2p_w18_2x.tar
https://bj.bcebos.com/paddlex/pretrained_weights/mask_rcnn_r18_fpn_1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mask_rcnn_r50_fpn_2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mask_rcnn_r50_vd_fpn_2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mask_rcnn_r101_fpn_1x.tar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mask_rcnn_r101_vd_fpn_1x.tar
https://bj.bcebos.com/paddlex/pretrained_weights/mask_rcnn_hrnetv2p_w18_2x.tar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models/unet_coco_v3.tgz
https://bj.bcebos.com/v1/paddleseg/deeplab_mobilenet_x1_0_coco.tgz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models/xception65_coco.tgz
https://paddlemodels.bj.bcebos.com/object_detection/ppyolo_2x.pdparams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models/deeplabv3p_mobilenetv3_large_cityscapes.tar.gz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models/mobilenet_cityscapes.tgz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models/xception65_bn_cityscapes.tgz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models/hrnet_w18_bn_cityscapes.tgz
https://paddleseg.bj.bcebos.com/models/fast_scnn_cityscape.tar
更新日志¶
v1.3.0 2020.12.20
模型更新
- 图像分类模型ResNet50_vd新增10万分类预训练模型
- 目标检测模型FasterRCNN新增模型裁剪支持
- 目标检测模型新增多通道图像训练支持
模型部署更新
- 修复OpenVINO部署C++代码中部分Bug
- 树莓派部署新增Arm V8支持
产业案例更新
- 新增工业质检产业案例,提供基于GPU和CPU两种部署场景下的工业质检方案,及与质检相关的优化策略 详情链接
- 新增RestFUL API模块 新增RestFUL API模块,开发者可通过此模块快速开发基于PaddleX的训练平台
v1.2.0 2020.09.07
模型更新
- 新增产业最实用目标检测模型PP-YOLO,深入考虑产业应用对精度速度的双重面诉求,COCO数据集精度45.2%,Tesla V100预测速度72.9FPS。详情链接
- FasterRCNN、MaskRCNN、YOLOv3、DeepLabv3p等模型新增内置COCO数据集预训练模型,适用于小数据集的微调训练。
- 目标检测模型FasterRCNN和MaskRCNN新增backbone HRNet_W18,适用于对细节预测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详情链接
- 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v3p新增backbone MobileNetV3_large_ssld,模型体积9.3MB,Cityscapes数据集精度仍保持有73.28%。详情链接
模型部署更新
产业案例更新
其它
- 新增数据集切分功能,支持通过命令行一键切分ImageNet、PascalVOC、MSCOCO和语义分割数据集详情链接
v1.1.0 2020.07.12
- 模型更新
- 新增语义分割模型HRNet、FastSCNN
- 目标检测FasterRCNN、实例分割MaskRCNN新增backbone HRNet
- 目标检测/实例分割模型新增COCO数据集预训练模型
- 集成X2Paddle,PaddleX所有分类模型和语义分割模型支持导出为ONNX协议
- 模型部署更新
- 模型加密增加支持Windows平台
- 新增Jetson、Paddle Lite模型部署预测方案
- C++部署代码新增batch批预测,并采用OpenMP对预处理进行并行加速
- 新增2个PaddleX产业案例
- 新增数据格式转换功能,LabelMe、精灵标注助手和EasyData平台标注的数据转为PaddleX支持加载的数据格式
- PaddleX文档更新,优化文档结构
v1.0.0 2020.05.20
- 增加模型C++部署和Python部署代码
- 增加模型加密部署方案
- 增加分类模型的OpenVINO部署方案
- 增加模型可解释性的接口
v0.1.8 2020.05.17
- 修复部分代码Bug
- 新增EasyData平台数据标注格式支持
- 支持imgaug数据增强库的pixel-level算子